转寄李子树的新害虫――榆织蛾

时间:2022-07-20 04:29:38

摘要:榆织蛾是小型的害虫,据资料记载榆织蛾是以专门危害榆树树叶的食叶害虫。近年来,首次在朝阳市辖区内发现其危害水果李子树的树叶。通过笔者在室内、外的仔细观察,发现榆织蛾每年1代,以蛹越冬。文章详细描述了危害李子树的榆织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

关键词:榆织蛾;李子树;榆树

中图分类号:S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45-1

榆织蛾Cheimophila salicellum hu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总科Celechioidea织蛾科Oecophordae的食叶害虫。该虫在原寄生地主要危害榆树树叶。但近年来在朝阳市辖区内发现该虫危害李子树叶片,该虫对李子树的危害目前尚无资料报道。因此,榆织蛾是一种既危害榆树,又危害李子树的小型食叶害虫,主要分布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双塔区、朝阳县的水果产区内,在吉林、内蒙古等地区也有发现。被其危害的果树产量及果品品质严重下降,树势呈衰弱迹象。

1 研究方法

1.1 室内观察

2004年3月将榆织蛾的卵置于化验室内的李子树上,观察各虫态,老熟幼虫化蛹率为95%,室内蛹的羽化率在90%,幼虫6龄,并观察老熟幼虫化蛹、羽化、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取食等各阶段主要活动。

1.2 室外观察

经观察该虫在自然环境中,喜欢寄生树林中的边缘树,对生长旺盛的植株危害较重。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为小型蛾类,雌雄异型,雄蛾有翅,雌蛾仅有翅芽。体翅与寄主干皮颜色相似,形成自然保护色。雄蛾体长7-9mm,翅展22-24mm。体呈淡灰色,密覆白色鳞片。唇须短、粗并且多毛,向前伸展,末端较钝。前翅呈淡灰色。雌蛾体长8-13mm。触角均为丝状,复眼黑色。

2.2 卵

椭圆形,卵壳薄软,粉白色,有光泽,孵化前出现小黑点。

2.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8-22mm,黄白色,头黑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胸、腹部各节散生对称的合色毛片8个,刚毛较长,胸足发达。

2.4 蛹

红褐色,两端呈黑褐色。体长8-13mm,尾端有钩状臀棘8根。

3 生物学特性

在朝阳市辖区内发现榆织蛾改变了寄主(榆树),开始危害李子树,每年会发生1代,以茧蛹在树干下的疏松表层土及被害叶片内越冬。翌年3月25日后,平均气温达1.6℃时,成虫开始羽化,至4月中旬羽化完毕。通常雄蛾先行羽化。羽化时间大多集中在每天的6-7时。羽化后3-4h后开始交尾,该虫一生只交尾1次,交尾延续时间达4h,交尾后随即产卵,一般产于残留在树枝上的干叶包内或树皮裂缝中,每只雌蛾平均产卵100-160粒,聚集成块状。雌成虫有假死性,受惊即假死落地。雄蛾飞翔力较强,具有趋光性。产卵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卵期20天左右。因此,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寄主芽苞叶片均未展开,枝梢上带有卵块的干叶苞很容易被发现。

4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爬至枝梢顶端织卷2-3个叶片,潜居在内取食危害。幼虫稍受惊动便吐丝从卷叶一端飘于空中或落在地面杂草中。当卷叶叶肉被食尽枯黄后,再转移到新叶片上继续危害。9月上旬平均气温5-8℃左右,树叶开始枯黄凋落,老熟幼虫在被害叶片内不转移,因此,不易被发现。于9月下旬,旬平均气温3-5℃时,随着被害叶片脱落下树,在树干基部附近疏松表层土内及落叶内结茧化蛹越冬,到10上旬全部化蛹。

4 防治方法

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研究,摸清了该虫的形态特征,掌握了该虫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因此,针对该虫种不同时期的活动规律,在防治技术上,提出了三种防治措施:一是人工采集卵块。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树枝干叶苞和树皮裂缝中进行人工采集卵块,每人每月大约能够采集5-7亩面积的卵块, 经过人工采卵后, 虫口密度可下降至70%-80%;二是喷洒化学药剂。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 用6%可湿性666粉剂或与20%可湿性滴滴涕150倍混合液喷洒, 防治效果可达100%;6月下旬幼虫体长至6-8mm时, 用6%可湿性666粉剂150倍及50%二溴磷乳剂1000倍液喷洒, 杀虫效果可达89%以上;三是冬季或早春, 人工采茧,集中烧毁。

参考文献

[1] 李后魂,王淑霞.麦蛾总科系统发育研究进展(昆虫纲:鳞翅目)[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

[2] 蒋文娟.宁夏园林植物小蛾类多样性和分类研究[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

[3] 范迪,李必华,刘世儒,孙渔稼.山东林木昆虫志.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鹏飞(1974-),男,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乡林业站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乡镇林业管理。

上一篇:蓟县春尺蠖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研究 下一篇:公主岭市测土配方施肥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