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县常见农作物害虫种类识别

时间:2022-10-26 12:13:37

伊通县常见农作物害虫种类识别

摘要:文章介绍了伊通县常见农作物害虫的种类及识别。

关键词:伊通县;农作物害虫;识别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39-1

伊通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带,农业生产较为发达,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大豆等,其他杂粮相对较少,是吉林省玉米、水稻的主产区,多年来一直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农作物虫害逐年增多,对农作物的为害加重。有效防治农作物虫害,提高广大农民的防治水平、能力以及手段已经成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一项重要措施。

2009年与2010年伊通县阳光工程机防手培训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培训内容就是关于农作物虫害识别与防治,非常受参训学员的欢迎,但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不到伊通三十七万农民的1%,由此可见,系统归纳学习掌握常见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与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虫口夺粮”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民科学种田增产增收的重要举措。

伊通农作物常见害虫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地下害虫;二是生长期害虫,其中又分为旱田害虫和水田害虫。

1 地下害虫

主要有以下四种:(1)蝼蛄;(2)金针虫;(3)蛴螬;(4)地老虎,其中又分为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蝼蛄俗名拉拉蛄,在我县为害较重的是华北蝼蛄,主要是咬食农作物的地下根茎及种子,经常将种子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下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植株萎蔫,停止生长发育,从而枯死,这是造成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是影响玉米等农作物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关键障碍。

金针虫又名叩头虫、铁丝虫、僵虫子,属多食性地下害虫,幼虫咬食种子、幼苗、幼根、块根、块茎。在伊通发生面积较大、为害程度都较重,特别是2010年很多地块玉米种子被为害蛀蚀,造成缺苗断垄。成为玉米“单粒播种”、“精细播种”等技术大面积推广的致命瓶颈。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俗称“地蚕”,是地下害虫种类最多、为害最重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使用未腐熟农家肥的潮湿、低洼地块,其食性杂,主要咬食种子、幼苗、根茎及地下茎和果实。其成虫也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为害豆类等作物的叶片、花等组织。

地老虎又称切根虫,为害作物种类广泛,主要以幼虫取食农作物子叶、嫩茎叶,具有转株为害和顺垄为害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迁飞性。昼伏夜出,属于“夜行者”,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小地老虎犹喜酸甜气味。

2 生长期害虫

2.1 玉米田害虫

主要有九种:(1)玉米旋心虫;(2)草地螟;(3)黄腹灯蛾;(4)玉米螟;(5)蚜虫;(6)粘虫;(7)蝗虫;(8)瓢虫;(9)双斑莹叶甲。为害较重的主要有玉米螟、玉米旋心虫、粘虫、草地螟、双斑莹叶甲等。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或“桨杆虫”是世界性的蛀蚀性害虫,在伊通该虫是造成玉米折廖倒伏的“第一杀手”,尽管多年的防治,但是其为害依然猖獗,特别是2010年在没有进行释放赤眼蜂统防统治的情况下,其为害、损失非常明显,成为今年伊通玉米减产的罪魁祸首,其影响程度远远超过“龙卷风”与玉米茎腐病,减产可达20%以上。玉米螟幼虫咬食叶片、蛀入茎秆、穗轴,造成玉米棒上叶片红紫。影响正常光合作用。

玉米旋心虫是当今玉米苗期的重要虫害,常造成玉米生产点损伤。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失绿、分蘖丛生,农民称之为“君子兰苗”。 俗名玉米蛀虫、黄米虫、钻心虫等,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以幼虫为害玉米等作物,从靠近地面的茎部或地下茎基部钻入,常造成花叶或形成枯心苗,重者分蘖较多,植株畸形,不能正常生长。

玉米旋心虫在我县一般发生l代,以卵在玉米地土壤中越冬。幼虫多潜伏于玉米根际附近,自根茎处蛀入,蛀孔处褐色,轻者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重者萎蔫,枯小叶片卷缩成畸形,根系有明显的“裂痕”,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幼虫蛀食玉米苗,在玉米幼苗期有明显的“转株为害”特点,同时具有“顺垄为害”的特点,但是苗长至近30cm左右后,很少再转株为害,幼虫为害期约1个半月左右,于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后,在地表做土茧化蛹。

2.2 大豆田害虫主要有三类:

1、地下害虫有金针虫、蛴螬等; 2、苗期害虫主要有二条叶甲、黑绒金龟子、蒙古灰象甲等;3、生育后期主要有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等。大豆食心虫又叫“钻豆虫”,主要以幼虫蛀荚为害豆粒,是制约伊通大豆产量提升的主要虫害,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减产幅度达30%以上。

2.3 水稻田害虫主要有五种

(1)水稻潜叶蝇;(2)水稻负泥虫;(3)稻水象甲;(4)水稻二化螟;(5)稻蝗。

在伊通水稻生产上主要是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危害较重,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幼虫钻蛀稻株为害,初孵幼虫聚集在叶鞘内侧为害,形成“枯鞘”,2龄后则分散为害,钻蛀茎秆,在分蘖期形成“枯心苗”;孕穗期受害则形成“枯孕穗”;抽穗期为害形成“白穗”,与稻瘟病症状相似,致使很多稻农误以为是稻瘟病,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稻水象甲属于国家植物检疫对象,原产美国东部平原和山林中,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为害为主。成虫在幼嫩水稻叶上取食上表皮,留下表皮,随稻叶的生长留下一纵形条斑痕,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幼虫密集于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严重时浮在水面,形成漂秧苗,根系受害后变黑或腐烂。由于水稻根系造成破坏,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率明显减少,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

针对以上我县农作物的主要虫害,建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及广大农民朋友,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各种害虫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虫害损失降到最低,实现“虫口夺粮”,为保护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做出贡献。

上一篇: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盐碱地水稻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