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能观看儿童剧”

时间:2022-07-20 03:35:37

“让每个孩子都能观看儿童剧”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观看儿童剧,是宋庆龄的心愿。位于上海华山路639号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就是由宋庆龄创办的。2008年,这幢欧式花园洋房在还原历史本色的基础上修葺一新,老洋房里时时传出悠扬的歌声、琴声,花园里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间,时常有孩子们嬉戏玩耍,幽幽古韵与勃勃生机在这里形成奇妙的和谐。

走进儿童心中

“溪水弯弯绕村庄,溪水涟涟大家唱,田螺姑娘叫阿霞,勤劳的小伙子叫阿鹏……”

2008年12月24日,正值西方一年一度的圣诞之夜。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排练厅里正在紧张地排练民族题材神话剧《田螺姑娘》,为2009年2月赴德国巴伐利亚州演出量身订做适合国际演出的精装版。

《田螺姑娘》是儿童艺术剧院2007年的原创剧目,选择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为蓝本,突破了近年来儿童剧对西方童话题材过度依赖的倾向。该剧以“诚信”为核心,讲述青年阿鹏如何因为诚信赢得幸福。故事情节虽然简单,表现手法却多元而时尚,舞台布置将水乡清新淡雅的民族风格与现代卡通动漫的造型有机结合在一起,婉转优美的旋律配以丰富的舞蹈,再加上主题歌《溪水弯弯》反复再现,让小观众们在视觉、听觉上充满了艺术享受。这次为出国演出,更是增添了不少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以期给欧洲观众强烈的中国风之震撼。

《田螺姑娘》推出两年来,已经在全国各地上演了200多场,并荣获第七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最佳剧目奖”,曾代表上海赴北京参加迎奥运重大文艺演出。然而,“儿艺”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荣誉,孩子看了高兴、受到启发在他们眼中就是最好的荣誉。

演出过程中,时常会有这样的场景:当田螺姑娘快被骗喝下睡眠药水时,台下的孩子们开始大喊起来:“不要喝,不要喝!”而当阿鹏看到不知哪里来的饭菜和缝好的衣物而喃喃自问:“这是谁补的?谁做的?”台下的孩子们又接二连三地高喊:“田螺姑娘!阿霞!”上海南汇区惠南镇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思南看完《田螺姑娘》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儿童剧,我长大要做像阿鹏那样勤劳善良、诚实的人,不要学李赖懒惰、骗人。”他的老师也非常激动,认为,《田螺姑娘》这样的戏可以让孩子们在非常快乐的感受中接受教育,这样一场演出的意义要大过十堂枯燥的思想教育课。

听到这样的评价,青年编剧洪靖慧长舒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这部戏缘于民间故事,传承勤劳的田螺姑娘这一经典形象,同时又有新的内容,希望孩子们看完后感受到诚信、善良的力量。”看来,她的目标实现了。

让儿童剧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是剧院多年来追求的创作目标。儿童艺术剧院党总支书记甘庆元说:“现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有很多人在一生中都没有忘记,而且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是我们儿童剧院在五十年代创作的童话剧《马兰花》,这就是戏剧特别是儿童戏剧的魅力。”为了这样的目标,剧院深入探讨儿童戏剧的内涵和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发挥儿童戏剧的吸引力,推出了一批动心、动情的剧目。这些剧目,既不片面地追求舞台演出形式的宏大、华丽,大投资,大场面,也不打着“寓教于乐”的旗号说教不休,而是充满了对儿童真切的关怀,映照着每一个小观众的心灵。

比起充满浪漫色彩的“白雪公主”,美国童话剧《丑公主》更加生活化,贴近儿童的本色生活。它告诉观众“丑公主”为什么会丑,而改变“丑公主”面貌的不是药物也不是魔法,而是友情、亲情,以及一颗热爱劳动、体贴他人的心。小观众走进剧场,见证《丑公主》变美的全过程,会有所感悟。童话游戏剧《兔子和枪》以游戏带动演员与观众互动的话,将大量互动环节和超级好玩的游戏流行融入50年的俄罗斯经典童话,所有的形式无不充满游戏色彩,贴近小观众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使得全剧童趣盎然。青春剧《感觉真爽》、《挑战3VS3》则直面中学生生活,质朴自然,青春气息浓郁。

然而,在当今戏剧普遍不景气的大潮下,儿童剧的现状尤其不容乐观,创作、演出、营销等多个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蔡金萍对此充满忧患意识,在多个场合不无忧虑地呼吁:“从事儿童戏剧是一个非常神圣也是非常艰辛的工作。儿童剧也是需要社会各界来支持、来关注。”

走进中西部

舞台中央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大森林,红色的蘑菇房子是兔子的家,小动物们由梯子进入蘑菇房,而狐狸受到小白兔枪的威胁后受惊,顺着秆子“倏”地滑下,活泼可爱的小兔子们时常坐滑梯下楼,如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戏耍一般……

2007年5月25日晚7时,乌鲁木齐人民大剧场坐满了观众,互动游戏剧《兔子和枪》在此拉开了“经典儿童剧西部巡演” 的帷幕。

一部好的儿童剧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身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儿童鲜有接触儿童剧的机会。许多孩子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观看儿童剧,面对舞台,他们感到眼花缭乱,兴奋得说不出话来。高潮处,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有节奏地击掌打拍,和小兔子一起唱歌、跳舞,气氛相当热烈。《兔子和枪》随后在乌鲁木齐、 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阿克苏等地演出了16场,场场爆满。据一位上海援疆干部说,这是专业艺术团体第一次到阿克苏演出儿童剧,而这里的大小观众几乎从未看过真人表演的戏剧。剧组离开阿克苏的时候,孩子们的眼里满是依依不舍的深情,眼里涌上了泪花。看着孩子们清亮的眼睛里透出的求知欲,演员们觉得再累也心甘。

1979年,宋庆龄先生致信儿艺:“我创办儿童剧院,是为了演出儿童剧、通过儿童典型形象,感染儿童,使他们有文娱生活,并寓教育于文娱之中。希望你们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儿童剧上,创作演出更多更好的儿童剧。”

宋庆龄曾经设想,要在全国各地成立上百个儿童剧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没能实现。为了实现宋庆龄让全国儿童都能享受儿童戏剧魅力的普惠思想,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一直坚持送戏到边疆、到中西部、到边远山区牧区、到中国最贫穷最偏远的地方。

贵州黔南州的大山深处、福建沿海小岛、广东的乡镇小学、海南文昌的露天广场……都留下了小演员的足迹。由于是公益性项目,繁忙的演出并不能给演职人员带来物质的收益,然而,这样的演出既满足了大家服务社会的想法,又符合宋庆龄创办儿童剧院的初衷,大家都很愿意去做。

2008年10月,儿童剧《平平安安》在广东番禺区内十七个镇街和两个困难村里的少先队组织中免费巡回演出。此时正值2008年广州秋交会之际,市区的宾馆要不早就订出去,要不就价格翻倍,剧组为了节约经费,住到远郊的乡镇招待所,每天奔波数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去演出。大家完成演出、卸妆、拆台,回到驻地的时候,常常是子夜时分,而第二天一大早,又要奔赴新的演出场地。

孩子们的演出生动幽默又极具教育意义,令在场学生笑声不断。番禺虽然是经济发达的富庶之乡,文化生活却并没能与经济相匹配。来自大岗镇中心小学的何Z怡小朋友说,这是她第一次观看儿童剧,感觉很吸引人,希望能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儿童剧。

走进社区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舞台上,当扮演智障人士的演员们用手语表演起舞蹈《感恩的心》时,台下的大小观众纷纷随着歌声动情吟唱。

2008年10月30日,中福会儿艺的新戏《灿烂的阳光》在虹口区职工文体中心上演。这部取材于曲阳街道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指导中心的舞台剧,讲述了志愿者帮助智障人士健康成长的感人故事。

为了真实而艺术地再现“阳光之家”的生活场景,从剧本创作到排戏,编剧、导演、演员、舞美人员频繁地造访当事人,参与到“阳光之家”的学生、老师和志愿者的日常教学生活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同上课同游戏,和他们一起学习做绢花、学茶艺。整部戏在阳光之家的学生和普通人的视角之间碰撞发展。

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进入剧院的青年演员郭翠芳说:“很开心参加《灿烂的阳光》的演出,同时很有压力,智障是我从来没有诠释过的角色,现实生活中也没有接触过……从开始的找不着北,到后来渐入佳境。”当她扮演的智障人士欢欢与遗弃她18年的父亲相认并紧紧相拥时,台下观众无不被触动到心灵最柔软之处。

阳光之家的智障学员看完演出后非常感动,自发给剧组的导演编剧、演员写了一封封信“我们现在就像翱翔在天空的大雁一样展翅高飞了”,“谢谢您,蔡金萍院长,培养出这么优秀的演员,希望您和邵诣老师一起来我们阳光之家做客。”

通过多年的努力,儿艺的儿童剧演出已享有很高的声誉,“要看儿童剧,就到马兰花”已逐渐成为上海儿童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儿艺人不满于这些,他们认识到,儿童戏剧演出在社区具有广阔空间,对丰富社区文化资源,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繁荣儿童文化艺术具有积极作用。于是,他们积极从华丽的舞台走向广阔的社会,融入社区这个更广阔的大舞台。《灿烂的阳光》作为首部为社区量身定做的戏,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运作模式。

在上海的社区,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足迹并不罕见。剧院每年举办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时,都会将优秀的中外儿童剧引入社区、广场。2005年以来,剧院连续4年在徐家汇公园设立周末亲子剧场,每年演出20余场,观众达2.5万人次,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评为上海市群众文化优秀项目。2007年起,剧院在襄阳公园开展上海市青少年艺术星期六活动,通过定时定点、持续性并有一定规模的演出及活动,引动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各区域的少年儿童共同参与,为少年儿童提供艺术才能展示的舞台,荣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优秀项目。上海大大小小的街道、广场,都留下了儿艺演员们的歌声和小观众们欢快的笑声。儿童戏剧,已渐渐成为社区文化一个富有特色的载体。

上一篇:高考:知识决定命运 下一篇:天津高新区:打造创新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