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读与语文课堂同行

时间:2022-07-20 03:29:11

让品读与语文课堂同行

【摘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朗读品味能力和兴趣,以及去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笔者认为要读出兴趣,读出情趣;读透难点,读懂重点;读出方法,读中用法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范读激趣;品读重难点;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悟,获得知识呢?

一、读出兴趣,读出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范读激趣

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同时,他们也会在范读中学会欣赏,品位和鉴赏。如人教版三语《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同时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我在教学时先配乐范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学生仿佛都沉浸在那优美的文字中。由于受到老师朗读的感染,每个学生都能入情入境的朗读,读出文章的语言文字美。

2.插入激趣

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在学习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自然会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试着给图片配音,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从而激起朗读的兴趣学会感情朗读。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鲸》时,为了让学生对说明文感兴趣,同时能读出说明文字的趣味性。所以在教授新课之前,我找了鲸的大量图片和简短的片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让学生首先对鲸这种动物感兴趣,再到对介绍鲸的文章感兴趣。

3.语言激趣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学生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些激励性的话语。

如在教学人教版《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父子的一段对话时。我适时的表扬“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到了作为一个父亲在道德抉择和实践上毫不含糊。”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二、读透难点,读懂重点

每篇课文总有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和教材所要求 掌握的重点,朗读教学也不例外。一方面,这些重难点对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它是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指导。让学生充分感悟,轻松学会感情朗读。

1.设计填空,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一个字便可表达出非凡的效果。那么这样的关键字,就是课文的突破点,要善于帮助学生透过字体验请,入情入境地感悟,从而接受教育,学会感情朗读。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语《玩出了名堂》一文时,我抓住了一个“玩”字入手,让学生反复读从而找出列文虎克如何“玩”的。从“玩镜片”发明“放大镜”,再“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又“玩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体会列文虎克的“玩”不是普通的玩耍,而是在玩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2.通过比较,感悟思想,感情朗读

比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知课文思想,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魅力,更好地进行读。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语《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和老子的谦和美德,同时又能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对比句子来读出不同。①“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和“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②老子说:“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和“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让学生反复读,并体会“拜访”和“拜见”、“迎候”和“等候”的异同,并让学生谈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三、读出方法,读中用法

“教师教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重迁移,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告诉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朗读中我们可以:

1.评价中指明方法

所谓评价是以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对象。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他们的评价标准修正得趋于科学,规范,接近于“一定标准”再去评价。那也就是从一定高度上使学生掌握了方法。

2.现实中用方法

朗读最终是要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会巧妙地运用语言,也就是要懂得迁移,“从读到写的迁移,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懂得“举一反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前提是朗读,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便意味着教师的引导必须巧妙化,让学生在我们巧妙化的指导中读出兴趣,读出情感,读出真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3]薛瑞平.《做一个快乐的阅读推广人》

上一篇:设疑导学 有序建构 下一篇: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