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恃义勇追穷寇

时间:2022-07-20 03:20:30

偷盗抢劫的存在,已是当下许多大都市的生活常态,而岁暮年近发案数大增也是规律,通常的说法是――“人家”也要回乡过年了。

2009年最后一晚,十九岁的江西籍青年小叶在广州卖服装时,告诉熟人她的手机被偷,小偷“蓝夹克”与同伙恨他“多管闲事”而打了他。2010年1月1日晚,有血性不信邪的叔叔叶志青带小叶来街上抓“蓝夹克”一伙,追赶中叔侄遇刀捅,一死一伤。这种事在广州,过不了几天就会被同类的“社会新闻”所替代,换个地名人名而已。

同在2009年最后的一晚十点多,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0701班班长杨济源,和同班同学去抓小偷,在扭送派出所的途中,杨济源被一名歹徒用随身携带的刀子捅伤,送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杨的身亡,在浙工大、在杭州受到广泛关注。师生们的悲痛和哀悼自不待言。公安部门迅速组成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捕,并表示将为杨同学申报杭州市“见义勇为”的荣誉称号。

越出杭州市,杨济源同学之死成了媒体新年的第一个社会性议题。我看了网易这个“话题”的众多跟帖,觉得各种声音都可以理解,四种倾向性意见都有道理,而我觉得“见义勇为”精神固然可佳,但怎么“为”却不能不考虑,当下最要提醒众人特别是热血青年的,是一个古老的行为原则:穷寇勿追!

我看到四种倾向性的意见。其一,可谓主调、常调,不太中听的说法就是高调、老调,是几十年来校方教导学生、官方引导民众的“见义勇为”说。据报道,杨济源在网络上的最后留言是:“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他带领同学抓小偷的行为,就是正义感和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实践。

其二,是认为责任与社会分工、社会角色相匹配,各人的责任是不同的,“责任感” 表现在尽忠职守。抓小偷显然是警察的职责,却不是包括学生在内的普通公民的职责。同学被偷,应该报警;若是在校内,校保安部门也有责任处理。杨济源的女友小张说:“我们十点前分开的,谁知道他又会去抓小偷了,怎么这么傻!他怎么这么傻!”我想,这种感情和感觉才是最真切的。

第三种意见是,不要用办“白喜事”的模式,以表彰道德模范转移对失职者的问责。杭州网友跟帖说:“俺是浙江工业大学南大门前面朝晖六区的居民。这里的治安确实不好,小偷成群。俺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电瓶车的电池两次被盗。此情况向小区民警反映后,没见什么动静;再向社区居委会反映,还是没什么动静。正准备再向上级反映,这边就有大学生被捅死了!俺认为:此案应该启动追责制,该管区的派出所长有重大失职行为;片警有主要失职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如果他们平时敬业守责,重视居民的反映,此类案件就不可能发生!”

相应地,第四种意见,以辽宁大连网友的跟帖为代表,他说:“作为一名警察我们抓小偷,教化他们,让他们重回社会,但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漠视?鄙视?无视?……有多少人就天生那么十恶不赦,天生就喜欢打家劫舍?如果有一份可以填饱肚子的工作,一份不受歧视的工作,谁那么愿意去当小偷担惊受怕地过日子?每一个小偷都有他们自己的不幸遭遇,或误入歧途或遇人不淑。你可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多么想弥补自己的过错,却在遭遇无数的唾弃后变得破罐子破摔?警察也是人,我们也要付出感情!”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小偷“冒充”警察讲的话,也不认为这是警察在为同行开脱责任。这番话讲得很诚恳,也很有道理。盗贼多如牛毛,是一个社会问题,光靠警察是抓不完的。一些绝望的人铤而走险一搏。解决这样的问题主要靠社会政策公平,而普通公民如这位警察所言,对于有犯罪前科的人不歧视,尽可能助其回归社会,应该也是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道德义务。

插图 / 风度 / 佚名

上一篇:冷桥洞及其他 下一篇:预算公开百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