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的特色分析

时间:2022-07-20 03:20:14

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的特色分析

【摘要】2012年春节期间,我国新闻战线开展了大规模、大范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央电视台在这次“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派出了大批记者深入厂矿社区,边疆老林,大漠荒滩,精心组织策划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的特色,以期对今后的新闻实践,对“走转改”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启发。

【关键词】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特色

今年1月初,发出通知,要求我国新闻战线在春节期间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全国基层进行实地采访。通过记者的所见所闻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各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喜人景象。

作为我国新闻战线的中坚力量——中央电视台迅速组织投入了180余路、600多位记者与主持人深入一线,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时代变迁,为观众奉献接着基层“地气”的、带着记者情感体温的“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并从1月10日起,在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等多个重要栏目正式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新春走基层”。《杨立学讨薪记》、《邵全杰的回家路》、《回家的礼物》、《关注先心病患儿》、《如果有可能带你去远行》等一组组鲜活报道,犹如一股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节目在收获社会各界赞誉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据统计,央视新闻频道“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在春节期间的收视率达到0.325%,比2011年提升了17%,比2010年提升了64%,《新闻联播》内相关报道的收视率也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7%。

一、报道视野开阔

媒体的报道视野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广度和高度,央视在这次“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展示了其广阔的报道视野。

从报道的地域上看,在2012年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央视记者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为了记录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有的记者与返乡打工者同吃同住,记录他们奔波千里返乡过年。有的记者跟随战士翻山越岭,记录他们不辞辛劳的日夜巡逻在祖国的边陲。

从报道的对象来看,在年龄构成上有灾区儿童、青年农民工、中年铁道巡道工、老年五保老人等;职业分布上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各行各业的基层人物,都得到了极大的关注。除了传统的一些行业之外,这次央视还特别关注到了那些平时很少得到关注,但是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些特殊行业中的人们。例如秦岭打冰人、为飞机除冰的机场地勤人员、铁路探伤工、长白山的火山监测员、沼气站工人,专门用耳朵检查地下的自来水管道哪里漏水的听漏工。

从报道内容来看,“新春走基层”做到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关注群众所关注的问题,并且对社会热点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例如《关注大凉山失依儿童》这组报道,对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做出了拷问。《城管和商贩之间的那些事》一稿为各地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老腔:传承千年重焕生机》、《纸寿千年:走近宣纸制作技艺》着重关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华西村蹲点日记》则是以华西村为例,关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报道形式多样

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是央视新闻吸引观众眼球的有效法宝。2012年央视在“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的形式上,就体现了活泼多样的特点。

首先,央视在这次“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围绕“新春”这个大主题,推出了五个子系列。第一就是“聚焦春运”,第二个是“回家的礼物”,第三是“在岗位”,第四是“问暖”,最后是“开往春天的校车”。

其次,央视在今年“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在《新闻联播》节目里创造了以“新闻连续剧”形式播出连续报道的新形式。从1月14日起,《新闻联播》连续播出4集《杨立学讨薪记》。此后播发《邵全杰的回家路》、《关注先心病患儿》等报道,都采用了“新闻连续剧”的方式。不仅如此,还敢于将普通百姓放在《新闻联播》头条或重要位置,舍得给版面、舍得给时长,让小人物真正成为荧屏主角,也成为今年央视“新春走基层”报道的一大突破。

最后,央视在今年“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大量运用了记者的蹲点日记,编辑部的快评、编后话等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同和赞誉。一条“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配上提要或评论式的内容,不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使观众朋友更加容易领悟到一则新闻的真正内涵。例如一位爱写诗的农民工杨成军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坚持创作诗歌,与妻子相依相伴的故事,《新闻联播》为其配发了题为“因相守而幸福,因坚贞而浪漫”的编后话,将农民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质朴的人格提炼出来,使他们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换来了观众们深深的感动。

三、报道视角平等

从群众的视角去呈现新闻事实,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其新闻价值。央视记者在采写拍摄7集连续报道《杨立学讨薪记》时,为了从多个侧面真实的还原农民工讨薪的全过程,与新闻主人公杨立学和他的那些工友们成了朋友,与真心为农民工兄弟服务的劳动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成为了朋友。和农民工兄弟一起挤公交,一起上派出所、劳动监察支队,和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一起找包工头追讨拖欠薪水、一起为农民工兄弟发放辛劳所得。

当主人公杨立学快要拿到一年辛苦所得时,文稿中这样描述道,“眼看着工钱很快要有着落了,老杨从班组长蒲林枝那里借了350块钱,为侄女买了个新手机。工友们的心情都很不错,大家都是有说有笑。”一段简单而朴实的描述,就将杨立学和他的工友们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传达给了每一位观众,而最后那一句“大家都是有说有笑”,显然是采访记者已将自己完全融入了农民工兄弟之中,为他们成功讨薪感到高兴。

以农民工的角度记录他们讨薪的全过程,才能反映出农民工讨薪的真实难度,才能展示讨薪困局背后的利益纠葛和各方角力,才有利于公众和政府客观、全面地看待农民工讨薪问题,并推动对这个社会问题提供机制性的解决方案。

四、报道主题鲜明

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新闻素材、结构、语言运用、标题制作等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是新闻报道表现其核心内涵的基础,以鲜明的新闻主题为“统帅”而采写拍摄出的电视新闻报道,能更容易的让广大观众感受到新闻的内涵和新闻的价值。

央视在这次“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围绕“新春”这个大主题,推出了几个子主题。其中最主要的有“回家路”、“蹲点日记”“回家的礼物”、“在岗位”和“问暖”。

每个子主题都只关注一个侧面,并抓住“新春”和“基层”这两个概念,来集中展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例如“回家路”的主题很明确,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运。重点聚焦春运返乡和回程过程中,政府部门在应对大客流时统筹协调、细心服务的举措,关注普通人在返乡途中的温情故事。其中有关注买票问题的《小邱买票记》,有关注春运安全问题的《杭州火车站的一天》,有关注坚守春运第一线人员的《高原客运员“大斯”的春运生活》,还有全程记录一位普通人回家旅程的《邵全杰的回家路》。可以说,铁路运输的几个重要环节,都演变成了一篇报道。

再比如“在岗位”这个子主题,主要就是真实地记录节日期间仍坚守在岗位上的人,正因为他们的坚守,让整个春节变得更温暖、更珍贵。今年的“在岗位”向广大观众展现了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岗位中默默坚守的人。秦岭中的电线巡检员,长白山上的火山监测员,南沙海洋环境监测员,松花江水文监测员、长江航道维护工……这一位位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普通人,都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五、报道画面感人

电视区别于报纸、广播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以画面为特征、以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报道新闻。央视在这次“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中,就充分利用了电视这一优势,为我们留下许多真切感人的电视画面。

在《铁路集便工,为了旅客的方便》这则报道中,众多感人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铁路集便工这一艰难而高尚的职业。当集便工蒋师傅检查堵塞问题的时候,镜头紧紧跟着他探入集便管道手;在修理过程中,镜头又给到了蒋师傅渗出细密汗珠的额头;当工作完成的时候,镜头又给到了蒋师傅那双沾满油迹和污物,怎么洗都无法完全洗净的双手。这些真切感人的画面,让铁路集便工这个不为人知的职业,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这些具有强烈现场感和典型细节的电视新闻画面,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甚至还震撼人的心灵,凸现出报道形象,使“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更具活力,并最终使每一则电视新闻都能打动观众,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新闻报道只有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摄像镜头只有对着火热生活、对着普通老百姓,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够经得起岁月的磨砺。2012年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不仅践行了“走转改”活动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而且还为全国新闻战线继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带来一些丰富的经验。虽然龙年新春早已过去,但是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活动中的思想精华,将会融入常态化的“走基层”系列报道,继续为全社会带来基层的呼声、感动和力量。

参考文献

①周云龙,《接地气 冒热气 添生气——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印象》[J].《新闻实践》,2011(4):16-17

②陈美琴,《多“接地气”新闻报道才能“更给力”——看央视系列报道有感》[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3):26-28

③赵月,《把新闻事业牢牢根植在基层——谈新闻记者“新春走基层”》[J].《中国地市报人》,2011(7):66-67

④《新春走基层因真实而美丽》[N].《光明日报》,2012-02-13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浅析我国省级卫视的品牌化发展 下一篇:如何做好调查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