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稳增长”应避免闯入误区

时间:2022-07-20 02:08:17

国内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否十分严峻?

如果是严峻的,当前“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会走以前的老路?

如果是这样,国内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转向?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吗?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近期,在“稳增长”信息基础上,市场流行起四万亿的2.0版本将出台,要求银行减息的呼声,地方软性住房托市政策也不断出现。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国内的经济增长态势是否十分严峻?如果是严峻的,当前“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是否会走以前的老路?如果是这样,国内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转向?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吗?

可以说,国内经济下行趋势从2011年下半年就已显现,特别是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表明,不仅总体上经济运行比市场预期要差,而且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几个大省经济增长都出现快速下滑。比如,广东、浙江一季度的GDP增长仅为7.2%和7.1%,上海和北京为7%,都低于全年7.5%的目标。但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而不要步入误区。

首先,住房宏观调控政策不可动摇。可以说,由于刺激政策后遗症,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广泛性及深入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是如此。面对这种情况,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的住房软性托市政策不断,如地方住房公积金放宽贷款条件、政府用补贴帮助特殊居民进入市场等。而且,一些地方政府正在要求当地银行进一步放宽首套购买住房者的信贷条件,对购买主体重新界定,鼓励所谓改善性住房需求进入市场等。绝不能默许地方政府的托市政策,给住房市场一个错误信号。而要通过严厉、累进的住房交易税及交易所得税政策真正转变国内住房市场性质。

其次,货币政策工具不可突然逆转,而要坚持让今年的信贷规模及货币增长回归常态,最多只是采取预调微调的方式。市场的看法是,当前国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6.56%,而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平均高达21.58%。因此,要尽快动用货币政策价格工具,下调基准利率,以便增加企业信贷需求,刺激企业投资欲望等。

但实际上,在“存款利率上限管理、贷款利率下限管理”的制度安排下,国内银行间的竞争并非是价格上竞争,而是信贷规模的竞争。由此,基准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谁获得银行信贷谁就有利可图。再加上,贷款利率存在巨大弹性,即在基准利率上下浮10%、上浮100%。因此,银行基准利率向下浮动对信贷需求的影响微乎其微。央行要把握当前国内货币政策调整的底线,不可通过信贷过度扩张的方式来刺激企业投资及推高资产泡沫。否则,中国经济可能进入新的误区。

第三,扩大投资是新一轮稳增长的主力。发改委近期批准的很多项目即将上马,使得民间资本进入一些领域的步伐加快。但是,这些重大项目投资不仅要重点放在民生性项目上,更重要的是加大对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即中央政府要加大对自然生存条件还好,但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地区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这种投入要采取中央财政直接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

同时,中央政府要对这些经济落后地区早几年遗留下来的政府平台贷款寻求新化解方案。如果扩大投资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且采取的方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那么这既可解决市场所担心的一些应急投资项目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可为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如果不是这样,国内投资增长可能进入新的误区。

总之,新一轮“稳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最为重要的是明辨方向,不要进入上述误区,这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 下一篇:“卡机”是人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