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的辨析

时间:2022-07-20 02:04:15

一、咬字、吐字对发声的影响

许多学习声乐的朋友们在回忆自己最初的学习阶段大多都会对自己当时上课的情形有着这样的记忆——“当走进琴房,站在老师的钢琴旁边时,精神紧张身体更紧张,以至于当我们开口唱的时候对自己唱的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了!”

当然,导致这样现象的发生肯定会与我们的初学者在歌唱时精神上的紧张有很大关系;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必然的因素,那就是——对咬字、吐字的技术掌握不够理性和熟练。

为什么这么讲呢?

让我们结合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来想一想吧!

当我们日常与人交谈,如果有一方说话时因为一时对某个字的读音咬不清楚而紧张使得整句话都说不清,那么另一方可能就会说:“唉!拜托!您再说一遍!”之类抱怨的话。由此可见我们日常生活中咬字、吐字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向他人传递语言信息,咬字、吐字不清楚自然传递的信息也就不明确了。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只有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所以当我们对歌唱语言的咬字、吐字技术尚未认真学习的话上起课来紧张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国自古就有“咬字不清犹如钝刀杀人”这一说法,此谚意在强调京剧表演中唱念台词必须字音清晰。

所以,清晰咬字、吐字是歌手在演唱时向观众传递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及表现自我情感的基础,也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内容。

但是,在今天我们当中有很多的学习声乐的同学们似乎非常不在意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单通过对老师咬字、吐字的模仿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学习什么方法或技术。

除此之外很多学生还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犯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1.以片面地模仿老师或其他歌手的咬字、吐字和发声为学习目的而忽视自身的发声特点

这一点在初学的学生们当中很常见,他们往往是出于对老师或他们所喜欢的歌手的声音特别的认同或崇拜而走入这一误区的。

我经常会碰到很多这样学习声乐的朋友以及声乐爱好者,在欣赏他们的演唱时不时会听见在有一些特别不自然的咬字(有的则是整个演唱过程声音都非常做作)。当我与他们在交流的时候他们往往告诉我他们会以别人评论自己的声音与某位著名的歌唱家的声音相似而引以为荣。

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要不得的。

虽然我们的咬字、吐字在技术上没有差别,但由于个人自身发声条件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发声上会在不同部位(如:头部、胸腔等部位)出现共鸣或其他方面的差别。所以在对咬字、吐字的方法没有清楚认识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一相情愿挑选声音的模仿对象是很不符合自然原则的。

所以想通过简单、机械地模仿老师或一两位歌手的咬字、发音,而自己不去动脑思考、理解作品的内容、研究语言的咬字方法和技术,攀登声乐艺术高峰的理想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片面机械地将老师“口传声授”的咬字、吐字技法奉为“金科玉律”,对于老师的方法生搬硬套不加思考地全盘继承以至于出现“遗传性”的咬字、吐字的技术错误

在这里我想引证台湾著名男高音吴文修曾在《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发声法》一文中曾经提到过的一段话来证明这个问题——“以往学习声乐,不论是国内或国外一概讲求‘悟道’,老师怎么唱,学生就跟着怎么唱,只要模仿就行了,三年、五年、十年过去了,悟性高的学到了功夫,得道多助,悟性低的,只有半途而废,放弃艺途,对于声乐的科学理论基础付之阙如。”

这样老套的声乐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弊端确实害人不浅。

综上所述,咬字、吐字对发声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而认真的学习和掌握咬字、吐字也是掌握开启学习声乐大门的钥匙,其意义是对于我们来说是异常重要的。

二、如何进行咬字吐字的练习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的构成因素)。而控制和操纵这些器官运作的是依靠构成这些器官或包络于其上的肌肉组织。因此如何锻炼这些肌肉的协调运作就成为了我们学习咬字和吐字的关键。

那么我们怎样开始自己学习咬字吐字的第一步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语言发音“学习工具”。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发音“学习工具”是“国际音标”,它几乎能标示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的发音,用它作为学习外国语言的咬字、吐字及发音效果是非常不不错的。而在我国现行的语言发音的学习工具是“汉语拼音”,它使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而且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用于汉语的发音的学习所以它作为我们学习汉语的咬字、吐字及发音是再恰当不过的。

我们作为中国的声乐学习者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两种语言发音学习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歌唱的咬字与吐字始终还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咬字、吐字有所不同。在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歌剧艺术大师吉诺·贝基生,80年代初在中国讲习声乐时曾指出:唱歌时的吐字要自然。要象讲话一样没有做作的成分,但又不同于讲话,在经过科学的技术上的训练后,使歌唱时的吐字清楚、自然,感觉不出技术上的人为痕迹。

而中国语言歌曲化之后的特征是:字头要准,字身长,字尾要圆润。

综合以上的因素,我们在制定咬字、吐字的练习计划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客观的肌肉运动为目标并以锻炼肌肉的控制能力为目

前面我说过了咬字、吐字是依靠控制和操纵构成相关器官或包络于其上的肌肉组织来实现的,那么究竟肌肉运动到怎样的程度方为我们需要的合适的状态?我们又如何来确定自己的咬字、吐字是否符合标准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先有适当放松。我们这里所指的放松并非是让肌肉处于懒散的休息状态,而是指要让肌肉随时处于适当的预备歌唱状态;它们要能够在任何时间听候大脑的调动,但绝非是紧张地应付一切。

其次,我们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音标在发音时各个咬字、吐字器官的动作并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动作对我们的咬吐字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

2.咬字、吐字的练习要结合气息进行练习

根据咬字、吐字及气息之间的联系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可以将咬字、吐字的练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无声练习,即在练习音标的发音时单纯地进行咬字、吐字的各个器官的肌肉动作练习但并不出声。

(2)微声练习,即在练习音标的发音时结合少量的气息震动声带发出微弱的声音。

(3)有声练习,即在练习音标的发音时结合中强度的气息震动声带发音。

(4)强音练习,即在练习音标的发音时结合较大的气息震动声带进行强力度的发音。

(5)长音练习,即在练习音标的发音时结合较长的气息进行单一音元较长时间拖曳的发音。

练习要结合一定的节拍和节奏进行歌曲的旋律是由音高结合各种节奏按照一定的节拍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歌曲演唱的练习时咬字必须要符合音乐的节拍与节奏的特点。

必要的练习有:

(1)节拍练习,即对按照节拍选定一种音元进行一音对一拍的练习;

(2)单一节奏的练习,即以一种节奏型为单位并结合选定的一种音元进行多音对一种节奏型的练习;

(3) 多种节奏的联系,即按照节拍将不同的发音组合在一起并结合选定的音元进行多音对多种节奏型的练习。

综上所诉,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门类但它更是一门综合学科。我们的声乐学习者们在学习、认识和对待我们自己专业的态度上必须要有理性的头脑:不仅对自己专业的基础知识要有扎实的功底对与自己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中职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研究 下一篇:短跑放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