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长生培养机制的研究

时间:2022-07-20 01:38:19

对特长生培养机制的研究

[摘要] 重视特长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课题。当前,我国教育正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特长越突出,创造力越强。因此,教育应更新观念,要处理好基础素质与特长培养的关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因势力导地培养特长生。

[关键词] 特长生教育 创造性 基础素质

所谓特长生一般是指掌握了一门专长的学生,如有的会乐器,有的会书法,有的会体育竞技等。特长生的形成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一定的天赋,在某一方面表露出先天的特质,或特殊的兴趣并付诸于实践,而形成特长。如生活中常见父母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孩子受其熏陶,也具有这方面的特长;另一种是家长基于对子女未来发展的设计,而有意让孩子学习某一方面的技能,学有专长。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突出个性,突出特长,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重视特长生的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课题。发展特长不仅是个人充分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消除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而是要使其最充分、最完善地显露出来。因为,一个进步的、有生气的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千人一面”,一样的思想,一样的行动,而是在以各自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来为社会服务,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发展特长与我们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矛盾,而且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特长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特长可能是畸形发展,应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支持“冒尖”。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很好地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加强学生特长的培养。

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自从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教育就一向注重统一目标下的相同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这可以说是教育长期存在的弊端和痼疾。尽管在今天的教育中个性和特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限于各种因素,特别是限于教师的固有的观念,忽视学生个性与特长发展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与以“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迫切需要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一般地说,特长生由于有一定的专长,有更多地展示技能的机会,比较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有一定的表现欲。笔者认为在培养特长生时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

一、要建立新的教育观念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应该是让所有的人成为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标准人。事实上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与生俱来、与众不同的特质。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找到各自最擅长的发展空间。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研究人员发现:特长越突出,创造力越强,越可能出类拔萃;没有特长,没有创造性,也很难成为人才。强调特长教育,就是基于对独特性的尊重即对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尊重。反之,将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受到压制,个性被消解,创造力归于泯灭。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成为世界许多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但是每个人又有各自擅长的方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地方。这种理论为我们评价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不能说谁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更擅长。加德纳曾说:“时代已经不同,我们对才华的定义应该扩大。教育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应的领域,使其因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我们应该做的是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并加以培养。”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特长。

二、要注重打牢特长生的基础

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特长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特长可能是畸形发展。基础素质是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础素质厚实宽广,发展就有后劲;素质越好,发展的前景就越广阔。因此,要注意引导特长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特长,要打好基础,不能片面发展。有了特长,丢了基础,或强调基础,就丢了特长,都是不对的。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三、要客观看待特长生

当今教育提倡发展性评价,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差的特长生,教师应该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使他们能够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来做人,进而以其积极因素克服积极因素,以特长带动其全面发展。

四、要为特长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特长。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主张课堂解决问题,不给学生布置过重的课外作业,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有的学生去从事体育锻炼;有的去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的去旅游,了解大自然;有的选修校内、外的提高课,超前或加深现有的学习;有的在老师指导下,从事教学实验或开展科学研究等。这样,多样化的学习科目造就了各科的爱好者;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体育活动与各类体育竞赛使体育尖子大显身手;丰富的文娱活动使有文艺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又能调适特长生的心理状态,启发灵感,使他们得以健康的发展。

五、要因势利导地培养特长生

培养特长生应顺其自然,尊重他的兴趣、爱好。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如通过丰富多彩活动,为其提供实践锻炼,或聘请专业人士予以指导,帮助特长生更好地发展,为将来成为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另一面,学校和教师不要对尚无特长的学生横加干涉,刻意让学生去发展某一方面的特长,否则,适得其反。而是要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其长。

当今时代,个性特长是再创造的动力,没有特长就没有人才,没有创造性。中国要想在本世纪实现飞跃,追上世界先进国家,首先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机制,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措施保护并培养他们特长。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顾师文.中小学生特长教育实施手册[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2]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

[3]马健生.比较教育中的中国创新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

上一篇:关于学生自主挑选教师上课的思考 下一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开放式\研究型教育教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