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之长与渝商之短

时间:2022-07-20 01:27:24

一份《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排序》表明,在全国民企500强中,浙商占183席,占36.6%;在全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强中,浙商占26席;在全国民营企业缴税前10位中,浙商达5席。

生活在太湖以南、濒临东海的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自古就有经商的意识。从东汉时的煮盐业、制瓷业,隋唐时的丝绸业、瓷器业、造纸业,南宋时的海外贸易,到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温州等地相继被辟为通商口岸……浙江商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不辞辛劳的浙商走南闯北,历尽艰辛,足迹遍布五洲四海。

如今,全国有500万浙江人常驻在外,有300万浙江人在国外做生意。这个陆地面积仅占全国1.06%的省份,GDP却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已经连续几年稳居第一。

浙商之“道”在哪里?一位“草根浙商”总结了八个字:“做小”――有一分钱的“赚头”,买卖即成;“抱团”――如合伙炒房;“吃苦”――经商跑世界,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突破”――如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不禁即做。

“浙商精神”的内蕴在“搏”。他们的诚信经营是“搏”――不投机取巧,对合作伙伴,对国家、社会,都讲求诚信;以人为本是“搏”――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取社会认同,打造“无形资本”;不好高骛远是“搏”――立足实际,把稳凿实;不断创新是“搏”――从观念创新,到方式方法创新,努力去“想到”并“做到”。

由浙商之长,我们可以冷静地反观渝商之短。

重庆坐拥两江,大山环抱,得天独厚,气魄雄达――诗人说,天空是重庆人的高度,大山是重庆人的脊梁,长江嘉陵江是重庆人的胸怀。以一批成功创业者为代表的渝商,也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但与闯荡天下常常多赢的浙商一对比,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依附性淹没了独创性,一些渝商即使是本能的“创造”,更多的也是停留在“模仿”上,难有敢为天下先的独创性,追潮赶浪凭感觉,看别人搞什么产品发了,便一哄而起;有“出头”的欲望,但常被怕这怕那的心理所羁绊,有的渝商甚至将那些锋芒毕露的“同类”称为“出风头”,对其采取孤立的态度,“平庸心态”成了“稳稳当当”过日子的思想依据;一些渝商缺乏自我探索与肯定的勇气,在“观望”和“期待”的氛围里渴望“时来运转”,开拓、创新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常常底气不足……

渝商之短,短在一个“弱”――用尹明善的话说,渝商个体单挑强,团体作战弱;胆子大,冲劲足,但把握大势的认识和能力弱。

“揭短”并不是要否定渝商的诸多优点,当一个个浙商大发并实实在在推动着地区经济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为自己“护短”。善于发现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须具备的素养基石。

去年,书记曾率一批市级部门负责人到洪崖洞考察调研,高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如今,正是我们重庆大发展、渝商大发财的难得的春天。在重庆这块“西部最硬的土地”上,让我们――当然不仅仅是渝商,而是重庆所有创业者――一道振奋起来,去拓展开拓开放、自强不息的崭新未来!

上一篇:古力:青春飞扬黑白世界 下一篇: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