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时间:2022-07-20 12:51:45

探析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

[摘 要]本文从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困境入手,分析困境,提出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可行性依据,同时对私人提供模式作出限制,最终完善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机制,达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目标。

[关键词]公共物品 政府失灵 私人提供 前提

一、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困境

1.公共物品理论的简要概述。关于公共物品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观点。萨缪尔森指出,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的减少。曼瑟尔·奥尔森则认为,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中的任何个人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该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这类物品就属于公共物品。布坎南的观点是,公共物品是任何由集体或社会团体决定,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物品或劳务。

2.政府供给的困境。公共物品的问题就是在于消费者不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由于收费的难度比较大或是收费的成本过高,生产者无法得到足够的生产回报,生产成本难以得到必要的价值补偿;或者那些“搭便车”的个人从公共物品中得到的好处可能比生产者还高,这就会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最重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面对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经济学家们渐渐意识到市场是需要政府某种程度上的干预。但是政府干预的结果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造成浪费和无效率。于是,就出现了“政府失灵”的情况。由于存在政府失灵,官员政治、政府决策者的目光短浅和政府的缺乏代表性,使政府这一以强制求公益的机制并不能完全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人们对公共物品具有不同的偏好,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只倾向于反应“中位选民”的偏好,这样的结果就会使有些人的过度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另一些人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公共物品私人提供可行性分析

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经典案例就是科斯的“经济学中的灯塔”。私人从国王那里取得修建灯塔的专利权就是从法律上获得了对灯塔的产权,由此以法律手段保障了私人修建灯塔的权益。加之,灯塔的私人收费是可行的,而且其效率要远远高于政府的资助。当灯塔的产权属于私人之后,公共物品也由“市场失灵”变成“市场有效”。于是,解决公共物品收费困难的可行途径就是用“专卖权”来抑制“免费搭车”。但是产权明确后,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这是公共物品市场化的重要保障。

“政府失灵”为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模式提供了可行性的理由。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如同市场等其它制度一样,存在交易成本问题,其外部性无法内在化。政府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制度,其成本和效率较私人部门难以测量。尽管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部门,作为“超自然人”有其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一面,但官员本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而政府作为一个利益集团,难免存在为其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因此,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某种程度上市一个政治过程,其交易成本甚至比市场制度更昂贵,这表现为现实中政府的种种“政策失败”。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者就失去了合法性的依据。

只要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由“经济人”的特性可知,私人会愿意提供公共物品。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提供的公共物品需要公众共同为其付费。但是,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某些公共物品对于一些社会成员来说是一种超额需求,这种需求要是通过政府来实现就有失公允。就是这种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使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成为可能。

三、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前提

随着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形式渐渐清晰,我们仍要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由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也是有一定前提的。

1.技术上具有可分割性。公共物品在技术意义上要具有可分割性,也就是说公共物品在技术上实现排他成为可能。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是非效率的,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儿加剧。近期有关研究又显示出,当信息完全的时候,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也是有效率的,因此,如果要实现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就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主题的成本收益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对原来不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实现在技术上的排他,从而解决私人部门对公共物品实现成本补偿的问题。

2.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准公共物品。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它的外部性极强,这样,私人部门就不愿意进入。那些有可能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只能是公共性一般、具有良好经营条件的准公共物品,比如基础性项目里的高速公路、电力、铁路线路、石化等。这些物品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外部性,但是它们的竞争力和利润率还是很好的,私人部门可以通过经营这些准公共物品来获得成本补偿并实现部分盈利。

3.赋予其私有产权并进行法律保护。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因为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消费该物品付费的人而无法完整的拥有产权,这也是公共物品很难由私人提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给那些私人部门足够的激励就需要对公共物品尤其是准公共物品进行产权界定。当资产是国有的,公共管理者的激励效果很弱,因为管理者不是所有人,只能得到收益的一小部分;但是私人所有者就有很强的激励,因为他能得到全部的投资收益。因此,在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情况下,政府只要赋予私人部门一定实现的产权,能确保私人提供者的成本收益得到实现,就能激励他们提供公务物品,从而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

4.转变政府观念。政府应该缩小公共物品的提供范围,将重点放在那些公共性程度高、非政府部门提供或者无力提供的且外部性极强的公共物品上,这些物品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应该集中力量做到充分其充分供给。而且这类物品大部分也都是纯粹的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性,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政府就需要承担此项重任。同时,对于那些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适当放松其提供的准入条件,改革公共物品项目的审批制度,为私人部门提供准公共物品做好事前准备。

参考文献:

[1]雷晓康.公共物品私人提供的理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39-43

[2]刘志铭.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与合作生产:理论的扩展[J].生产力研究,2004(3):24-26

[3]李洪江,潘洪清.论公共物品的提供[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10):61-66

[4]郭少新.地方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9):72-75

[5]樊丽明.中国公共物品市场与自愿供给的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上一篇:寿光市粮食补贴政策实施评价研究 下一篇:医疗企业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改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