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生利他行为

时间:2022-07-20 12:09:43

略论大学生利他行为

【摘 要】利他主义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先阐述利他行为的概念进而引出大学生利他行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而后指出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建议。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利他行为;弱化;途径

一、利他行为的涵义

1.利他行为的起源。利他行为最早是由社会学奠基者孔德提出的,用来涵盖所有与攻击、欺骗、谋害等否定相对立的一类行为。社会心理学普遍认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人所做出的行为对他人是有利的,而对自己则并没有明显的利益。或者只是为了他人的利益,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四个:第一,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自己的亲属提供帮助或作出牺牲,即亲缘利他;第二,没有血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为了回报而相互提供帮助,即“互惠利他”;第三,利他主义者不追求任何针对其个体的客观回报,即“纯粹利他”;第四,表面上慷慨地给予他人以帮助,实际上却在慢慢走向极端、泛滥和狂热,往往对事态毫无帮助,即“病态利他”。在社会心理学的文献中,与利他行为相近的术语还有“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

2.大学生利他行为。大学生利他行为是指当代大学生所做的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对自己没有明显利益的亲社会行为。大学生利他行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发自真心地、无私地去帮助他人并从中获得幸福感的行为,即助人为乐行为;第二,大学生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和安危的行为,即见义勇为的行为;第三,大学生通过支教、募捐、义务活动等的形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行为,即参与爱心活动的行为;第四,大学生自发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支援、关注、宣传的形式去履行自身使命的行为,即志愿服务的行为;第五,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网络的广泛性、及时性等特点实施的利他行为,即网络利他行为。

二、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1)是受价值观的影响。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追问自我信仰是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其实,在某些时候我们就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努力让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他人的肯定。起初我们很彷徨、很迷茫,可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们会明白这一层含义,也能从中悟出些许的道理之后,更愿意把我们的爱分享给他人,在以后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更愿意去帮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2)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在很多时候最早影响行为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倘若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很糟糕,家人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每天只知道争吵,他的心里就会产生阴影,这样会阻碍他利他行为的产生。相反,倘若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很美满,家人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他的成长也很快乐,这样有利于他利他行为的产生,那么他也愿意把从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的和谐氛围以带给身边的朋友,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3)是来自同伴和社会的支持的影响。大学生求学工作,总有离开家的时候,当一个人远离家乡、背井离乡又在外面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时没有了来自家庭的保护,如果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获得同伴和社会的支持时,人自然而然地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就会更强。受到他人的帮助,从中学会感恩,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把爱分享给他人,产生利他行为,有意识地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三、大学生行为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的疏忽引导,导致大学生缺乏利他行为的意识。新时期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甚至是“独二代”。他们是社会最关注的一个群体,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建设者。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曾对他们这样描述到:“第一代独生子女失去了手足之情,到第二代,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不但没有手足之情,甚至不再有舅舅姑姑、叔叔大伯,人格上的残缺将比第一代更加严重。”就是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父母更视他们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凡事顺他们的心,凡事如他们的意,从而造成现实中的他们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和角度出发,只在意计较自己的个人与得失,且他们不愿意不喜欢去帮助他人,从来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考虑问题,把自己“置身事外”看成是一个过客。前不久在上海复旦大学发生的“黄洋投毒案”,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2.人生价值观的错误导向,导致大学生产生利己行为的意识。在我国,当今一些传统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现今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利益和自我意识,强调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诺贝尔获奖者特丽莎修女说过:“世界上有两种饥饿: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是精神上的。”然而,我们过去所提倡的“乐于奉献”、“互助互爱”、“好善乐施”等优良品德却慢慢变成一种口号,正在逐渐被人忽视忽略,倘若社会中真有人践行这些美德时还会成为社会人眼中的“异类”;过去我们所歌颂的雷锋精神,如今其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只在“雷锋日”这一天被集中表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大学生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影响的巨毒,淡化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每天只知道追求奢侈享受的生活;还有一些大学生则一味强调个人至上,以自我为中心,重索取、轻奉献,不愿意去帮助别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忽视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减少以及利己意识的甚嚣尘上。

3.人际关系的淡薄,导致大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在社会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那么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当今我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亲社会的利他行为。然而,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愿意去交往,继而思想、感情、行为表现也不会互相交流,因而也就不会产生互动关系。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以电脑为伴,以游戏为粮。同学之间缺乏正常的社交和交流,这样使得大学生不喜欢不乐意去帮助他人,不会换位思考、不从当事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忽视他人在不同环境中的感受与得失。长此以往有可能会使大学生冲破道德底线,也会使他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丧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义务感。

四、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途径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从小做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们要在自己的日常活动中处处做表率、做榜样。其实小孩子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而在生活中家庭的教育对利他行为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当看到他人的助人行为发生时,父母可以采取适时地引导,告诉孩子这种助人行为的可贵性并提倡鼓励这种助人行为,小孩接受了父母的教育后可能去模仿,有意识地学习助人行为,这时父母又可以采取适当地表扬和夸奖,鼓励小孩所表现出亲社会的利他行为。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充分注重家庭中父母的榜样教育力量。如果父母对他人总是采取利己的态度和行为,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去模仿并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这就必然会妨碍孩子利他行为的发生。然而,倘若父母对他人经常采取慷慨热情的助人态度和行为,那么孩子往往会模仿学习,他们会乐于对邻里小伙伴或者幼儿园小朋友更多地发生助人行为。久而久之,这一系列的举动会使孩子真正认识到:做一个高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利他行为会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并陪伴他们成长。

2.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加强榜样的力量。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或调节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价值取向、价值追求的判断,这样有助于个人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从而树立适时的奋斗目标,并遵循自己的价值观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所以,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培养他们利他行为的必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利他行为意识,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大学生可以自觉替教师擦黑板或当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立即上前制止。通过日行一善的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充满爱心的校园环境,进而促进校园利他行为的良好、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宣传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榜样人物及其他们的先进事迹,拉近大学生与榜样先锋的距离,开展“助他人、乐奉献”一系列的活动,从而普及大学生的利他行为,使得利他行为深入人心。

3.强化大学生的移情能力训练,激发利他行为的产生。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是一种替代性的情感反应,是一个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又能学会思考并理解他人的情感识别,并遵从个体内心最真实的情绪状态所引绪体验的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夫曼认为,从移情的角度去探讨道德的源头可以从移情中去探索,移情本身就是一种亲社会动机,是维护社会联结、促进友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一种心理手段。有研究表明,人们做出的移情忧伤越深,就会表现出越多的利他行为,两者是成正相关。所以,当我们目睹或感受到身边的人处在忧伤的状态之中,我们通常会本能地做出移情反应或表现出一种助人行为,尤其是看到那些惊心动魄的悲惨场面,常常使我们不自觉地引发深层的移情忧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移情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会他人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和情绪。因此,强化大学生的移情训练,能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利他行为的产生。

五、结论

综上所述,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行为,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利他行为”中的“他”,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他,一个民族的他,也是一个全人类的他。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意识的弱化,让我们看到培养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利他行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引起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注,通过长时间的配合形成综合合力,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只有意识到利他行为的重要性,将利他行为作为我们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就会为社会输送出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刘丽花.浅谈大学生的利他行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2]迟毓凯.“独二代”教育:从“说理式”到“友谊式”[J].中国德育.2013(1)

[3]陈健芷,宋琳婷,王佳欣.大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12(2)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3Y043):大学生利他行为与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浅述国有矿山企业人才匮乏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宏观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