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活动内容开发之思考

时间:2022-07-20 10:20:51

小学数学学科活动内容开发之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课程标准也将综合与实践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逐步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新课改提倡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让儿童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终身发展的数学思想.

活动内容是构成小学数学学科活动的主要成分. 正确选择内容组织活动,才能保证活动目标的实现. 我们在确定开发的内容时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总量,配合所学教材的进程,从中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1. 从生活原型中获得活动素材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的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型,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感受内在于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奇妙的图形密铺”一课,我们把足球引入课堂. 体育比赛中足球是我们很容易见到的物体,足球运动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但其中的密铺规律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或深入研究. 我们把握了这一生活细节,于无疑中设疑引入:

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数学规律. 倘若学生能围绕这一问题深入展开分析与探讨,再辅之以教师恰当的引导,那么“图形密铺的规律和球体特征”无疑将在这一日常生活现象的支撑下得以生动地展现. 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通过对简单密铺图案的设计,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了数学美的体验.

2. 从自制玩具中受到启发

喜欢玩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通过对玩具的玩耍,可以丰富想象力,萌发新的思想,增强同伴协作的意识,提高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市面上的玩具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有七巧板、拼图、滑板车、溜溜球、变形金刚……但真正能有益于孩子智力发展的又能有几何?随着玩具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超强刺激性的玩具正备受孩子们的青睐,还记得风靡一时的“超级旋风陀螺”,当时班里的学生几乎人手一个,部分男生甚至每人有好几个. 要是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长,那就会被封上“陀螺王”的称号. 于是,我们借助学生对陀螺的这种痴迷,在数学学科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了“陀螺设计”这一活动,意图让学生通过亲历自制陀螺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理清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美学和力学的关注和探讨. 我们坚信“自制玩具”将会更具有吸引力和持久性,会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从古代文明中获取设计灵感

提及“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这些古代的智慧和文明,我们每个人无不为之震惊和赞叹. 谁都无法想象在当时的年代能有如此的奇迹.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里面又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和数学知识?我们思索着、探寻着,竟意外地从这些古老文明中寻找到了数学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灵感.

如“比例的运用”一课,活动内容呈现如下:

这样,就可以把对古代人类智慧的神秘和崇拜有效地转化到数学活动中去,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定能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以上只是我们对我校数学学科活动内容开发的一些初步实践和思考,我们一定会且行且思,不断完善. 我们深信数学学科活动的研发将会成为我校师生们一段愉悦的生命历程和一种幸福的成长感怀.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宫建.活动课教学设计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创建高效课堂 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 下一篇:数学思想方法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