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语文课堂的翅膀

时间:2022-07-20 08:04:54

放飞语文课堂的翅膀

摘 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让语文课堂由“圈养式”转化为“开放型”,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真正爱上语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开放式 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圈养式”的教学方式,教者一味地把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这才感到踏实。其实,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创造性,有创新精神。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正是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必须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质疑、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不同看法。让语文课堂由“圈养式”转化为“开放型”,这成为新型语文课堂的精髓。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语文,真正爱上语文,值得我们探究。

一、如何利用好课前五分钟?

语文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恣肆的。它包含的内容太多,绝不是理解一篇课文、品味一首美诗就能了事的。在正式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我,调动课堂气氛。具体做法:每天由一位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可脱稿也可读稿,师生听完后要发表意见和建议,做出点评。时间五分钟左右。学生演讲的内容自我选择,形式多种多样。

1.名篇佳句赏析。

好的作品生命力旺盛,那些名篇佳句,更是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于是,这样一个平台成了师生美文共欣赏的园地。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选择最喜爱的作品品评,分析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说出自己喜欢的道理,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可以背诵自己欣赏的名家名篇,师生一起感受北国的大好风光,领略江南的婉约细致,感受“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壮阔,体会“绿水人家绕”的静谧和温馨。

2.倾听他人的心声。

日记,是学生心灵的展示,个性的彰显,喜怒哀乐的披露。学生的心声将在这里找到第一批读者和听众。日记中有发自内心的呼唤,有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是学生生活、学生心理的浓缩。像《给父母的一封信》《我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在镜子里发现自己成长》等日记均博得同学们经久的掌声。在这里,讲台成了交心台,学生心声的吐露为师生提供了相互理解的平台。虽然仅仅是课前短短的五分钟,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怎样活跃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是教学的平台,是知识授予的园地。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互动过程。黑塞说过: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下是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1.教师创设新颖、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的教学空间拓展、拓大。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引入课文时,渗透谜语。

下面我以《六国论》为例,谈谈如何巧用谜语。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内容:(1)非攻;(2)众擎易举;(3)领终身俸等谜语。谜语猜完后,我对难以理解谜语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听了,一个个都对这些构思精巧、浑然天成的谜语连连称好。同时,许多学生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猜谜语不但如此生动有趣,可以娱情益智,而且需要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能力,语文学习的天地原来如此广阔。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浓厚,枯燥的文言文不再让学生感到头大,相反大家都投入到课堂中,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寓教于乐的课堂何乐不为呢?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随着低沉舒缓忧伤的乐曲《枉凝眉》的响起,同学们身不由己地被乐曲带进大观园,愉快地畅游了一回。接着我在投影仪上展示了《红楼梦》的前五回内容梗概,让学生对前因有基本了解,中间还贯穿红楼人物关系图和荣国府的格局与布置。这些用幻灯片展示既清楚明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分析人物时,我用课件制作了几位主要人物的档案,把人物的相貌、性格描述了一番,并用电视剧《红楼梦》的演员剧照穿插其中。这样让学生对人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在宽大的屏幕上他们认识了体弱多病、敏感纤细的林黛玉,叛逆多情的“混世魔王”贾宝玉,泼辣虚伪、果敢精明的王熙凤,等等。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都争相要表达对几位人物的看法和理解,课堂气氛高涨。学生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3.把“话筒”交给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多说、多思考。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不应该以标准答案扼杀学生求知、抒发个人独特见解的积极性,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例:如学习戏剧《雷雨》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周朴园、繁漪、鲁贵、周萍等人物形象。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侍萍这一点,历来很有争议。于是我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周朴园怀念侍萍有没有动真情、动真心?学生的意见不一,各有看法,于是各抒己见,从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类共有的情感、特定的前提等方面进行辩论。大家在倾听别人意见、对别人看法提出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营造了互为补充、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并且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对人物的理解更有深度了。

透过一扇窗看外面的世界,吸取古今中外的博大精深。“开放型”的语文课堂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把,使他们不再觉得语文枯燥,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在开放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逐渐找回了“自我”,不再做“沉默的羔羊”,而是让自己的心灵主动地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程,享受语文的快乐。教师如果能成为润物无声的春雨,就会发现学生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著.学科教学论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丁怡,马玲.教师角色的变化.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上一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策略分...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