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赏赵启正的“负面报道”观

时间:2022-07-20 06:45:46

赵启正先生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主任,他在2003年12月3日的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怎样看"负面报道"的问题。《新京报》在2003年12月4日报道这则新闻时用字不多,兹照录如下:"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判定这个报道的正面负面问题,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来考虑。比如对之前SARS的报道,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负面报道。"

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从业者,但因赵启正先生的职务,我们更愿意把他列入"新闻工作者"的范畴。他对于什么是"负面报道"的简洁明快的阐述,在如此级别的领导干部中是不多见的,我们认为切中肯綮、一针见血。

在不少人尤其是某些官员的眼里,对新闻报道一直有这样的逻辑概念:报道坏消息就一定是"负面报道",而"负面报道"就一定是在"找事"、"添乱",所以不能有报道坏消息的"负面报道"。那么,不好的消息就是负面消息吗?赵启正先生回答"不是"。所谓新闻,就是对最新事实的客观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按照辩证法的原理,有好的,就一定有不好的,正所谓人站在阳光下,必然有影子出现。"不好的消息"是一种客观存在,允许对好消息进行报道,也就应允许对不好的消息进行报道。

这里关键是一个评价标准问题,赵启正先生认为"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说,任何新闻报道,只要有利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报道的内容是好事还是坏事,SARS事件够坏了吧,但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负面报道"。

报道坏消息是否就不利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呢?不一定。一次矿难,一场火灾,一起重大案件,它已发生了,如不让媒体进行报道,表面看来歌舞升平天下无事,但这样做一方面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得这些事件的处理没有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同时也不可能引起政府部门的深刻反思,不能吸取教训就意味着为下一次"坏事"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这当然对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有害的。

事实上,人民对适量、适度地报道"坏消息"是欢迎的。人民越重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越需要通过新闻报道来关注身边存在的各种已现和未现的危机,从而避免"坏事情"的发生。之所以有些官员不喜欢"负面报道",对类似报道进行限制,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彻底站在人民的根本立场上,而看重的是自己的职务、地位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允许进行"负面报道"是一面镜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立场。

上一篇:把握受众的接受取向 下一篇:双关语在新闻报道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