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疾控中心人员配置及经费收支状况分析

时间:2022-07-20 06:35:41

南平市疾控中心人员配置及经费收支状况分析

摘要:文章根据南平市疾控中心2010~2012年的财务经费收支、人员和科室配置基本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疾控中心不应以创收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应以财政拨补为主,保证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埋单,改善依赖收入维持机构运行和工作勉强开展的局面。建立奖励机制,留住人才,在疾控机构现有人员少的情况下,专心致力疾病控制,同时使更多的医务人员愿意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保一方健康。

关键词:疾病防控;经费收支;人员科室配置

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是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疾病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皮肤病及各类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保健;健康检查及产品卫生质量检验;卫生事件调查;救灾防病工作等。是集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为一体的新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负责指导和培训南平地区各县(市)疾控中心相关业务,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底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后,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重点针对南平市疾控中心2010~2012年人员科室配置及经费收支情况进行分析。

一、南平市疾控中心2010~2012年的人员科室设置基本情况、经费收支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0~2012年疾控中心平均编制数160人,在职编内人员平均131人,编外临时工18人,平均缺编18.7%。平均离退休人员95.3人,占在职人员数的72.7%。三年平均新分配本科生5人,平均调出或辞职本科生2.7人,平均退休或死亡6.3人。

(二)人员、科室设置情况

中心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职化所、结麻所、健教所,病媒科、计免科、质管科、环学科、突发公共卫生处置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预防保健门诊、皮肤病性病防治门诊。门诊主要从事皮肤病性病、麻风病诊疗、各类疫苗的接种、各类人员体检以及水质、公共场所、食品、企业厂矿监测、检测等工作。科室人员中,人数最多的是办公室,平均29人;其次是门诊部,平均18人;其他依次为检验科(18人),计免科(10人),职化所、病媒科(各8人),结麻所、环学科(各7人),健教所、质管科(各4人)。各科室聘用的临时工中,门诊部比例最高,占38.9%;其次办公室占24.1%;检验科和预防保健门诊各占11.1%。

(三)人员和工作内容

根据工作需要和科室设置将工作内容划分为公共职能项目和有偿服务项目两大类。人员配置情况:从事公共职能项目工作的人员平均为65人,占49.6%;从事有偿服务项目的工作人员平均为66人,占50.4%。两个门诊工作人员配置相对最多,平均每门诊18人,占人员总数的13.7%;其次是行政后勤,平均16.5人,占12.6%;第3位是各类监测检测检验中心,平均14人,占10.7%。其他工作的人员配置分别为:结麻防控占5.3%,职业病、水质等监测及健教各占3.1%,计免占3.8%,艾滋病、媒介防控各占2.3%,传染病、地、慢病防控各占1.5%。详见表1。

(四)经费收入情况

2010~2012年疾控中心总收入平均为3805.7万元(含疫苗成本)。其中市级财政基本性支出拨款640.1万元,占总收入的16.8%;省、市财政专项拨款324.6万元(其中市级53.3万元),占8.5%;预算外有偿服务毛收入平均2841万元(含疫苗成本),占总收人的74.7%。在南平市财政预算拨款中,人员经费560万元(含单位社保金),占80.7%;公用及业务经费平均为80.1万元,占财政拨款的11.6%;项目经费53.3万元,占7.7%。预算外有偿服务毛收入中,皮肤病性病门诊、预防保健门诊收入409.6万元(含药品收入189.93万元),其他检验检测收入107.2万元,疫苗毛收入平均2324.2万元(利润率约9%),分别占有偿服务的14.4%、3.8%、81.8%。

(五)经费支出情况

2010~2012年南平市疾控中心平均总支出为3653.5万元。日常公用支出161.2万元,占4.4%;项目支出313.6万元,占8.6%;人员支出(含离退休人员)868万元,占总支出的23.8%;疫苗、药品、卫生耗材成本支出2310.7万元,占63.2%。

二、疾控中心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目前南平市疾控中心开展的工作而言,人员缺编缺人,部分缺编专业技术人员以临聘人员形式存在,此类人员工资等费用需单位自筹,增加单位负担。2009年绩效工资改革后,激励工作推动不大,工资上调幅度小,相对本市其他综合性医疗单位,工资待遇低,无其他奖金福利,不仅难招人才,还不断流失人才。人员待遇差,在人才招聘上很困难,本科以上毕业生不愿到南平市工作;造成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人才队伍老龄化,知识老化。人才留不住,近几年,南平市疫控中心几位副主任技师申请调动或辞职到沿海城市工作。有的当年通过市人事部门招考进入单位,工作不到半年就申请辞职,南平市全区面临同样的问题。财政预算拨款不足,疾控机构要靠创收弥补,且受相关政策影响近年创收逐年递减,收入渠道有限。从不同工作内容人员配置和科室人员设置情况看,有一半以上的人员被分配在检验、门诊等科室,主要从事有偿服务收入工作。当前,在突出强调公共职能履行的发展观念下,有偿服务工作量将会大幅度减少,疾控中心承担公共职能范围必将有所扩大,并逐渐规范。如果要提高各项公共职能的完成度,仍然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在有偿服务被大幅度削减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不相应追加经费投入,疾控中心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威胁,将影响公共职能的履行。所以,政府在提出“将疾控工作重心放在公共职能履行”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设想时,应当切实加强对疾控中心的投入,只有在充足经费的保障下,提高职工待遇,才能实现上述设想。

三、建议

(一)疾控机构人员工资至少要与公务员工资同步

疾控机构作为财政全额拨补单位,其工作性质基本与公务员工作性质相同,只是技术性比较强,也是卫生系统仅有的公共卫生公益性单位,工作比较辛苦。疾控机构人员处置卫生突发事件多,工作特殊,应提高工资待遇。

(二)疾控机构要实行全额拨补

不应再以收入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应以财政拨补为主,保证人员工资,工作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政府埋单,降低依赖收入维持机构运行和工作勉强开展的局面。对合理的创收可提成部分奖励,其他作为事业发展或上缴财政。这样在疾控机构现有人员少的情况下,能专心致力疾病控制,保一方平安。

(三)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激励员工

对一个单位来说,激励机制十分重要,经济上激励历来被多方重视,将核定给个人的绩效工资进行捆绑再分配不适宜,必须核定一定比例的专项激励资金,制定奖励办法最为适宜。

参考文献:

[1]游茂,伊力.中国卫生投入的现况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1998(05).

[2]贾莉英.我国公共卫生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实现手段[J].卫生经济研究,2004(09).

(作者单位: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林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实证研... 下一篇:民营企业高管团队外聘成员沉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