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说,如果再逼她就要告我了

时间:2022-07-20 06:31:20

总有朋友向我取经,问我如何把还在读中学的孩子送往国外学习。而我总会给他们泼冷水:“大学之前,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千万别把他单独送国外。除非你想失去他。” 我的女儿就是初二时去的美国。

在别人眼里我一直是个让人羡慕的父亲――我女儿白灵眼下已是美国一所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入了美国籍,从言行到思维已然完全融入美国社会,成了一个地道的美国姑娘。她已经能够自己照顾管理自己,好像不需要当爹的操什么心思了。可外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永远怀念女儿没出国之前的日子。她是个聪明开朗的孩子,一直是学校里的尖子生,体音美都很棒,全面发展。那时候,孩子跟我总有说不完的话儿,父女之间感觉是心贴着心。 唉,这美好的一切从初三那年改变了。

那年,她妈妈去美国发展,把她也一同带到了美国。我们当时的想法很单纯,让这么小的孩子接受国外优秀的教育,肯定能很快融入其中,出落得更好。很快的,也就一两年工夫,女儿确实如我们期待的那样“融入其中”了,可我这个留守老爸却渐渐陷入莫名的空落中,感到孩子离我越来越远――女儿转年暑假回来就让我大吃一惊,她自豪地说她有男朋友了,见到亲戚朋友就把男孩子的照片拿出来秀,搞得我这个当爹的面红耳赤。我说她两句,她却毫不理会,还嘻嘻哈哈地说,若换着美国爸爸,多半是会祝福女儿的……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孩子慢慢的不可逆转地在变,她不再重视学业了,却迷上了化妆、交际等。我在大洋这边苦口婆心地告诉她,趁着年幼好好读书以后终生受益。谁知女儿却反驳我说,她那里是美国,美国学校里的好学生,学业成绩好只是一部分,还要看你的社交能力、服务社会的表现、在同学中受喜爱和尊重的程度等等,她喜欢交际善于交际,我应该鼓励才是。说得我哑口无言。我更担心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在那种崇尚自由独立的地方,真的能把握得住自由的边界吗?果然,时间不长,那边她妈妈告诉我,孩子周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有几次甚至彻夜未归。我们想板正她,她开始还不怎么抵抗,后来说急了,竟然言辞铮铮地说:“这是我的自由。请不要干涉。”我们不得不迁就和妥协,最后只剩下一道底线了,就是强令她不要做未婚妈妈。这孩子总算答应了。 孩子的美国化体现在不经意的诸多细节方面,有些地方也让我为之欣慰。譬如,孩子暑假回国,我开车带她出去兜风。市里路窄车多,过一个路口时,我习惯地压了黄线,耳边只听孩子惊呼:“爸爸,你压黄线啦!这是违法的!”然后一脸怪异的表情看着我。我赶紧纠错,脸也红了。我不想为自己辩护,说什么规则是知道的,但大家都这样也就免不了这样等等。在一个法的观念已经深埋脑子里的孩子那里,这种辩护是苍白低劣的。还有一次,我领她去一家饭馆吃饭,那位胖胖的女服务员冷若冰霜,我忍不住说了她几句。女儿却显得很不安,等服务员离开后,她轻声对我说:“爸爸,你不应该那样对待人家,她也是公民!也许她不过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不禁低下头,女儿这么小就有了公民的概念,而在这边成人们用得最多的词却还是“群众”,这“群众”跟“公民”貌合神离,差别大了去。看来老美的教育也还是很有让人佩服的地方啊。

最让我难以释怀的事情发生在女儿上高三的时候。她说自己一时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想休学一年,去各处旅游开阔一下眼界,然后再确定要不要弃学。我听后大惊失色,这还了得?!赶紧买机票飞到美国。女儿自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一直讪讪的,跟我若即若离。我和她妈妈商量一下,想按照咱中国人一贯的策略,俩人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把她给拉到我们所认为的正常人生轨道上来。谁知孩子根本不吃这一套。我急了,说:“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我们这是为你好。”孩子也急了,“这是我的权利,是我的自由,请不要逼迫我,否则,我要告你!”什么,要告我?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孩子一字一句无比清晰地重复道:“如果你再逼迫我,我就要告你了。”我又惊诧又恼怒,一时说不出话来。孩子妈妈把我拉开了。那一刻我的心情好复杂。这还是我的女儿吗?难道我辛辛苦苦把孩子送出来,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孩子妈妈无奈地说,随她去吧,他们校方也不敢管的,一管,就很可能牵涉到法律,这就是美国。

所幸女儿休学一段时间后,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又回到了学校。现在的她边打工边读大学,不要我们过多的金钱上的资助,也不要我们过多地干涉她。

休学事件也成了一道分水岭。之前虽然女儿对我的苦口婆心不是很买账,但还没有什么隔阂,偶尔也赌气,却是女儿对亲爹的那种,的成分更多。她总还隔三差五地给我发邮件,或MSN一两个小时,淘气的,撒娇的,炫耀的,忧伤的……我还总能或多或少地触摸到女儿的心情,尽管没有面对面那么透明。可这次不一样了,好像是渗到骨髓里的那种淡漠和疏远,我有点儿不寒而栗。这次之后,女儿一、二个月能来一封邮件就不错了,我实在想她了,给她去个电话,电话那边的声音却是客气而疏远的,偶尔还掺杂着不耐烦。我感觉女儿在飞速地离我而去――无论从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心理上,可我却没有一丁点儿办法。 我再也找不回6年前的女儿了,我也再不是女儿心目中那个6年前的爸爸了。

上一篇:亮点 半壁江山的“单项冠军” 下一篇:以书为骨 以诗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