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神器”的是与非

时间:2022-07-20 03:49:28

打车软件不仅能解决打车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能和司机建立起良好的诚信机制。

打车难是北京这样大城市的通病,一到上下班的时间段或者赶上阴天下雨,打车将是难上加难。最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创造性的打车软件悄然走红。只需利用智能手机下载使用一款应用软件,市民便可完成打车、约车;使用该手机应用的出租车司机们会同时收到这位市民的“呼叫”,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一键接单”。

其实,一般打车软件分为两个客户端,乘客安装客户端通过智能手机打车软件发出叫车需求后,手机的LBS功能(基于位置的服务)软件自动获取乘客所在位置,在附近行驶并安装了该软件司机客户端的出租车司机就能收到叫车信息而前来载客。同时,乘客和司机还可以简单进行诸如“我在国贸,要去西客站”等留言,当然这样使用要产生类似微信一样的网络流量。一般打车软件中留存的信息是双方的手机号码。

快捷方便打车软件一经推出,降低了打车难度。但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它的缺陷也暴露无遗。

乘客“是”:“难点”打车变轻松

安装了嘀嘀打车客户端的乘客刘先生家住北京的西北旺,由于地点相对偏僻,平常想打到车没那么容易。打车软件一问世,他很快就用上了。应用的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附近的空车,立刻叫车通常都会有呼应。快的时候,五分钟车就到了家门口,相当方便。“一般都不用加价,如果周围没什么空车,加个5块,司机也就会来了。这方便多了,因为出了家门等车,是很难打到车的。”

除了地点难之外,时间难也因打车软件迎刃而解。记者一次需要凌晨4点出发去机场,害怕到时候路上没车,使用了打车应用。预约了3点50分到楼下。经过电话确认,出租车准时到达,也没有加价。司机说:“本来就是出夜车,有去机场的当然合适,两点多就没活儿了,我已经在周围等了一会儿。”

乘客“非”:高峰无效,加价过分

在北京国贸地区工作的倪小姐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下班回家,开车太累、地铁太挤,出租车成为了主要交通工具。但晚高峰在国贸打车,十分困难。听朋友介绍,她使用了打车软件。但她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经常地叫车失败,没有司机抢应,加个5块钱,依旧没有。打车软件对于晚高峰没效果。”

而在安贞桥工作的孙女士运气就要好一点。“晚高峰在路上直接拦是几乎没有的。用了这个手机应用要好一些,实在不行加个10元,再不行加20元,总会有人来。不过这加了钱之后,就跟门口的‘黑车’一个价了。”

加价导致了不少网友的质疑,“难怪平常打不到车,原来司机都去找给‘小费’的了”,这就相当于有钱就不用排队了,平常不用手机应用的怎么办?

司机“是”:加价多少全凭师傅良心

“滴滴、滴滴、滴滴”记者一上郭师傅的出租车,嘀嘀打车软件就响个不停。“自从安装了打车软件,我就没空跑过。”郭师傅说。记者发现,郭师傅的手机里不断跳出叫车信息,不停地有语音提醒“某地有人要车”,还有的乘客留言加价5元、10元。

据郭师傅介绍,现在年轻一点的司机都在使用打车软件,这能让司机多赚点。平常时段使用打车软件,可以防止跑空车,浪费油钱。“实在路上找不到人,就停在一边,等着叫车,这也比瞎跑实惠。”高峰时段,基本上加价才会去接人,“堵车既耽误时间又费油,加价才能赚点。”

司机段师傅要相对“厚道”点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早晚高峰是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因为路上的人很多、车也多,顾不上多赚几块钱再抢应什么的。所以乘客觉得高峰时期,打车软件没用很正常,因为那时候司机都不用或者躲高峰不出车。平常时段,防止跑空车才会使用。地方太偏也是加价才去。”

司机“非”:堵车爽约,影响驾驶

近日,中央电视台关于打车软件的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个情况,景山公司的梁师傅因为道路拥堵,可能10几分钟才开到,着急的乘客就打别的车走了。对于司机来说,乘客“爽约”司机也没有办法。这种不对等的现象让出租车司机经常有苦难言。同时,也有出租司机违约的情况,有的司机揽到更好的活儿,放了乘客“鸽子”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少有出租汽车公司基于打车软件的投诉来处罚司机。

打车软件是一个“君子游戏”,堵车或乘客着急这种不可抗力,以条文来约定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但没有明文规定,又会让乘客、司机之间产生诚信问题。

除了诚信问题,安全也是乘客担心的问题。记者看到出租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还要点击手机抢单,心里还是很担心的。这样开车怎么能保证行车安全呢?根据2013年实施的新交规,司机在开车时不允许打手机,更不用说使用手机软件抢单了,这样势必大大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

专家“是”:方便生活,利于环保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段进宇表示,打车软件不仅能解决打车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能和司机建立起良好的诚信机制。避免了过去电话叫车常常出现“放鸽子”现象,催生了更成熟的消费习惯。虽然,高峰打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是其他时段还是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特别是“预约用车”,坐在餐厅里就可以等待出租车的到来,让人们生活更加便捷更有质量。

另一方面,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的马林认为,除去早晚两个高峰的忙碌,其他时段满街空跑的出租车就只是在为石油的销量和PM2.5的上升“做贡献”。打车软件的应用让出租车司机“有的放矢”,既节省成本又会降低一些尾气排放。

专家“非”:扰乱秩序,管理缺失

“使用打车软件整个社会秩序会被打乱,有钱就不用排队了,这种行为完全将职业道德规范和金钱划上等号,应该制止。”这是反对的网友一致的态度。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王诚教授认为,尽管出租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但却有非常明显的公共产品的性质,所以通过竞价这一市场手段解决打车难有待商榷。另外,对于打车软件这种新生事物,运管部门应该及时介入管理,出台相关有针对性的管理细则,让打车软件成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帮手,同时避免出现管理的灰色地带,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

对于驾车过程中需要“抢单”的安全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认为,打车软件的设计应该有所改变,比如司机使用的打车软件客户端更多的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甚至在使用时设计成手机黑屏。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下一篇:张国荣死于化学物质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