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20 03:42:18

曲棍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曲棍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原则分析入手.诠释了曲棍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曲棍球 体教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曲棍球.尤其是女子曲棍球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众多国际荣誉。从2003年世界曲棍球冠军杯亚军开始。女子曲棍球在世界重大赛事中一路过关斩将。接连取得了世界杯第3名。雅典奥运会第4名,世界杯挑战赛第1名,曼谷亚运会第1名等殊荣,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曲棍球更是历史性地首次闯入了最后的决赛。但是作为体育人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较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远远落后,也远远少于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等传统项目,为了推动我国曲棍球竞技运动的持续良性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曲棍球人才,也为曲棍球运动员将来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体教结合已经是一条必经之路。

一、曲棍球后备人才体教结合的原则

1.为后备人才发展和竞技运动服务的原则

体教结合由两部分组成。即竞技体育训练和文化素养教育。十以来,党的教育事业更加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以人为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应用。传统竞技体育培养模式过于注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而忽视了运动员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随着运动员层层筛选与选拔,许多运动员因为年龄、竞技水平、伤病等影响因素,无法再从事曲棍球竞技运动,被迫离开运动队,但因为缺乏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融人到新的环境当中。体教结合的模式恰恰是看到了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满足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后备人才体教结合模式一定要树立起双向服务的原则。

2.尊重体育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原则

体教结合不是简单地将曲棍球训练和文化课程教学组合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个体的曲棍球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这种训练要符合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规律。而文化素质的培养也要符合运动员身心发展的规律,例如: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曲棍球业余俱乐部、曲棍球传统运动学校等基础人才机构,在体教结合当中体育训练更多的是注重曲棍球基础技战术的训练。而教育则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即可。在更高一级的专业队中,曲棍球训练更加注重实战技能的提升训练,同时还要注重运动员社会实用技能的培养。为运动员今后的各种发展提供可能,提供坚实的保障。无论是体育规律还是教育规律,其关键都在于对人的培养,因此就必须要尊重运动员认知、实践、身心的客观差异,而这也是体教结合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

3.坚持个人、体育和教育三者融合的原则

体教结合是以运动员为核心。以竞技体育训练和文化素质教育结合为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运动员、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三者共同发展。体教结合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双方面的优势基因。同时也为人才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更为关注。如果能够将个人发展与体育和教育发展三者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运动员个人素质和生存技能。同时也为竞技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后备人才队伍.为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4.坚持对等衔接的原则

教育具有阶段性,即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同样竞技体育训练也具有梯队性,即业余队、专业队和国家队,在体教结合提出之前,教育与体育是商跗叫械南撸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但是运动员的来源并不是来自于教育体系当中,而是来自各级运动队,这种招收数量十分有限。而运动员想通过教育途径进入高校几乎不太可能。重要原因之一是各级各类运动队无相应的教育教学。同样高校运动员想进入国家队和职业队也十分困难。为此,在体教结合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教育和体育的对等衔接工作。

二、我国曲棍球运动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发展策略

1.准确定位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体教结合为运动员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采用体教结合的高校。主要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和综合类大学中的体育专业,而这种体教结合不够彻底,其培养的人才依然是体育方向。未来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多元化。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选择。更多的是职业培养和规划,这就需要不同级别、类型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切实制定曲棍球体教结合发展人才目标。

2.依托优势教育资源,推进体教结合

曲棍球体教结合模式同样需要依托优势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课内外活动中。合理布局曲棍球俱乐部,借助教育的优势资源,切实推进曲棍球的发展,同时从基础开始将体教结合模式扎实推进。为高校阶段的体教结合模式的升华做积极准备。为最终培养出既有高超的曲棍球竞技水平。同时还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的优秀曲棍球运动员奠定基础。

3.落实保障机制。深化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模式颠覆了传统体育训练和选拔模式。也是教育教学的全新尝试,作为新鲜事物必然会对传统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这就需要相关领导加大重视力度。从组织领导、运营、经费等方面形成长久机制,以此来保障体教结合模式能够切实地深化发展下去。

上一篇: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简述 下一篇: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