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

时间:2022-07-20 03:23:37

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

摘 要:《形式与政策》这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非常现实和重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政治立场。作为高等教学场所的独立学院更需要有目的地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该文阐述了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增强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形势与政策》 现状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22-02

近些年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尤为关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当今,因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较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非常关注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课程中应用实践教学。可以说,应用实践教学有助于独立学院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

1 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队伍组成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

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学工系统党政工作者、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师,成员身份多样,进而影响《形势与政策》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不能引起同学们更多的学习热情,这不利于建构该课程的教学系统。

1.2 教师缺少较高的教学热情

大部分独立院校依赖于主办高校不是非常关注的《形势与政策》专任教师,这导致评定职称的边缘化现象,进而造成教师大都不具备课程的归属意识,在教学经验、敬业态度、学术造诣上难以跟发展课程的要求相符合。当今,我国的学术沟通非常少,这造成教师的教学和培训相脱离,因而不具备开阔的视野,他们的教学态度、知识构成、理论能力等都比较差,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学生缺少上课的积极主动性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他们因为受到招生因素的影响,不少独立学院都是降低分数线进行录取,进而造成学生生源质量的降低。并且,因为独立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讲解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且一些教师的教学不够深入。尽管一些学生对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可是教师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造成学生缺少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1.4 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较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独立学院当中,《形势与政策》大多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有效地实施教学管理工作,较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增强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2.1 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关注国际和国内的一些重大事件,注重搜集信息资料以及设计调研问题,将选择的权利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选择题目。教师根据选择的题目,划分班级成员为一些学习小组,结合不同选题组成研究小组,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制定实践方案,在教师审批允许之后才能够执行。在进行实践分析之前,教师应当指导小组学生的方案,让学生清楚写作实践报告的标准和获得信息资料的方式。这样,能够让教师进一步把握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2.2 有效统一第二课堂、专业实训、志愿活动

第二课堂指的是由学校的宣传部门和学工部门组织《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把学校当作第二课堂,清楚实践教学的一系列分工事项。宣传部门的任务是对每一个学期第二课堂的主题进行制定,设计实践教学选题。根据选题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的活动不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呈现社会的热点话题,从而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像是独立学院主旨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能够选择“制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话题,也能够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话题等。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工部需要跟教师交流,讨论选用怎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形式。

结合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每个专业都务必涵盖相应的实践教学知识,并且是由教务处或者是学工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给《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能够有效地统一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跟《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从而使实践教学的效率提升。如:开展生化专业实践教学时,能够适度增加有关的环保话题,让学生深入把握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

实施《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也能够借助志愿活动的方式,针对独立学院来讲,团队组织和学工部是开展志愿活动的主体。志愿活动的内容重点是服务社会,应当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有效地体现课程的标准与特点,注重联系学生的专业,推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例如:在感恩节组织孝敬退役老兵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社会。如此一来,在拓展教学范围的前提条件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借助这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跟社会的关系及其作用,进而加速融入社会与适应社会。总之,有效地应用以上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3 注重应用新媒体建构实践教学平台

在不断进步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中,能够应用新媒体技术实施《形势与政策》教学,从而建设与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因为在校外社会实践上,独立学院受到一定的制约,能够在应用新媒介的基础上,推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要有效地发挥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实时性特点,完善《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知识;高校能够借助电视台、微博、学校广播等一系列媒介,实现实践教学感染性的提升,像是能够根据大学生存在的就业问题建设一些网站,针对学生重视的话题进行实践教学,从而实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

2.4 注重跟学生组织之间的合作

在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跟学生组织进合作常常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由于学生组织属于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为熟悉学生的爱好兴趣与性格特点等。为此,跟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进行合作,可以使实践教学效果大大改善。例如:教师可以跟学生组织合作,开展有关教学知识的一些校园活动,这涵盖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晚会、环保服务设计比赛、演讲等一系列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大提升。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所有的人都在相应的形势与政策环境当中生活,任何人都不能够脱离相应的形势与政策。而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分析能力,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首先进行合理的定位,并在合理定位的引导之下融入教务管理系统当中,并且注重改革教学模式与建设教师队伍,实施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应用新媒介,跟学生组织合作,从而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韩剑尘.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考评制度的问题及完善――以视频教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8):185-187.

[2]胡中华.教学方式多样化: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24):80-81.

[3]秦,罗昭娜,袁青晨,等.《形式与政策》课程中PBL法与多媒体相结合方法的实际运用和分析[J].中华少年,2016(26):308.

上一篇:Scratch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