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研究

时间:2022-07-20 02:22:27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建筑工程质量与我国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而作为建筑工程核心目标之一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成为了相关机构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质量是人类进行的各种生产与生活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而作为当前我国建设投资的一个重要目标,建筑工程质量与我国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有息息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保障人民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只有不断探索出更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对策,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实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能必须要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标准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应该符合国家的设计规范标准要求。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

隐蔽工程较多

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分项工程偏多,由于有很多中间产品,从而出现很多的隐蔽工程,造成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只通过观察表面现象,极易造成错误的判断,从而难以达到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要求。

质量波动大

与产品生产工程相比,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技术也不够完善且具有更为随意的生产流程,再加上,施工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因此,极易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出现较大的波动。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因施工工艺的限制,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实际结果和计划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讲主要来自机械设备、材料质量、施工方法、施工人员等方面。

竣工验收的具有局限性

同样,与产品生产工程相比,建筑工程在竣工后,不能进行拆卸检查,因此,难以检查到建筑工程的内部质量。或者尽管找出了存在的质量问题,也不可能像生产产品那样进行及时“更换”。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出多门、政企不分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内部监督体系和局部封闭管理,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部门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目前,虽然我国中央政府己经颁布了很多关于规范建筑施工秩序的法律法规。但是,很少建筑企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例如:有些承办商在中标后,再将工程分包给那些没有资质的小包工头,而有些包工头质量管理愈识不强且也不了解建筑工程安全规程以及质量的技术要求,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难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更人的经济效益,不断缩短工期,从而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

大多数施工人员是农民工。这些施工人员不仅没有较强的质量管理意识,同样缺少相应的质量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由于年龄问题,对这些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施工活动中经常发现违反操作规程和相关规范,不按顺序施工,不按图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经过调查就发现了有的房屋因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而导致倒塌,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材料及机械设备质量不合格

当前形势下,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材料方面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有不少建筑材料的质量未能达到质量要求。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建筑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产品是否合格、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安全。

施工方法不合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括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工艺流程、检测段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正确的施工方法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完成的前提。但现在很多建筑工程却没有按规范要求去做,而仅在接缝处嵌填水泥砂浆。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加快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更好的治理我国建筑市场混乱的局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各级政府应对此给予大力支持,认真贯彻和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度。

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相关管理机构必须要以身作则,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将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将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其整个建筑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相关机构还必须要切实提高技术操作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观念,从材料进场到工程竣工,都必须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信息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领导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充当着非同小可的角色,他们做出的决定大部分情况下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监理公司的决策,因此在领导负责制的信息源方面,要加强实习质量终身责任制,即不因为领导职位的变动而不去追究事故出现后该领导的责任。

加强对施工质量管理监督横向信息平台的搭建。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此类信息接收平台及互换信息模块,建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数据库。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分析;

制定出符合更为合理的施工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选用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将质量管理标准贯穿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严把材料质量关

工程材料的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安全。因此要从3方面好把关:

把好采购关,严禁采购不合格的材料。项目部对于主要材料要进行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招标采购,严禁自行购置。项目部要根据供应商的供应实力建立材料供应商名册,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的原则。

把好材料质量关,对运到施工现场材料附有产品技术说明书及出厂合格证,施工单位要按规定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

把好材料存放关,质量合格的材料进厂后,到其使用时通常要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在时间内,如果对材料的存放、保管不良,可能导致质量状况的恶化,影响工程质量。

在机械设备方面,首先机械设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设备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设备合理地使用,及时地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的关键。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想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监督建筑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2、督促施工单位结合图纸设计、施工标准要求等进行施工;

3、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已经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4、在施工过程中,有些隐蔽工程需要旁站的必须安排专门的监理人员进行旁站;

5、各个隐蔽工程都必须有完整的资料,并且还要对其实时进行监测;

6、一旦发现施工单位有违规操作,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同时对其进行限期整改。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建筑质量标准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既复杂又严谨的工程。因而不管是建筑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必须对建筑施工质量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屈三平.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2]徐翔,夏国泉.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措施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3.04

[3]李宗录,朱世忠.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2(7).

上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