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无公害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9 10:00:33

华池县无公害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华池县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钢架大棚栽培、地膜高垄栽培和露地栽培3种栽培模式的全面推广,马铃薯产业由过去自给自足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促进全县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无公害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3万余hm2。从选用良种、茬口安排、施肥、播种、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和适时收获等方面将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供条件相近的地区借鉴。

关键词:无公害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

华池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处在东经107°29′~108°33′和北纬36°07′~36°51′之间,海拔1 110~1 781.6 m。全县总土地面积3 776 km2,辖3镇12乡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3.2万,其中农业人口11.4万。全县耕地面积57 267 hm2,其中无公害马铃薯生产面积1.3万余hm2,年产量25.66万t,年总产值25 663万元。近几年,无公害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使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逐步完善,已初步达到标准化、模式化、规范化种植,适宜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现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条件相近的地区借鉴参考。

1 选用良种

适合华池县栽培的丰产性好的早熟马铃薯品种主要有费乌瑞它、LK-99;中晚熟品种主要有紫花白、夏波蒂、陇薯系列等。

2 轮作倒茬、深耕整地

马铃薯适应性强,多种作物均可作其前茬,但以禾谷类和豆类作前茬为好,避免与茄科作物多年连作。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旋耕)灭茬,耕深25 cm以上,耕后及时耙耱。于冬前进行镇压,早春顶凌耙耱,播前旋耕或深耕,使地平土细,上虚下实,结构疏松,墒情充足。

3 科学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应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加大肥料投入。结合华池县的土肥特性,一般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 000~5 000 kg,播前随耕地一次性施入。化肥用量应按N∶P2O5=1∶1的比例配方施用,即667 m2施过磷酸钙40 kg、磷酸二铵20 kg、尿素10 kg、草木灰150~200 kg。

4 播种方法

4.1 切块播种

切块播种是一种传统的利用种薯播种的好方法。薯块应切成立块,尽量多带薯肉,以免因水分、养分不足而影响幼苗发育,不能切薄片或挖芽眼;薯块质量以30~40 g为宜,即每千克种薯切25~35块,每块带1~2个芽眼,667 m2用种150 kg。切块时做好切刀消毒,应准备2~3把刀放在高锰酸钾溶液中,轮换消毒切刀,以减少病害传播。

4.2 整薯播种

选择质量在20~25 g的微型薯进行播种,有利于保存块茎内的水分和养分,达到苗全苗壮,减少病害传播,同时杜绝切刀传病。

5 适期播种

应在3月上旬搭建好钢架大棚,扣上棚膜,并提前15 d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早熟马铃薯品种应在4月上旬播种,早播早上市;中晚熟品种于5月上旬至5月中下旬播种。底墒充足时,直接起垄覆膜播种;墒情较差时,应先造墒,再起垄覆膜。

用畜力开沟或人工开沟,播两行空两行,以此类推,即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距50 cm,窄行距25 cm,带幅宽75 cm,株距50 cm,667 m2播种3 500~4 000穴。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播种15~20 d后,当苗高6~10 cm时,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要及时补苗。

6.2 中耕培土

出苗前用铁齿耙进行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助苗出土。出苗后至封垄(现蕾)前中耕培土1~2次,要向苗根部大量壅土,培土要多,最后形成自然垄带,雨季来临前再培土1次。中耕培土既可清除田间杂草,又有利于植株形成匍匐茎,增加结薯量,还可防止薯块变青,保证产品品质。采用垄作的可少培土或不培土。

6.3 适时追肥

现蕾期追施农家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可与培土结合进行;也可用膨大素适期进行根外喷施。

6.4 合理灌水

由于雨水难以进入钢架大棚,因此一般在现蕾期至开花期浇3次水,即俗称的“头水紧,二水跟,三水浇了有收成”。保持土壤湿润能降低地温,有利于块茎膨大。结薯后期要少浇水或不浇水。露地马铃薯一般在现蕾期至开花期浇水2~3次。

7 病虫害防治

7.1 病害

7.1.1 环腐病

症状:该病属细菌性病害,种薯带菌传染。病薯播种后,重者腐烂,不出苗;轻者虽然出苗,但节间缩短,植株矮小,从下部叶片边缘开始褪绿,逐渐向上枯黄,最后植株枯萎,但叶片不脱落。感病薯块用手挤压有黄色菌液流出,薯皮与薯肉分离,重者皮裂,薯肉腐烂变质,臭不可闻;轻者薯块切开后有明显的环状纹路。

防治方法:从无病区调种,推广抗病品种,并将切刀用75%的酒精或食盐水消毒后再切块,以防传染;采用芽栽法,剔除病芽和弱劣芽,选用无病壮芽,可达到提高种性和增产的目的;建立无病留种田,提供纯度高、无病、退化轻的种薯。

7.1.2 晚疫病

症状:该病属真菌性病害,为害茎、叶和薯块,茎、叶受害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黑色斑块。潮湿时,病斑周围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很明显;薯块受害后,初期产生褐色或蓝色的病斑,以后扩大,表面逐渐凹陷,病部下层薯肉变为褐色。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种薯,杜绝侵染源;消灭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7.1.3 病毒病

症状:普通花叶病,该病典型症状为叶片沿叶脉呈现深绿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轻斑驳花叶,叶片稍有缩小,并发生一定程度的皱缩。花斑在遮阴条件下或阴天明显,在强光下不表现或者隐蔽。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根据传毒蚜虫发生规律,在蚜虫迁飞高峰期即团棵期前后,当田间有蚜株率达到10%时,用40%灭蚜宝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灭多威、或蚜虱净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7.2 虫害

华池县马铃薯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和中华芫菁。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土壤消毒,在播种前施入辛硫磷毒土防治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8 踏压茎秧

收获前7~10 d,用木磙碾压或踏倒已黄化的地上茎秧,促进其养分倒流回块茎,以提高产量。

9 适时收获

蔬菜型品种在薯块质量达到100 g后,即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采收上市;淀粉型品种在茎叶枯黄、匍匐茎干缩、块茎周皮变厚时达到生理成熟期,为收获适期。

上一篇:文成县百丈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成效与建议 下一篇:东升小红南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