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商培养

时间:2022-07-19 09:52:48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商培养

[摘 要]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于其智商的高低,而剩下的80%,则取决于情商。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曾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情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情商,成为了当代应试教育背后,老师、家长、学校、社会都应当给予关注的量化关键。具体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摸着石头过河”。

[关键词] 情商;换位思考;心理建设;适应能力;语言组织的力量

当“EQ”、“IQ”这些字眼,伴随着诸多的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跳入至接触者的眼帘,作为一名“以孩为伍,与孩相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总想通过课堂,尽可能地激发、启迪出孩子们个性化、纷繁化的思维意识与表达方式。建立、培养他们与父母、长辈、同学、老师来往之间,带有性格呈现的良性互动关系。

那么,何为情商?百度知识库里是这样说的:“情商,(Emotion Quotient),简称EQ,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汉语意思:“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又为“情绪智力” 。据《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萨洛维及其合作伙伴约翰・梅耶对情绪智力这一部分给出了如下5项扩展:①了解自身情绪、②管理情绪、③自我激励、④识别他人情绪、⑤处理人际关系。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于其智商的高低,而剩下的80%,则取决于情商。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曾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情商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情商,成为了当代应试教育背后,老师、家长、学校、社会都应当给予关注的量化关键。具体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尝试着,“摸着石头过河”。

一、换位思考,洞察他们的欢喜,理解他们的忧虑

“人之初,性本善。”――耳熟能详。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看来,都是一样,没有偏颇。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各自不一。有的孩子腼腆、有的孩子娇气、有的孩子开朗、有的孩子顽皮。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有的孩子,一上课就犯困,一放学就精神。有的孩子会有逆反心理,惯性地顶嘴,学校、家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孩子自小,自信或自卑的形成,都是有渊源的。当他们心理的光点或者暗点伴随着情绪、言语、欲求、行为,呈现在日常中时。作为对他们有保护义务的成年人或监护者,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温暖他们,但不骄纵。引导他们,但不代为。鼓励他们,但不强求。

教育部、厅、局、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校方领导三令五申且明文规定要给孩子减负。少些测试、评比与课业压力。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轻松、快乐、惬意、自信地展开他们小学六年的基础学习生活。毋庸置疑,这是对循规蹈矩几十年的应试体制一种大刀阔斧的宏观调控与进步改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更具亲和。我们愿意,换位思考,洞察他们的欢喜,理解他们的忧虑。

二、心理建设,注重挫折教育,增强承受能力

7-10岁的孩子(1-4年级),法律上统一定义为“儿童”。一个人一生中,最单纯的年华,没有任何的负面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弱、低,可能经不起一句批评、一次成绩。严重的会形成心理阴影,造成主观的盲从与客观的对抗。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的情商,首当其冲,就是基于情绪、情感、意志而产生的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孩子一种内在的自信和乐观,旨在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力与恢复力,培养孩子在相对黑暗的处境中,能够快速找到光明的技巧。

语文课上,我会结合书本内容和科教活动,充分发挥班级的榜样作用,用孩子们能够读懂,并且理解最大化的分解式方法告诉他们,什么是挫折?挫折就是你当下面对的困难。它有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当下”,人生任何的挫折都有时效性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坚持就是胜利”是把我们带出困境的左脚,“方法决定成败”是把我们带出困境的右脚,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找到双脚,就能有所突破,取得最后的成功。

心理研究表明,人类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其他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模仿、锻炼而不断获得提高。为此,我会安排一些类似小品又胜似小品的模拟场景,在课堂/户外活动中,以A、B、C人物的不同反应与表现,寓意是非,让学生们进行选择,好或不好?因为什么?努力激发他们心底最真实的一面,适时地给予表扬与感化性的修正。

三、适应能力的培养,语言组织的力量

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适合的现象。是当人们的心理、习惯、诉求、期望与客观条件之间形成质化落差时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情商敦促下的派生。对成年人来讲,尚且构成难度。何况是对孩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能力?除了在一定制度与行为规范的约束下?湖南电视台《变形计》,最生动的影视教材。那是在我看来,除了动画片以外,孩子们接受度最统一的跟拍栏目。主人翁大多十几岁的孩子,与学生们的年龄相当、稍大。播放中,以别人实际的环境互换、身份对调,立体、鲜明地呈现了适应能力高低对人生活(特别是心态、情绪、表现)上的直观影响。告诉他们什么是环境,构成环境的要素有几类,人们为什么脱离不开环境、又为什么要学着适应环境。环境就好比另外一个“地心引力”或者传说中的“如来佛掌”。只可“变换”环境,不可“拼弃”环境。因为人是社会的人。

那么,如果说,社会的硬件是环境,那么社会的软件便是人文。环境上的适应依赖自我调节而成,人文上的适应基于互动产生。互动,即:人与人之间言语或行为的往来。现代小学语文教育,提倡有个性的学习,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对语感的培养,从而充沛他们的表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期的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如下四点内容:①让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③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拼音、生字、课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三大内容点,一般,初触课文的时候,我会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联系阅读,使得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接着再以接龙读的形式,检查读通情况,理解意思程度。最后在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课文内容。

我知道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并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后进行两、四、六的小组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他们可以在自由轻松的交流氛围中进行互补,感知由模糊逐渐清晰,表达越来越顺畅自主。增加学生在语言里的主人翁意识。

在读文的感知阶段,我力图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朗读效果,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及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朗读方式,真实地将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课文的朗读之中。

此外,将造句、作文口语化,也是丰富学生表达的一种教学方法。把自己的作业进行朗读分享,从“写给老师看”,到“读给大家听”,亦有利于孩子们作业本身的质量提升。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够做到自由阅读与书写。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懂得了怎样与人交流,准确而自信地表达自己。

综上浅谈,不难想象,在低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积极、巧妙、言为并茂地将孩子们的情商能力启发出来并将情商教育渗透进去,以期人性化、现实化地帮助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树立健康的人品与健全的情操,从而真正达到通过“教书”而“育人”的目的,是一个长足的实践之谈。

我们会更努力,不懈地学习、摸索、探讨与钻研。更具体与立体地将语文教学与情商教育结合起来,力争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戈尔曼著,杨春晓译.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M].中信出版社,2010.

[2]罗益群.曾国藩读书生涯[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

[3]梁革兵.一本书读懂情商[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

[4]李伟.一网情深:李开复与学生的网上对话[M].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莉,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上一篇:推行标准化管理,促进施工现场物资管理精细化 下一篇:求异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