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懊悔”药

时间:2022-07-19 09:22:20

“懊悔”,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词,因为谁都曾有过懊悔。俗话说:“谁都没长前后眼。”一个人不论算计得多么精细、周到,也不能万事顺心如意。“马有失蹄,人有失策”,生活中有所懊悔是很正常的事,谁也不能一生一世与懊悔绝缘。

懊悔有一定的正效应。自知“懊悔”是改正错误的起点,而做错了事又不知懊悔的人,很难避免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懊悔有时会在生活中起到“味精”的作用,耐人寻味。有一点懊悔的体验,才能更懂得把握机遇和珍惜所得。没有懊悔的生活,就是不完整的生活。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懊悔是一种消极的有害情绪,是压抑人的积极性的一种内部障碍。如果我们常常沉湎于一件事,为一时一事的不如意而一直懊悔下去,那就会陷于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之中,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全的人。

懊悔通常表现在“当初要是……就好了”这句话上,可是,世界上没有追・悔的药。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语虽通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为懊・海并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创造未来,无休止地责备自己,非但丝毫于事无补,而且会浪费现在的宝贵时光,磨灭对未来的追求。懊悔与懊丧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过多的懊悔,与懊丧没有区别,而一旦心绪为懊丧所占领。便会使人变得心灰意冷,对未来失去信心。正如巴甫洛夫所说:“不要让头经常朝后看,它能使你沮丧。”

懊悔是断送人生的可怕泥潭。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在懊悔的海洋里打滚是严重的精神消耗。”时间研究专家艾伦・拉金说:“我不把时间浪费在对失败的懊悔和气馁上。”的确,长期沉湎于懊悔的情绪中,不但消磨了人生的斗志,断送了事业的前程,而且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无形的、极大的折磨,严重的还会造成精神失常。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后半生一蹶不振的转折点,是其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严格地说,是阿毛被狼吃了以后她那种“我真傻”的懊丧不已的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使她对人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导致她精神崩溃,无法走出其悲剧的人生。

当我们因失误而后悔时,重要的是要在悔中求悟,要弄清楚自己办错事的原因何在,今后应如何避免,这样的后悔才有意义,也不会陷入悔恨的泥潭。因为这种深思反省不是老纠缠于过去,而是放眼今后怎样少做后悔事。

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造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汲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时间之流,永不逆转。对于过去的沉湎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现在才是最有意义的时刻。人不是为回忆而活着,而是为了今天而生活。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想也没有用,何必把眼睛总是盯在过去的伤疤上,何必把感情总是停留在昔日的不快上。重要的是要想着今天,想着如何让你支配的每一个今天都过得饱满充实、更有意义。把握了现在,也就是把握了未来,才会对明天充满信心,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懊悔和忧伤,为每一个今天快乐地流着汗,也许不失为医治懊悔的一贴良药。

上一篇:勇敢面对“黄昏恋” 下一篇:失眠久治无效怎么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