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断裂带”商机尽现 内陆企业迎“南”而上大有可为

时间:2022-07-19 08:31:43

“东南沿海断裂带”商机尽现 内陆企业迎“南”而上大有可为

聚焦第七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前言:

站在鼓浪屿的沙滩上,极目远眺,金门大担岛清晰可见,两地距离最近处只有区区1800米。浅浅的一湾海峡,曾隔绝两岸交往多少年。隔绝着骨肉亲情,也阻碍着两岸的交流发展。如今,加强交流、携手发展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期望和时代的主旋律,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当其时。正所谓“海峡西岸经济区商机潮涌,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

姓名贴、蜡手像、纸藤花、软陶、手工香皂……几年前这些成本投入少、利润回报快的项目曾风靡一时。它们有个共同的传播途径,最初在欧美盛行,后风靡东南亚及日本,再经台湾传入内地。如果说欧美市场的风向离中小企业主太远,不易把握的话,那么,了解台湾市场的流行趋势,从中就不难发现最新最奇异的创业项目。谁能第一时间掌握、对接这些商机,谁就能在通往财富的大道上快马扬鞭,一路驰骋!

繁花似锦迎盛会

海西先行展宏图

6月的福建,30℃以上的气温居高不下,和热浪一起涌动的还有两岸寻求项目、技术、人才、资金合作的巨大热情。7度春秋、6场盛会,加上数不胜数的日常对接活动,“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对接项目对经济的拉动力越来越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6月18日,又是一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的主题是“项目―技术、资本、人才”,高度概括了当前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牢牢把握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思路。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在“6・18”平台上零距离接触,努力探索着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这一世界性难题,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改造传统产业,支撑支柱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整体提升海西产业发展水平。通俗地说,“6・18”就是一个平台,把项目成果的供需双方组织在一起,能不能对接,让他们“自由恋爱”就是。

本届“6・18”期间举办了50多场活动,其中涉台活动有18场左右,包括“首届闽台科技创新(生物医药)高峰论坛”、“第二届海峡物流论坛”、“海峡安防科技论坛”、“第七届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论坛”、“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海峡两岸发明人座谈会”、“海峡两岸人才交流洽谈会”、“海峡两岸汽车产业对接会”等,“首届海峡两岸自然灾害防治交流合作研讨会”也将在此期间召开,以推动海峡两岸自然灾害防治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特殊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本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台湾80%以上民众祖籍福建。台湾有福建同乡会147个、宗亲会126个,遍布台湾25个县市。福建与台湾存在着地缘、血缘、文缘、法缘、商缘等“五缘”关系。

虽然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尽管两地关系源远流长,但是过去由于两岸关系紧张,这一优质资源反倒影响了福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与长三角在福建的南北崛起,让福建在区域经济的布局中面临边缘化的危机。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福建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闽台关系优势,才能为自身的高速发展找到新的强大的动力。

海西战略由此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应运而生。

4月26日“陈江会”上,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原则共识,台湾将在政策制度上首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开展投资。这项共识的达成,标志着只能由台湾到大陆进行单向投资的非正常局面将被终结,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向投资交流。

5月14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公布,从此,先试先行的海西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做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决策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在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一件大事。

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特殊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拥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伴随着两岸开放和交流的深入,海峡两岸商机无限!

海西战略提出后,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了浙江温州、广东潮汕、江西赣州等相邻地区的经济区,东接台湾,南北承接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瞩目。福建利用海西战略,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现场速递1:民生项目很亮眼

抗震建筑。“抗震减灾技术”是本届“绿博会”新设立的一个专业展示区。7家企业通过文字及图片向观众普及地震知识,并介绍了建筑隔震产品。通过两座建筑模型进行演示对比,在受到同样震动的情况下,普通建筑上方的水剧烈晃动,而另一模型上方的水只是轻微晃动。原来,有隔震系统建筑的地基装载了隔震橡胶支座,由于橡胶阻力加大,地震来临的时候,上部建筑更像做水平运动,减少建筑因震动而产生的弯曲变形。在同样建筑结构下,隔震座可以减少70%的地震力。目前该技术已经用于彭州的医院建筑,建筑造价约为100元/平方米。

耗电跟踪器。使人们了解家居和办公用电情况,发现最耗电的电器,英国牛津大学展示的智能电表就能做好。这种电表能对独立时间段内,供电网上的电量变化进行跟踪记录,帮助人们准确识别出具体是哪部电器耗电大。记录结果直接连接到个人电脑上。人们通过数据,发现耗电的电器,通过调整用电情况来大幅度减少用电量,进而节能减排。

非凡的水果保鲜袋。水果保鲜不一定要放进冰箱,澳洲水果蔬菜保鲜科技公司的新型水果蔬菜保鲜袋可以在常温下将水果保鲜6天左右,低温下至少保鲜1个月。这种保鲜袋不同于常规保鲜袋,能保持袋内湿度又不至于出现水珠,能让水果蔬菜不退色不腐烂变质,延长保鲜期、保持最佳保鲜效果。这种保鲜袋与低温贮藏相结合,能起到现代地窖的功能。

专家还展示了防止机动车驾驶员瞌睡的装置、车头灯的自动定向控制、使用生物识别传感器的车辆、无钥匙进入和操作等多个令生活更便捷的项目。

建筑玻璃贴膜。对于车膜,很多人都很熟悉,而建筑隔热防爆膜,你见过吗?在本次绿博会上,这些贴膜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夏季来临,靠西面的房子常常由于日晒,导致室内温度变高,怎么阻隔太阳热量呢?据该贴膜的制造商介绍,贴上隔热膜,可阻隔80%的太阳热量,同时70%的光线将正常进入室内,不影响采光。该贴膜每平方米200元左右,一套百平方米以下的房子需要2000元,但可节省室内空调30%的能耗。

三聚氰胺试剂卡。不久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得食品安全成了人们越发关注的焦点。在本届6・18展厅里,由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研发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剂卡”吸引了不少人。试剂卡小巧轻便,只有一片口香糖大小,上面标有C、T、S等字样。C代表control(控制线)、T代表test(测试)、S代表sample(样品),对应的字母边上,各有一个相应的凹槽。只要先在S中滴入3滴牛奶,再将配好的稀释液滴入,T处就会给出检测答案。整个测试过程不到5分钟,操作简单便捷。

现场速递2:环保项目受热捧

“会发电”的菌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可是我的蛋白含量却很多;既可种菇,还可喂猪,农民兄弟增收会有我的功劳……”小小菌草,成了6・18抢手项目。1983年,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率先利用芒萁、芦苇等野生菌草代替阔叶树木屑栽培食用菌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此后,菌草项目先后被列入部级星火重中之重项目、中国扶贫基金会科技扶贫首选项目等。去年,他们又成功利用菌草作为生物质能源发电,菌草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在展会现场,4米高的菌草实物成了众人围观的对象。

日光也能引进来。第三届海峡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博览会在C展厅举行。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层出不穷,其中一种“管道式日光照明技术”格外引人注目。这种技术是利用一种特制管道将室外光线反射、集中、传输到室内,用于室内照明。

即便在阴天,应用了这种技术的房屋里,也能轻松看到新华字典上最小的字。这种技术完全不用电能,也没有能量转换,仅节省的电费3年就能收回成本。

晒晒太阳就能跑的自行车。在主展馆,一辆挂着小方板的折叠自行车,因其构造奇怪一下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板是做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辆太阳能自行车,小方板吸收太阳能后就能代替充电。挂着一块报纸大小的太阳能电池,一天能跑35公里。到了野外的夜晚,这辆吸收太阳能的自行车还能放电,给电脑、手机充电,实现能源转化。这是国内首辆太阳能自行车,车体采用航天材料制成。全车重量9.9公斤,自行车可折叠,折起来只有一个小行李箱大小,上下公交车、地铁,拎着就能走。

碰上下雨,车子能不能罢工?不少参观者提出疑问,厂家工作人员解释说,太阳能电池是防雨的,使用寿命10年左右。碰上没有阳光,可以用电源充电,也可以脚踩人力充电。加上蓄电池的电,车子最多能跑70公里/天。

黑泥变成漂亮瓷砖。福州的5个污水厂每年都要产生大量污泥,只能送往红庙岭填埋。本届“6・18”上,福州一家本土企业开发出一种技术,能有效地解决污水厂污泥处置难题。加入一种复合剂搅拌后,几分钟内,黏稠的污泥分层了,上层出现清水,下层污泥体积明显变小。经过这种处理,污泥体积减小,剩下的污泥还能用做制作瓷砖的材料,或者用于农业生产的基土。目前福州市、厦门市、嘉兴市等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

代替传统燃料的流体燃料。今后,在煤、油等传统燃料之外将流行一种新型煤基流体燃料――水煤浆。在今年的“6・18”上,厦门鸿益顺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水煤浆生产项目签约,落户海沧。这一项目将填补福建省水煤浆的空白,也将成为福建省首家专业从事水煤浆研究、生产和应用的新能源示范基地。

水煤浆以煤炭为主原料、水为辅料,在化学添加剂的作用下,使煤炭从传统的固体燃料转化为流体燃料,可以用管道输送或储罐贮存。其最大的特点是节能降耗,可以广泛运用于工业锅炉、电站锅炉等。

台湾展区:小吃主打文化牌

在此次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分会场――海峡青年创业项目对接会上,来自台湾的项目中,最抢眼的当属台湾小吃。记者一一了解各个台湾小吃,品尝过后,才算得上切身体会到台湾小吃的魅力所在。

在祖国大陆,人们通常说:“衣、食、住、行”,而在台湾听到的却是“食、衣、住、行”。可见,台湾对“吃”的重视程度更甚于大陆。在台湾这个“移民”都市,为了满足各方人士的口味,小吃更是呈现出多元的食文化,“吃”的内容也就成了琳琅满目的大杂烩。阿婆铁蛋、鱼丸、鱼酥、麻酥、喜饼、古早味、面线羹、猪脚原汁、泡泡冰,还有口味极佳的酸梅汤……繁多的小吃种类,难有可与之匹敌者。

在展会中,一些做出点名头的台湾小吃是冲着拓展内地市场来的。投资不大,门槛不高,这正是内地中小投资者最青睐的项目种类。“小吃”不是什么名肴大菜,却以独特的口味和蕴涵其中的文化而存在于世。台湾小吃更是掌握了其本质,将小吃赋予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由此,简单普通的小吃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聪明的台湾小吃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卖点,有的从名称上就能看出一二。比如鸦片粉圆,从1973年诞生于台湾省板桥市至今,历经34年。其名称的由来颇有趣味。当初,在板桥市,一个专门卖红心粉圆的冰摊,因老板的诚信经营,所有产品绝不加色素,一切都使用自然原料及手工制作,产品特别香。所以,有顾客称“老板,你这粉圆莫非掺了鸦片?吃了让人上瘾。”一句话让老板突发奇想,就定名为“鸦片粉圆”。现在这家店在台湾已经有不少分店,就连远在东洋的日本也有鸦片粉圆在贩卖。

参展的台湾小吃善打“餐饮文化”牌。比如有家台湾水饺馆,在这家水饺馆,你绝对找不到桌号1、2、3、4……也看不到A、B、C、D……在这家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水饺馆里,桌号是顺治、康熙、礼拜、杜甫、诸葛亮……在选在位子的同时,客人们通常会饶有兴趣地看看坐到的是帝王桌、大臣桌或是诗人桌。这就是该水饺馆独创的“名人故事桌”。此外,在这家水饺馆,等待上菜的时候也不用两眼呆滞打发时间,水饺馆贴心地在每张桌上的小木盒中,除了放有精美的菜单供客人点餐外,还准备了桌号所对应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和新品上市的水饺小卡片供欣赏。细微之处,彰显品牌的文化内涵。

这种做法正切合了“餐饮文化”牌的本质。在顾客的就餐的环境里处处营造出不同的时代人文理念,彰显文化特色,让顾客不仅仅是果腹或是嘴巴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发掘不同顾客蕴藏在内心的不同的时代情结,给顾客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样顾客就会对这个餐饮业有一种潜意识上的情感,从而留得住顾客,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有的则侧重打“产品价值”牌。倡导健康的饮食文化,这几乎是所有参展的台湾小吃共同的品牌坚守。如:台湾的一家烤工坊。全系列产品与原料都经过严格筛选,绝不含化学的防腐剂,并使用高品质的油与奶粉。强调产品新鲜,不卖隔夜面包。在对连锁店的经营管理中,面包蛋糕经由中央厨房以冷冻面团的形式制作完成后,全程在零下18℃以下的环境保存和配送到各个加盟店。冷冻面团在店头以旋风式烤箱烘焙,因此烘焙时香气四溢,现烤现卖。它的招牌始终坚持“最健康的饮食文化”,并且把该文化落实到了经营中的关键环节,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投资者的信赖。

作为一个餐饮企业如何才能在不断的发展和竞争中争夺更多的嘴巴,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不仅仅是取决于表面上的价格争夺战,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品牌争夺战。不断通过服务、广告、公关、包装等宣传手段将餐饮产品的品牌形象传递出去,建立良好的口碑,争夺更多的品牌市场的占有额,这是本次参展的台湾餐饮企业达成的共识。

赴台投资总原则:

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6・18期间,一系列活动的火热程度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台湾还是内地商人,都在积极寻找两岸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的有效对接。除了引进台湾项目,不少内地商人对赴台投资也表现了很高的热情。

特殊的历史时期给了我们这样期待的可能。4月26日“陈江会”上,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原则共识,台湾将在政策制度上首度允许大陆资本进入岛内开展投资。这项共识的达成,标志着只能由台湾到大陆进行单向投资的非正常局面将被终结,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向投资交流。

于是,不少内地企业积极关注赴台投资。宁波文具协会将组织一批文具企业赴台湾考察,时间定在今年7月份,目前已有十二三家企业报了名。虽然这是历年就在举行的常规活动,有些企业家称这次顺便可以带上一个新任务,可以看看台湾有哪些产业适合自己投资或者可以考虑加强与台湾企业的合作。

但也有一些企业冷静地看待“台湾首度向大陆开放投资”所带来的商机。毕竟台湾放开大陆投资的政策才刚刚出来,并且还没有细化,且程序比较繁琐。例如5月17日晚,商务部的《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就要求,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申请,无论金额大小,均需报商务部进行核准。根据通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获得核准后,商务部将颁发《企业境外投资证书》或《企业境外机构证书》。大陆企业凭上述证书,办理人员赴台审批手续及外汇等其他相关手续。企业在当地注册后15天内,还需将相关文件报商务部和国台办备案,并接受监督。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也是其中的顾虑之一,现在台湾的经济现状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台湾首度允许大陆企业到岛内投资,绍兴咸亨酒店率先作出反应。这家百年老店将在台北开设分号,时间定于明年年底前。

企业赴台投资总的原则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比如说机电是宁波强势出口产业,但台湾在这方面很有优势,机电这一块他们放到深圳、宁波、昆山等地办厂,再考虑劳动力成本的因素,宁波的家电企业到台湾去发展,显然值得商榷。宁波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涂介秋说,宁波企业要想在台湾发展好,无论是餐饮企业还是各类制造企业,其产品要有特色,要有吸引人的地方。

链接>>>>

台湾76%主力上班族愿就职于在台陆企

台湾知名人力资源企业104人力银行6月23日发表的“中坚世代西进大陆工作意愿”调查报告指出,“中坚世代”上班族中,27.2%的受访者拥有大陆工作经验,13.8%的受访者目前正在寻找大陆职缺,38.6%虽想过前往大陆工作,但仍因某些考量而未动身。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拥有大陆工作经验的“中坚世代”上班族中,“短期出差”比率占37.9%,“原在台工作,后被派驻至大陆”占24.4%,“工作地点一开始就被设定在大陆”占16.8%。

两岸大学生创业受关注

本届6・18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将解决青年的创业就业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共青团福建省委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基金会)在现场共同举行青年创业项目签约仪式,共青团福建省委领导还在为创业青年颁发创业基金,通过这些举措多渠道帮助和鼓励青年创业,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

“工作不好找,自己当老板”,在大学校园已渐成流行语。想当老板的大学生,找准项目是关键。本届6・18就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找创业项目的大平台。“6・18”期间,福建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100个创业项目中,台湾项目30个,大陆项目70个,供广大学生进行选择。经过筛选的项目都符合二个共同的标准:一是小额投资,控制在10万元之内;二是入选企业都有成熟的运营模式。这些符合大学生口味的创业项目受到了很多青年学生的关注。

很有代表性的创业项目是,“1+3”青年创业计划――今日特价社区店项目。该项目是YBC项目库中的创业项目之一,其主要的模式是“1家社区店+ 3名创业青年”,该计划将以经营今日特价社区服务站为核心,通过线下商品展示、物流配送、盘活当地产品、开发个人会员及联盟商户,并为他们提供便民、便利的服务,为企业的产品能更直接自主地进入消费终端建立良好的渠道,为渴望创业却寻找不到合适项目的创业青年成就创业梦想。项目计划预计投入700万元,发展100家社区店,为至少300名青年解决创业就业。

在此次展会上,福建省仙游县与福建农林大学签下协议,在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内联合创办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该项目投资1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

在首届海峡论坛上,祖国大陆新增了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就是其一。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区面积154万亩,涵盖8个乡镇,涉及农业人口23.1万人,将建设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一个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和优质台湾甜柿水果示范基地等六个示范基地。

创业园将为两岸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交流平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招揽两岸大学生前来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领域项目的创业。首期在园区内划出耕地500亩、山地1万亩作为双方共建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初期项目用地。

记者手记:

6月17日,到福州长乐机场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坐在去城中央的大巴上,倚窗看着远处的灯火阑珊,头脑中还在想象着6・18会是什么样子。尽管它已经办了6载,我们却是第一次参加。海峡两岸交流渐深,技术、项目、人才、资本的对接热情高涨,恰逢海西战略上升为中央决策,作为海西的核心城市,福州将展现怎样的画卷?《现代营销》站在中小企业、个体投资者的视角,在两岸商机云集的舞台上能不能找到属于我们这个群体的机会?

6月18日,福州。天热,气旺,人心齐。历时3天的展会给了我非常强烈的震撼。它所展现出的特色正是当前中小企业迎难而上的捷径。

对接海峡特色项目,迎经济之难而上。本届6・18海峡特色突出,涉台活动达18场,包括海峡安防科技论坛、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论坛、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海峡两岸发明人座谈会、海峡两岸人才交流洽谈会、海峡两岸汽车产业对接会等。参展的台湾项目也是地方特色鲜明,多种台湾小吃卖点突出,口味独特。每当看到一个颇具特色的台湾项目,我都会与我刊曾报道的内容对对号,很多项目曾是我刊过的市场趋势。这也再次说明了台湾项目相对于内地市场的超前性,把握这些市场动态,对接适合的创业项目,内地的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完全能够迎经济之难而上,创出别样的天地。

寻找项目孜孜不倦,迎经济之难而上。本届6・18,参观者的投资热度高涨。偌大的展厅里,人头攒动。当我站在《现代营销》的展台前迎着一个方向发放本刊的时候,有一位身穿半袖衬衫、宽松短裤的老者从另一个方向走来,接过了我手上的杂志。而后,他的脚步略微停了停,快速而认真地浏览了几页,抬头冲我说了句“Thank you!”然后离开。我这才注意到,他手上还拿着长长的三脚架,背有些弯,但精力充沛。我猜想他很可能是从台湾来此了解市场寻找商机的,不禁对创业者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肃然起敬。

选择项目三思而行,走好创业第一步,迎经济之难而上。本届6・18,展现了投资者选择项目的愈发谨慎。在我从事这个职业5年来,接触了很多渴望选择一个好项目而成功创业的读者,我理解他们创富的热情,却始终为他们普遍偏于简单的选项筛查而担忧。也曾遇到很多偏执地相信自己的项目好过其他,固执地一路走下去,最终难免穷困潦倒。然而,在这次交易会上,我看到了投资者日渐成熟的景象。在展会开幕仪式后,整整一上午,32名院士组成强大阵容,一桌一凳,与前来讨教、咨询的各界人士面对面交流。有的院士的桌前排起了长龙,开始还是一对一,后来干脆开成了圆桌会议。杨裕生院士是国内顶级的电池专家,当天和他探讨的除了好几家汽车厂商、电动车厂家外,还有一个来自漳州的民间发明人。他是慕名而来的,想让杨院士帮着鉴定一下他发明的一种新电池。中小领域的投资者也能够向专家咨询求证项目的可行性,这说明我们的投资者已经日渐成熟,应对阴霾的经济环境,他们已经懂得三思而行。

坚定创新理念,迎经济之难而上。本届6・18展示出了蓬勃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关注民生的项目,还是在节能环保领域有所突破的,都以其独特新颖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为之震撼。在经济环境恶化之初,我们就试图寻找经营者生存乃至突围的有效对策,我们不断鼓励经营者坚定信心、心怀希望,这不是口号,是建立在不断挖掘市场需求和潜力的基础之上,是以企业饱满的创新精神、大胆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基础之上的。聚焦6・18,几乎遍及各个领域的精彩创意再次证明:应对疲软市场,企业的创新精神是迎难而上的最快速有效的通途。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6・18海峡项目交易会终了,两岸商机对接仍在继续。曾作为“东南沿海断裂带”的福州,伴随两岸创新项目的涌现、地方特色项目的交流对接,一跃而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们广大中小企业和投资者更要放眼全局,顺应时代洪流,在这个崭新的海西战略中,抓住适应当地市场和自身能力的商机,先试先行,必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上一篇:价格营销 显著提高销量的利器 下一篇:会议营销要处理好“拉”与“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