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07-19 08:23:58

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

摘 要: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IPv4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缺陷,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网络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IPv4耗尽带来的问题,IETF着手研究开发IPv6协议,能基本解决目前IPv4所存在的大部分弊端。不过IPv6不可能立刻替代IPv4,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两者将共存。如何将IPv4网络过渡到IPv6是迫切考虑的。介绍了IPv4与IPv6的优异差别,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过渡技术:双栈技术、隧道技术、NAT-PT协议转换。同时主要介绍了隧道技术中的ISATAP、6to4两种技术。并对三种过渡技术的优异性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IPv6; 过渡机制; ISATAP; 6to4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3-0064-05

Research on IPv4 to IPv6 Transition Mechanisms

AI Shuming,TIAN Zhiho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Pv4 gradually reveals a variety of defects, and it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and the demands of network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IPv4 exhaustion, IETF working on developing IPv6 protocol that can solve most of the drawbacks caused by IPv4 currently. But IPv4 may not be immediately replaced by IPv6, so both will coexist within some time. How to transit IPv4 networks to IPv6 is the urgent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Pv4 and IPv6, and analyses several common transition mechanisms: Dual Stack, Tunnel and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ISATAP and 6to4 tunnel technologies. Furthermore, it compares the three transi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Pv6; Transition Mechanism; ISATAP; 6to4

0 引 言

当前的网络层协议首推就是IPv4协议,但是随着海量数据业务、实时语音通话业务以及各样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发展,同步也伴随着Internet用户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第三代移动通讯网络——3G网络的快速发展,IPv4业已暴露由于其自身设计而产生的固有缺陷,特别是导致网络地址的极度匮乏。这也成为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层协议IPv6得到大力研究和瞩目进展的主要动力。

为了解决IPv4所产生的诸多问题,IETF(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研发成功了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层协议——IPv6协议。IPv6协议对原有的地址空间进行了扩展,由曾经的32位扩展到现在的128位,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IPv4地址匮乏引发的种种问题。同时,IPv6缩短了数据帧头,有效地减小了数据开销;并进一步采用了认证和加密技术,更好地支持了身份认证等;而且,也支持着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由此保证了通信传输中的安全性;另外,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是,在目前基于IPv4为底层网络层协议的大批网络技术已经臻于成熟的状况下,而且鉴于Internet的规模庞大以及IPv4用户和设备的数量众多,不可能立刻就抛弃原有的IPv4网络,一次性实现从IPv4到IPv6的过渡。而且,目前绝大部分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人们无法忍受可能在协议过渡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而且哪怕是极小的问题都将导致大规模的信任泛滥问题。所以,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和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在相当长远的一段时间内将相互共存。能否稳定、顺畅地实现由IPv4 到IPv6的过渡将是IPv6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主要提出了三种过渡技术:双协议栈技术、采用数据报封装的隧道技术和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在实际具体应用中,将以这三种技术为基础,由此产生各种性能迥异的过渡机制。

1 IPv6协议研究

1.1 IPv4的不足之处

IPv4协议采用的是32位的IP地址,极度理想的环境下大约会有43亿个可用的网络地址[1]。在Internet发展初期,人们认为这个数字是天文级的,于是发生了人们对于网络地址的随意分配和使用,其最终结果就是IP地址的利用率过低,造成了大量地址的无故浪费。尽管后来采用了CIDR(Classless Inter Domain Routing)和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两种技术来有效延缓IPv4地址的耗尽,但是却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互联网网络建构的复杂性,甚至破坏了IP技术所应该秉持的一些核心思想,例如“端到端”的原则。由此可知,这些方法均属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地址不多、随意滥用和分配网络地址以及地址结构极度不合理等而导致的地址短缺等问题,而只是从表面上缓解了地址耗尽的速度,实质的解决并未实现。

所以,由于IPv4自身地址空间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以及安全性较差等诸多问题,终将向IPv6过渡。

1.2 IPv6的优点

IPv6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巨大的地址空间。IETF着手研究并开发IPv6协议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针对由于IPv4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地址短缺的问题,所以IPv6首要、也是最主要的优点则是能够拥有巨大且丰富的地址资源。IPv6协议弥补了因IPv4协议设计不合理从而导致的地址资源不足的缺陷,直接将地址长度扩大了4倍,即从原有的IPv4协议中的32bit地址扩展到了现有的IPv6协议中的128bit地址,在根本上充分、永久地解决了地址匮乏的问题[2]。

(2)灵活的首部地址。IPv6协议将协议报头直接简化为固定的基本报头,有效地提高了网络设备单元对IP数据报文的处理效率。同时,还取消了对于IP头部的校验和域,并引入更加灵活的扩展报头,在提高数据报文处理效率的基础上,又极大增加了IPv6数据报文的灵活性,为扩展IP协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层次化的编址。IPv6的地址空间采用了层次化的地址结构,有利于目的路由的快速查询,同时还可以借助路由聚合技术,有效缩减了IPv6路由表的尺寸[3]。

(4)基于网络层的IPSec认证与加密,保证端到端的安全。IPSec最初就是为IPv6设计的,IPv6将IPSec作为IPv6的标准扩展头来实现,提供了从端到端的安全性[4]。第3期 艾书明:等,IPv4向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第3卷

1.3 主要过渡技术

如前所述,从IPv4到IPv6的过渡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IPv6协议彻底替换IPv4协议,成为互联网中最主要的网络层协议之前,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单元不应成为一个孤立的网络节点,而是预期能够与以IPv4协议为基础的网络单元正常进行通信,而不至于产生网络中断等问题,所以必须开发得到能够使基于IPv4协议单元与基于IPv6协议单元互相通信的技术来保证IPv4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IPv6。此外,这种实现互相连通的技术应对中间传递的所有信息均做到高效无缝,否则将出现网络信息丢失等严重错误。

为了开展对于IPv4/IPv6过渡问题的研究,IETF成立了NGTRANS(也就是现在的V6ops)工作组来专门解决此问题。同时,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在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特别为研究IPv6特性的6-Bone试验床。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过渡技术,这些技术用于由IPv4向IPv6过渡的不同时期,也用于解决不同环境中存在的多样通信问题,并表现了各自独属的特点。若由大的方面划分,主要可得到三种: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及网络地址翻译技术等。

1.3.1 双协议栈技术

双协议栈技术是指在单个网络节点单元上同时支持IPv4协议和IPv6协议这两种IP协议的技术,这类节点常被称为IPv6/IPv4节点。这类节点既能与支持IPv4协议的节点进行相互通信,又能与支持IPv6协议的节点进行相互通信。IPv6/IPv4节点在两种协议版本下至少都需拥有一个合法的地址。双协议栈节点既可以使用IPv4的机制进行IPv4地址配置(这可以是静态配置,也可以是DHCP),同样也可以使用IPv6的机制来进行IPv6地址配置(这可以是静态配置,也可以是自动配置)。双协议栈技术是所有其他IPv4/IPv6互通技术的基础[5]。

双协议栈主机的协议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双协议栈主机的协议结构

Tab.1 The structure of Dual Stack

应用程序

TCP/UDP协议

IPv6协议 IPv4协议

接入网络

由表1可以看出,双协议栈在网络层可以同时支持 IPv4和IPv6协议,也就是说,支持双协议栈的IPv6/IPv4节点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IPv4和IPv6的数据报文。虽然IPv4协议和IPv6协议在具体实现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两者之间的基本原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换言之,IPv4和IPv6理论相通但却实现不同。因此,双协议栈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容易实现,并且在IPv4网络与IPv6网络间的互通性表现良好。但是,为了保证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节点与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节点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同时底层IP协议的变化还会导致路由协议的变化,所以配备于互通网络中的路由器也需要支持双协议栈技术,如此就将要求有足够容量的内存空间来保存路由表,从而这就会增加路由器的负荷,必将导致路由器处理效率的低下。而且每个IPv6/IPv4节点都需要获得实际网络中能够合理存在的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这种状况对于已经极度匮乏的网络地址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只能在IPv4协议和IPv6协议共存的短期间内使用双协议栈技术,直到合法的IPv4地址不再匮乏为止。

1.3.2 隧道技术

随着以IPv6协议为基础的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日渐增多的不能与周围的IPv4网络通信的,也就是孤立于IPv4网络的局部IPv6网络,但是这些IPv6网络却需要与已经大规模存在于网络中的IPv4网络进行相互通信。使得这些统称为孤立的“IPv6岛”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连通通信的技术就是隧道技术。隧道技术是将原始的IPv6的数据报文分组封装到IPv4数据报文的分组中,这些数据报文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的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IPv4网络中,负载中封装有原始IPv6数据报文的IPv4数据报文,通过使用IPv4网络中的路由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报文要发送的时候,发送端设备将对需传输的数据报文进行相应的封装,而且数据报头还会采用一个“协议域”来标识此为封装有IPv6数据报文的一个IPv4数据报文。当接收端设备得到一个数据报文后,首先要分析该数据报文的数据报头。如果分析知晓这个数据报文中数据报头的“协议域”数值为41,就表明这是一个封装有IPv6数据报文的IPv4数据报文,该设备就要将这个数据报文恢复成未封装前的原始的IPv6数据报文,并将其传送给指定目的地址的主机[6]。

目前,隧道技术的实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手工配置隧道。这种技术一般会在经常通信的节点之间进行使用,由节点所在网络的网络管理员进行人工配置。

(2)自动配置隧道。自动配置隧道是指进行封装的路由器能够完成对途经数据报文的自动封装,隧道终点的IPv4地址则包含在目的地址为IPv6地址的数据报文中。

(3)6over4。6over4技术将使得那些没有直接与IPv6路由器连接的、也就是孤立的IPv6节点通过分布在其周围的IPv4网络能够与外部的IPv6网络进行通信。该过渡机制是借助IPv4的组播功能特性来创建一条独立的虚拟链路层,实现孤立的IPv6节点与外部IPv6网络的互联。这种独立的虚拟链路则称为6over4隧道,可保证IPv4与IPv6之间的互相通信。

(4)6to4。6to4隧道技术是众多自动构造隧道方式中的一种,可使得那些孤立于IPv4网络环境中的多个IPv6子网或者IPv6节点通过周围的IPv4网络环境能够与其他同样孤立的IPv6网络进行彼此间的互联通信[7]。

(5)隧道。隧道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虚拟的IPv6 ISP来建立一条隧道连接,使得孤立于IPv4网络环境中的IPv6网络节点与提供隧道服务的、在孤立的IPv6节点四周的IPv4网络实现互相连通。按照功能划分,隧道主要是由三种功能单元组成,分别是隧道TB、隧道服务器TS以及DNS服务器。在隧道体系中,所有功能单元之间(包括客户和TB之间、TB和隧道服务器之间以及TB和DNS之间)都需要使用安全机制保护。

(6)ISATAP。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ISATAP)在IETF的RFC中进行定义,通常应用在网络边缘,如企业网或接入网。ISATAP可以和6to4技术联合使用,实现了孤立在IPv4网络节点中的IPv6/IPv4双栈节点通过ISATAP自动隧道连通进入处于IPv4网络边缘的IPv6路由器,并使得不处于同一物理链路的IPv6路由器和IPv6/IPv4双栈节点通过四周的IPv4网络中构造的ISATAP站内自动隧道将数据报文发送到IPv6节点的下一跳。

1.3.3 翻译技术

在网络的过渡时期不可能要求网络中的所有主机或者终端节点都升级支持双协议栈,在网络中也必然存在有只支持IPv4协议的主机和只支持IPv6协议的主机。而两者之间也必然发生通信的需求,由于两者协议栈的不同,就要采用翻译转换来对这些协议进行处理,保证两者之间能够相互通信[8]。

基本工作过程如下:当网关接收到来自IPv6网络中的IPv6数据报文的时候,网关将该数据报文转换成IPv4数据报文,并发送给IPv4网络;反之,当网关接收到来自IPv4网络中的IPv4数据报文的时候,网关就将该数据报文转换成IPv6数据报文,并发送给IPv6网络。内部原理就是对通过网关的IPv4数据报文以及IPv6数据报文中的首部信息进行规定替换以符合对方网络的需求,因此网关就需要存储一张IPv4地址与IPv6地址相对应的映像表,这就是协议的翻译过程。在NAT/PT基础上利用相应的端口信息,就可以实现NAT/PT翻译技术,这与当前在IPv4协议下的NAT/PT并无实质上的区别。

2 ISATAP隧道技术研究

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过渡机制同时采用了双协议栈和隧道技术两种模式。ISATAP将主机的IPv4地址嵌入到一个自动分配的IPv6地址中,当两台ISATAP主机之间进行通信时,则抽取各自的IPv4地址来建立一条自动隧道,不需要经过其它特殊的网络设备进行操作,只要能够保证彼此的IPv4网络之间的通信通畅即可。这种技术不要求ISATAP自动隧道两端的网络节点必须拥有全球唯一合法的IPv4地址,只要IPv6/IPv4双栈节点能够具有IPv4单播地址即可,也就是说,公有的单播地址和私有的单播地址都是允许的。

2.1 ISATAP隧道技术原理

IPv6/IPv4双栈主机在与网络中的其他主机或者路由器相互通信之前,首先要向ISATAP服务器发送一个路由请求RS数据报文,并且ISATAP服务器得到一个64位的IPv6地址前缀,然后将其与一个64位的接口标识::0:5efe:w.x.y.z结合,就构造形成一个ISATAP地址。当IPv6/IPv4双栈协议主机成功获得并配置一个ISATAP地址以后,就成为一台ISATAP自动隧道的客户机,可以在其被孤立的IPv4网络环境下通过ISATAP自动隧道而与其他的ISATAP自动隧道的客户机进行相互间的通信。通常可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处在同一个IPv4网络环境域内的两台ISATAP自动隧道的客户机之间的通信过程可以如下描述:

①一台IPv6/IPv4双协议栈主机(以下称之为双栈主机1)通过路由查询报文或者在该主机的路由表中查获将欲通信的另外一台IPv6/IPv4双栈主机(以下称之为双栈主机2)的ISATAP地址之后,将需要发送给双栈主机2的IPv6数据报文交给双栈主机1上的ISATAP接口进行处理,再经过ISATAP接口来实现发送;

②ISATAP接口收到IPv6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相应处理,从该IPv6数据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中依据相应规则提取出与之唯一对应的IPv4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并对该IPv6数据报文及与之相应的IPv4的数据报文头部进行封装,组成一个新的IPv4数据报文;

③ISATAP将封装好的负载中含有IPv6数据报文的IPv4数据报文根据该IPv4数据报文中要送达的IPv4目的地址来发送给对应的双栈主机2;

④当双栈主机2接收到封装好的IPv4数据报文后,对该数据报文进行解封装过程,由此获得负载中封装的原始IPv6数据报文;

⑤当双栈主机2对接收到的原始IPv6数据报文进行一定的应用层程序处理后,通过与上述四步相同的过程再将产生的应答数据报文回传给双栈主机1。

由上述通信过程,可以看出实际上ISATAP是将两台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周围的IPv4网络作为一个承载原始真实IPv6数据报文的通信平台,并通过在该IPv4承载平台上建立一条称为IPv6-in-IPv4的自动隧道来完成两台IPv6的ISATAP自动隧道的客户机通信。

(2)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与其他不在同一个IPv4网络环境域内的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可以如下描述:

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除了可以在同一个IPv4网络环境域内与其他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进行互相通信外,还可以通过处于IPv4网络环境域边缘的ISATAP路由器来实现与其他的不同域之间的网络相互通信。

①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通过向边缘ISATAP路由器发送路由查询请求,在获得该客户机的站点本地ISATAP地址后,又将网络通信中的下一跳跃节点设置成ISATAP边缘路由器的站点本地ISATAP地址;

②当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将要发送的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不在所处的所有IPv4网络环境域内时,ISATAP先要将发送的IPv6数据报文添加相应的IPv4数据报文首部完成封装,构造而成一个负载为原始IPv6数据报文的IPv4数据报文,再通过隧道方式将其发送给ISATAP边缘路由器;

③当ISATAP 边缘路由器接收到负载为原始IPv6数据报文的IPv4数据报文后,通过处理,除去外层的IPv4数据报文头部,并将得到的原始IPv6数据报文转发给指定的处于IPv6网络环境域中的目的IPv6主机;

④IPv6主机在接收原始IPv6数据报文后,进行需要的应用程序处理后,就直接将产生得到的应答IPv6数据报文回送给ISATAP边缘路由器;

⑤ISATAP边缘路由器在接收得到应答的IPv6数据报文时,先将应答IPv6数据报文封装进一个对应的IPv4数据报文头部中,再将其转发给对应的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

⑥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在收到封装有原始应答的IPv6数据报文的IPv4数据报文后,去掉数据报文中相应的IPv4报文头部,获得原始的IPv6应答数据报文。

通过以上步骤,ISATAP自动隧道客户机就完成了对与该客户机不在同一个域内的IPv6网络环境域中的IPv6主机进行一次相互数据通信的完整过程。

2.2 ISATAP隧道技术地址格式及封包格式

ISATAP地址分为如下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

(1)64b-UnicastPrefix表示一个64位的前缀,这是每个ISATAP路由器公告自身的一个前缀。

(2)0000:5EFE或0200:5EFE是ISATAP的接口标识。对于::0:5EFE:w.x.y.z来说,是内部单播IPv4地址。对于::200:5EFE:w.x.y.z来说,则是公共单播IPv4地址。

(3)V4ADDR表示本机的IPv4地址。

图1 ISATAP地址格式

Fig.1 The format of ISATAP IP address

ISATAP数据包的封装格式如图2所示。图2表明了在正常原始的IPv6数据报文前添加了一个IPv4的数据报文头而实现的封装后格式。

图2 ISATAP封包格式

Fig.2 The format of ISATAP encapsulated packets

3 6to4隧道技术研究

3.1 6to4隧道技术原理

6to4使用可称为6to4地址的IPv6地址,使得孤立在IPv4网络环境域内的各个IPv6节点实现相互连接。在一个设有许多部门的公司里,各部门内部通过使用私有地址和NAT技术,利用6to4策略就可以建立一个虚拟IPv6外部网。

6to4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处在IPv4网络域内的IPv6的边缘出口路由器与其他相连的IPv6网络域建立一条6to4隧道连接,而位于隧道末端的IPv4节点的IPv4地址可以直接从该末端的IPv6域的地址前缀中自动提取出来,根据构造方法可知,每个6to4主机的IPv4网络地址是包含在对应的IPv6网络地址前缀中的。正是由于6to4隧道技术可以从一个6to4站点的IPv6 地址的前缀中自动提取出得到其唯一对应的IPv4地址,通过这种机制的运用,站点就能够自动配置IPv6地址而不再需要向IP地址分配机构来申请合法的IPv6地址空间。

3.2 6to4隧道技术地址格式

6to4 隧道可将多个孤立的IPv6网络通过IPv4网络连接起来。通过使用专门的6to4地址,其地址格式如图3所示。

图3 6to4地址格式

Fig.3 The format of 6to4 IP address

6to4地址包括如下内容:

(1)2002::/16是6to4地址的16位地址前缀。

(2)V4ADDR是IPv4 Internet上站点主机所分配的公共IPv4地址(w.x.y.z)的十六进制冒号表示。在IPv4 Internet上公共IPv4地址是直接可达的。

(3)子网ID用于在结构内部为各个子网编号。

(4)INTERFACE ID表示一个子网上的节点。

6to4数据包的封装格式如图4所示。图4表明在正常的IPv6数据包前添加了一个IPv4的数据包头而实现的封装后格式。

图4 6to4封包格式

Fig.4 The format of 6to4 encapsulated packets

4 三种过渡技术的对比

双协议栈技术的优点是设计理念明确清晰,管理员和程序员都能容易理解,并且基于双协议栈进行的网络规划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也要更为简单,同时在相应的IPv6逻辑网络中可以最大规模地发挥IPv6协议研究设计时预设的所有优点。但是双协议栈技术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该技术对网络单元设备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所有的网络节点设备要支持基于IPv4的路由协议,同时也要支持基于IPv6的路由协议,这就需要这些网络单元设备具有足够的内存容量空间存储和维护大量的协议和数据。此外,基于双协议栈技术的网络升级替换必将牵涉到整个网络中的全部设备,就必然会带来庞大的资本浪费,也包括升级周期的长时间消耗。

隧道技术是在IPv4向IPv6升级过渡中最频繁使用的一种技术。当前已有的各种隧道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将原始的IPv6数据报文封装在相应的IPv4数据报文中获得实现的,但是随着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用,不久的将来,基于IPv4协议的网络节点成为了基于IPv6协议的网络环境中的孤岛则是大势所趋。此时也必定会研发将IPv4数据报文封装在相应的IPv6数据报文中的各种隧道技术。在IPv4向IPv6过渡的初期,隧道技术成为一种方便适宜的选择,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隧道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现存的网络资源。但是根据隧道技术的原理,在隧道的出口或入口处均会出现对于途经的基于IPv4协议以及基于IPv6协议的数据报文进行相应协议的重组,甚至拆分过程。从实际效果来说,增加了隧道出入口程序的实现复杂度,降低了网络的处理效率,不利于在网络升级中大规模使用。 翻译技术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不需对网络中的所有IPv4或IPv6节点进行升级改造,但由此也引入了一个缺点,就是一个IPv4节点与相应的IPv6节点进行通信的实现方法的复杂性也会比较地高,同时网络中的设备单元在进行处理地址转换或者协议转换时的开销也会比较地大。所以,这种技术通常是在其他的过渡方式无法使用的情况下才选用实施。对于那些内嵌有地址信息的高层协议来说,NAT/PT需要和应用层的网关进行相应协作,才能完成正常的翻译过程。同时,如果环境中采用了网络层的加密并需要保护数据的完整性的情况下,就将无法工作。

5 结束语

随着 Internet 的高速发展和进步,IPv6 协议终将替代 IPv4 协议,因其彻底解决了由于IPv4协议的缺陷而带来的地址空间耗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路由表信息爆炸等问题。但是从一个只拥有IPv4协议的网络要全面、平稳地过渡到一个只拥有IPv6协议的网络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演变过程。目前,人们还未研发一种普遍适用的过渡技术,文中所描述的各种过渡策略均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而且也存在着各自适用的网络环境。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网络规划的成本和该项技术能否实现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对产生的各种技术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更深层次的改进,甚至有时候也需要将多种技术彼此结合起来实现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王钰. 校园网从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分析[J]. 硅谷,2012,(1):187.

[3]殷铭. ipv4到ipv6的过渡[C]//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08:116-123.

[4]徐宇杰. IPv6深入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2.

[5]王中震,罗守山. IPv4至IPv6过渡技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11-27.

[6]王志辉. IPv4向IPv6过渡技术综述[J]. 华章,2013(5):322.

[7]冷令. IPv6迁移机制6to4的分析与实现[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8):185-188.

[8]潘伟,于闯. 试论IPv4到IPv6的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4):61.

上一篇: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下一篇:超声钙化分型对甲状腺钙化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