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时间:2022-07-19 03:20:22

“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为了寻求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为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136”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加强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师的积极探索、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136”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倡导学生主体参与、乐观探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与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一、惊喜

1、教学观念的变化

在改革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所学知识不管学生会与不会都一股脑儿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组织教学,惟恐有一点疏漏,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目标,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教师的“教”必须是为了学生的“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教学方法的变化

体育教学改革前学生既没有自我奋斗的目标又没有追求成功的动力,整堂课是以教师的讲授、示范、活动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学习方法养成。体育教学中教师从备课到上课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客体,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体育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整节课,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作用,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胆创新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形式的变化

体育教学改革前的教学成绩评价只是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单一形式,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测试、打分。而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倡导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定,又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评,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 也就是说,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积极互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差等生的转化,教学中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过程带来的成功感,使全体学生都能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教师教学态度的变化。教师再不是拿着教鞭板着面孔、授业、解惑的“老夫子”,而是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交流、讨论、对话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上的助手,思想上的朋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再不是“晴转多云”、“寒风呼啸”,对好学生也不再是“多云转晴”、“春风习习”,而是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

5、教师行为的变化。为了上好课改的每一节课,教师在备课时都要查询大量资料,广泛搜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料,充分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呈现方式。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讨论、合作、交流、探究的时间,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6、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课上敢于发言,善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习兴趣较浓,同时学生学习空间扩大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7、课堂气氛的变化。课堂上师生之间构建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再不是传统课堂的“鸦雀无声”、静悄悄,而是书声、笑声、讨论声声声入耳。

8、教师自身素质的变化。课改对我们教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大家普遍感到知识面过窄,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驾驭课堂,为此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课改理论、经验、拓宽知识面,来适应课改的需要。我们认为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课改的“瓶颈”。

二、美中不足

1、导学案的编写缺乏责任心,为完成任务而做,程式化较浓。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重点应该在“学习引导”上,“导”和“学”是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2、小组建设需要加强。小组长没有真正发挥动力机的作用,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小组集体战斗力就不强。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课堂展示抓不住重点,抓不住问题,模式化太强。

4、教师引领提升跟不上趟。教材挖的不深不透,重复学生所讲的内容,学生不解渴,提升不到位。这个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点评做到:①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言行礼貌、举止文明、落落大方;声音清晰、宏亮、保证全体学生听清、听懂、看明白。指出存在的问题。②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③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讲解要语言简炼、直奔主题,点深点透。④是针对展示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三、希望

体育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有效开展体育课教学。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3、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吃苦精神的培养

关注学生运动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是这次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我们说吃苦精神的实质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理想而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状态和思想品格,在体育活动中具体表现在一种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素质和人格风范。在体育竞赛中没有吃苦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没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热爱体育的人总是把吃苦当作磨练自己意志的“磨刀石”,在磨砺中积累吃苦的精神财富,俗话说庭院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让孩子从小吃一点苦将来才会具有面对复杂人生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能力,而体育是培养吃苦精神的最佳方法。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受益。

对整个课堂的教学组织要努力实现民主化管理 ,以信任宽容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对待学生,激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彰显个性。在体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不能只是让少数“精英”参与,而是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要做到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运动,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使所有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将课堂的自交给学生。课堂内容的安排要服从于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以及体育学习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体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竞技性,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能让学生进行比较、分出胜负的比赛内容。课堂上时间的安排要服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要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对他们是开放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表现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发言。

2、将探究的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如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小组结合教师所教的基本动作自编两节操,通过练习,进行展示,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课后也可以提一些与学生的实践相贴近、易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总之,体育教学中,要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三)、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方法

1、教师要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教室首先要对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知道这样一个教训的规律,即:一开始交给学生什么样的技术,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技术模式。

2、教师课堂语言要精练准确。

精讲的本质特征是主次分明,讲在要害之处,讲在非讲不可之处。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无论是学习新内容还是纠正错误技术,教师精确地使用指导语言至关重要。满堂罗嗦、没有主次、不得要领的讲解,是难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因此,每次课的重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关键问题,一定要明确表述。

3、授之以“渔”

练习方法是指根据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反复做某种动作的方法。这主要包括: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和比赛练习法等。如在前滚翻教学时,应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保护与帮助他人,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并运用到练习中去。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整确的练习方法,学生才能积极、有序、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课改需要我们大勇气、大发现,当我们的课改处于滞重胶着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大的创造。教学之路正长,课改的路也正长,回首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走课改之路,我们义无反顾。课改需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我深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我们执着的追求下,在推进新课改路上再创佳绩,二中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上一篇:火眼金睛,巧辩强调句型 下一篇:谈身教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