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时间:2022-07-19 12:40:08

铁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摘 要】铁路桥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又和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和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其质量就必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作为铁路桥梁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加强质量控制,提高项目质量意识的重要性,走质量兴企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

【关键词】铁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

在铁路的建设之中,桥梁的施工对其最终的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桥梁施工工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的话,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质量故障,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故,将会造成极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铁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担负着重大责任,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编制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首先要组织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踏勘,认真了解工程概况,收集有关资料,为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提供真实的素材,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目标。在制定质量目标时,要注意质量目标的可测量性,可实现性,既要避免制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又要防止将己经实现的目标或轻易能达到的目标定为新目标。施工质量计划编制完毕后,应经企业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并按施工承包合同的约定提交工程监理或建设单位批准确认后执行。铁路桥梁工程施工工序繁多,工艺复杂,编制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应考虑以下方面:

1.按照桥梁工程的特点和各工序的要求,设置项目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岗位,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责任和质量指标要求,责任到人,避免在桥梁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生扯皮现象。

2.对桥梁工程的概况、工程数量、工程的重难点、各部位采取的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工期进度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点等进行概述,针对此概述可以编制详细的劳动力需求计划、进场机械设备计划以及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周转材料需求计划。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基坑开挖质量控制

在每一结构物基础开挖前,通过地质补探或静力触探或直接挖探坑等方式,摸清各层的地质情况,并准备相应的施工方案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如果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设计所根据的地质情况相差较大时,应严格按照变更设计程序办理,视地质情况和桥涵结构特性,采取不同的变更方案,严重时可能要将基础形式变更为桩基础。

基坑坑壁坡度应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如土的湿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稳定而引起坍塌时,基坑坑壁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的天然坡度。当基坑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质易坍塌或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较深时,应先加固后开挖。

2.墩身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铁路桥梁墩身施工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需要确保墩身定位的准确性,因为墩身如果因为其位置出现偏差而造成受力不均,将会严重影响铁路桥梁使用的稳定性,甚至造成墩身无法使用的情况出现。所以在墩身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墩身的定位坐标进行仔细的计算,在测量的过程中也需要采用测量仪器进行及时的校验,在施工时还需要进行换手测量,对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也需要进行反复的复核,以确保定位的准确性。其次,对于钢筋施工,需要在确保钢筋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下料时一定要通盘的考虑全局,尽量的减少钢筋的下脚料,而在钢筋的绑扎时一般采用八字绑扎法,以保证钢筋之间的连接具有稳定性;另外,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因为混凝土浇捣之后会逐渐的凝结,但是因为水泥的水热化作用会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出现不同的变化反应,这就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控制好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及时的补充水分,确保混凝土的不至于脱水。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灌注之前必须仔细检查模板和钢筋尺寸,预埋构件的位置。还要检查模板的紧密程度和模板表面是否清洁。灌筑方法分为:分层浇筑和一次浇筑,分层浇筑分斜面分层和水平分层两种。混凝土的灌筑方法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这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必须根据混凝土伴制能力、振捣能力、运距、灌注速度以及气温等因素,认真制定混凝土的灌注工艺。

当构件高度、厚度较大时,为保证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就应采用分层浇注法。分层浇筑厚度与混凝土的稠度及振捣方式有关。一般情况下,如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以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为宜,如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时,分层浇筑厚度不能超过20cm,薄腹T型梁、箱梁、梁肋,当用侧向着式振捣器时,分层浇筑厚度一般在30~40cm为宜。

中小跨径的T型梁一般均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对于又高又长的梁体如果混凝土供应跟不上水平分层浇筑的进度时可采用斜层浇筑方法,可由梁一端浇向另一端。空心板梁,一般先浇筑底板,再立芯模,扎焊顶面钢筋。然后灌注肋板和面板的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初凝后,即可抽卸芯模。分层浇筑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即将次层混凝土灌注并振捣完毕。上下两层灌筑时间相隔不能超过l小时(气温30度以上时)或1.5小时(气温30度以下),也可以通过试验确定允许的相隔时间。如果灌筑次层混凝之前,前层混凝土已经凝结,混凝土强度大于1200kPa的要求后,经过结合缝处理才能浇筑到2500KPa后,再可灌筑次层的混凝土。

三、构建完整的施工质量控制系统

为达到施工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与运行机制,以使得施工与质量控制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施工质量控制的工作,广义上讲,就是指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正确的运作。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与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有密切的联系。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桥梁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是一个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的过程。通过实时测量体系和现场测试体系,可以采集到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所关心的数据信息。借助桥梁施工控制的计算分析体系,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施工中各类结构响应数据(如变形、内力、应力)的分析,可以对施工误差做出评价,并根据需要研究制定出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具体措施。最后以施工控制指令的形式为桥梁的施工提供反馈信息。在施工质量控制计算和误差分析中,通过对施工容许误差度指标数据体系、施工反馈数据(尤其是应力监测数据)、施工控制目标值数据的分析确立施工状态的应力预警体系。

施工质量控制系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足够精确的标高、位移、应力、温度、以及其它物理量的测量手段的支持,其中应力、温度测量仪器和传感器主要由施工控制方配备和完成,而标高、位移及混凝土参数的测量主要由施工方完成。施工质量控制系统还需要有完备的施工控制专用软件的支持,包括施工全过程模拟结构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其管理程序,施工误差评价分析及调整程序,施工控制报表处理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实时控制的需要。

四、结语

总之,铁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认真落实质量控制要点,需要在各个程序上严格把关,依据现行的规范施工,以确保质量。只有这样,铁路桥梁建设才能保证其严密性而对整个铁路运输系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文奎.铁路施工中如何做好桥梁动态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2(15).

[2]李家喜.铁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与大体积混凝土控制[J].交通世界,2012(6).

上一篇:浅谈双眼平衡 下一篇:关爱学生,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