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让你更懂地理如何查缺补漏

时间:2022-07-19 11:18:00

取舍之间,让你更懂地理如何查缺补漏

编者按:一轮复习已经接近尾声,很多读者纷纷来信问小编:

都说要跳出题海,少做题能得高分吗? 有些题老师一讲我就明白,但是等自己做的时候又不会了,这可怎么办啊? 一轮复习需要掌握哪些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

一轮复习的末期,很多考生还是沿用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方法,分要素、分章节对内容进行复习,缺乏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使考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能呢?

一、查缺中的取与舍

一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有利于提高考生复习的针对性。《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指挥棒和晴雨表,它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试的内容(考核的目标与要求、考试的范围与要求)、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的难易比例和组卷的原则,而《考试说明》是对《考试大纲》的细化和诠释,它对每个知识点(章节)提出了具体的考查要求(考查的层次和能力要求)。在复习时,考生要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查看自身缺了哪些内容,缺了哪些能力,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还没有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查教材、教辅资料。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溯源试题考查的知识点还是从教材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一轮复习的末期,考生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地毯式扫荡”,案例、注解、地图(图表中的小字)、读图思考、问题研究等一个也不要放过;对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概念和原理都要进行理解、记忆,辨析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对照自己的知识积淀,查看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到位,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参考教辅资料分析、理解和记忆,但千万不要摒弃教材一味地依赖教辅资料。

三查错题。学习成绩好的考生大多有一个错题本,用来记录历次考试或训练中的错题。错误的原因多为理解不到位、审题不清,或表达不准确、思维不全面。

例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的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的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的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的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 原料价格 B. 劳动力价格

C. 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错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该题大多数考生选择了A项,错误地认为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价格,因为美国是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国,而且棉花价格比我国低,这是由于考生对材料解读错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要注意的是国际市场的价格不会因区域位置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参考答案】C

》》》》高能学习技法 高考侧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即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在建立错题本时,考生可以按以上四点记录并剪贴错题到错题本上,在错题的下面写出当时做题的思路和出错的原因,并写出正确的答案。考生在考试前翻阅错题本,可避免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弥补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二、稳拿高分的“撒手锏”

1. 辨析易混淆的知识点

除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查找遗漏的知识点外,考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时还要理解其内涵知识和外延知识,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重点补充学习。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见图1),这两种热带气候最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的最冷月均温都在15℃以上,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集中在夏季)。考生可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仔细区分这两种气候,寻找其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的南亚、东南亚、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海南岛、台湾南部等地,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在1500mm~2000mm,雨季在6~9月,旱季在10月到次年5月,降水集中,仅7月份的降水量就超过600mm;而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在750mm~1500mm,湿季在5~10月,干季在11月到次年4月,雨期比热带季风气候的雨期长。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年较差比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

2. 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与联系

许多知识点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因果联系。如太阳辐射的能量在高低纬度间分布不均地表受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异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为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地理位置水热组合状况气候类型植被和土壤类型陆地自然带。考生在对比分析中要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3. 构建知识网络

高考命题注重对知识的迁移和考生综合思维的考查,也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考生要重视基础,学会提炼主干知识,利用思维导图、表格、树状结构图等挖掘、整理、归纳相关的知识c,加强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提高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图2为笔者以“天气与气候”一节为例构建的知识网络。

三、答题“三部曲”

1. 摄取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工具,也是地理高考最重要的信息载体。考生在答题时要仔细、反复、深度地阅读图文材料,结合设问从图文材料中摄取有效信息,并提炼出与设问相关的信息,再调用自身储备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

2. 审清题意

一审材料,看图文材料反映的是什么问题,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二审设问,看清设问问的是什么问题;三审思路,结合图文材料和设问,明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理清主次关系和逻辑关系,确定答题的角度和方向,在大脑中构建解题思路。

3. 范表达

考生要按照审题思路,将图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整合图文材料和自身储备的地理知识,尽量用地理术语分主次、分层次、有条理地表达,不要大篇幅照抄文字材料;要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要言简意赅,文字准确,对没有把握答对的问题,要结合影响因素,尽量多答几个要点;对把握不准的地理区域、地理事物,可用该区域、该河流、该城市等词表述,以免弄巧成拙。

【原创演练】

2016年4月15日,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横跨四川和重庆,以成渝经济区为依托,以成渝两地为双核,主要范围包括四川省的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遂宁、内江、南充、资阳、自贡、宜宾、广安、达州、泸州,以及重庆直辖市的九个区。成渝城市群是继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之后的第5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国家级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1)简述我国国家级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2)说明国家设立成渝城市群的意义。

(3)分析我国国家级城市群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1)我国国家级城市群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广大的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没有国家级城市群分布。

(2)将成渝城市群纳入国家级城市群,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群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从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形成东部、中部、西部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局面。

(3)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水源较丰富,有利于城市供水。

上一篇:猖狂少年回头路 下一篇:美剧这样看,英语该会有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