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中人物的刻画艺术探讨

时间:2022-07-19 10:58:07

《张中丞传后叙》中人物的刻画艺术探讨

《张中丞传后叙》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为李翰的《张中丞传》补遗的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叙事中善于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使人物的性格极其鲜明突出。

这篇文章采用了“叙”这种文体,将议论与叙事融为一体,文章的前半部分侧重议论,后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在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逸事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渲染等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光彩照人,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张巡的忠心报国,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许远的宽厚谦和,为国让贤,以死报国;南霁云的深明大义,疾恶如仇,忠贞刚烈……这几个人的形象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作者善于运用不同的手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张巡是武将,而文中描述他读书过目成诵,写文章提笔立书的情节又显示了他的儒将风度。写他守睢阳时,在数万士卒和居民中,见人问过一次姓名便不忘的琐事,把他记忆力过人的特征和关怀百姓的精神联系起来。这些补叙虽然是一鳞半爪,却将他敏悟过人、深得人心等性格特征完整地烘托出来了。而作者写许远则全从辩驳和推理立论,使人物的气概全在滔滔雄辩中见出。南霁云这一人物则采用形象的描法,使一个英勇义烈、与城存亡的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其次,作者善于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关于本文的细节描写,前人吴剀生评曰:“加入此层,神态愈觉超逸,此颊上添毫之笔,乃生气之溢出者。文章死活高下,全争此等。”本文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将人物刻画得个个生动传神。其中如写南霁云指斥贺兰进明一段的细节描写尤为精彩。南霁云向贺兰进明乞师,而贺兰进明不肯出兵相救,又强留南霁云进食。南霁云慷慨陈词,并“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场面生动感人,体现出霁云刚烈无比,激愤难抑的感情,令人触目惊心。南霁云离开时,“拍矢射塔”这一细节显示出他的忠贞刚烈、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文章着墨不多,但一个忠勇坚贞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另外,作者不仅在议论而且在叙述和描写上也倾注了他的主观感情。作者将满腔的悲愤之情贯注于笔端,从而将人物形象描绘得神貌毕肖,虎虎有生气,从而使文章充满激情,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如作者在描绘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的语言描写中,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浑厚有力,再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以及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从这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南霁云的颂扬之情,满怀义愤地痛斥了贺兰进明的卑鄙。

上一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