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性情“格格”

时间:2022-07-19 10:41:43

2006年8月,牛莉来到剧组。牛莉的到来顿时给整个剧组带来了笑声,和那文给原本传统的朱家调节了气氛如出一辙。

《闯关东》:女儿的礼物

2007年12月28日,牛莉喜得千金。2008年1月2日,牛莉抱着宝贝出院。刚一到家就接到导演张新建的电话:“央视一套首播《闯关东》了!看看吧。”一边看着自己的开年大戏《闯关东》,一边抱着宝宝幸福地“坐月子”,牛莉整天喜上眉梢。1月27日,《闯关东》在央视热播结束,牛莉也舒舒坦坦地过完了“月子”。 整个一个月牛莉都在家里悠哉悠哉。连月嫂都很有些诧异地说:我跟了这么多家了,很多人在家休养不到半个月就急着出门了,从来没有见过牛莉这么能待得住的。牛莉喜滋滋地说:“我一直都盼着《闯关东》播出呢,正好趁着坐月子,完完整整地看一遍,因为导演告诉我《闯关东》是给我女儿最好的见面礼!”

2006年,牛莉接到了《闯关东》剧组的邀请。当时牛莉已经签了两部戏,时间很紧张。加之《闯关东》的很多外景要去黑龙江拍摄,运动员出身的牛莉膝盖有伤受不得凉。正在牛莉犹豫的时候,饰演爹的李幼斌打来电话:“本子是高满堂的,非常精彩,你一定要看。看完就想演了。”事实上,能出演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一直是牛莉的愿望。几年前,牛莉就迷上了高满堂的《家有九凤》。剧中一个情景:九凤“戏弄”大姐,使得医生误把大姐当成精神病人抓走。牛莉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都看得笑出了眼泪。所以一听说《闯关东》剧本是高满堂的力作时,牛莉的想法就是:不管多冷也要演了。等到读完剧本,牛莉完全被史诗一般宏伟的《闯关东》震撼。剧本中,只要那文一出现,牛莉总是能被逗得呵呵笑几声。那文是下嫁的格格,鬼精灵,耍聪明。在整部凝重的《闯关东》中,那文是一剂调节气氛的良药。的确,整部电视剧中,不论闯关东多坎坷,只要那文一出场,就连背景音乐都一下子变得俏皮欢快了。当时牛莉就认为那文这个角色是给她写的。牛莉一直对自己的喜剧天分很有自信。无论是《绝色双娇》中的秦采青,还是春晚小品中的表演,牛莉都把喜剧形象演得深入人心,而和这些相比那文只是稍有喜剧色彩的人物,起初牛莉认为饰演那文是手到擒来的。

2006年8月,牛莉来到剧组。牛莉的到来顿时给整个剧组带来了笑声,和那文给原本传统的朱家调节了气氛如出一辙。只要有牛莉拍戏,就连剧组的小工都围上去看。在拍摄那文教传文念书的那场戏中,牛莉充分发挥自己的喜剧功底,她让传文的扮演者刘向京把陆游的名句“红酥手,黄藤酒”解释成“红烧猪手”。这场戏演到一半的时候,牛莉就发现张新建导演已经在监视器后面笑得不行,最后竟然把一直叼着的香烟都掉到了地上。拍摄结束,牛莉心里发毛,她有点不明白导演怎么笑得这么厉害,是不是自己的表演太夸张了。因为剧本中其他演员的基调都是那种特别自然的流露,要是自己的喜剧表演太夸张那就完全和整部电视剧的风格格格不入了。牛莉顿时觉得要想演出那文的幽默并不像她想像中那么容易:要把那文的幽默传达给观众又不能让观众感到做作。所以那文的诙谐尺度很难拿捏。牛莉说,她当时最担心的就是电视剧拍成以后观众看到的效果是:别人都在演《闯关东》,而牛莉却在那里演小品。

让牛莉更有压力的是,《闯关东》到了20集以后那文的生活也就趋于平淡:就是踏踏实实地和传文过日子。剧本中对那文的描写也大都变成了更粗的线条。怎样能让那文始终如一的保持鲜活,牛莉一直在琢磨。其中有一场戏,剧本中只用了短短一句描写那文:“她很不情愿地去洗菜了。”“怎么表现那种不情愿呢?如果就是单纯的气呼呼的把菜洗了,那只是一个偷懒的媳妇。观众不会喜欢。”牛莉想:“那文曾经是王爷府的格格,就是偷懒,也要显示出那种格格的巧劲儿来。”拍摄中,牛莉撅着嘴,伸出一个手指头戳戳菜叶,又戳戳菜帮,嘴里还嘟嘟囔囔着:“又让活。”导演从监视器后走出,夸牛莉设计得妙。牛莉顿时得意起来,可是再一想又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个情景更接近于生活中的自己。生活中的牛莉和那文确实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都不怎么会干家务,有时候偷个小懒。牛莉说,她不愿洗衣服的时候就是用一只手指洗衣服表达“不满”的。这次她只不过是把自己生活中的状态加到了那文身上。

用牛莉的话说,有时候那文这个人有点“二兮兮”的。因为整个朱家在残垣断壁前合影全家福的时候,很多人都神情沮丧,只有那文满脸的灿烂笑容,还摆了一个傻乎乎的兰花指造型。老公传文马上笑骂媳妇:“你二啊?”后来牛莉竟然有了个绰号:“牛二”。牛莉一直以为这个绰号一定是“传文”取的。刘向京得知后大呼冤枉。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有了个“大傻子”的诨名。后来他们才发现这些绰号竟然是一向感觉严肃的李幼斌的“杰作”。

《闯关东》已经是牛莉和李幼斌的第三次合作了。牛莉第一次见到李幼斌是在十多年前拍摄《布尔什维克兄弟》的时候。那时候的牛莉还是一个学生,见到李幼斌的第一感觉就是:怕人。“他的眼睛总是瞪着,又不说话。”可是牛莉打心眼佩服他的演技。“学艺不如偷艺”,就算没有牛莉的戏,她也照旧来到片场,然后躲到角落里看李幼斌的表演。那天李幼斌喊住牛莉。看着李幼斌又瞪着眼睛,牛莉想:这位演员一定是生气了,吓得拔腿就想跑。没想到李幼斌说:“还猫着干什么啊,到近前看就得了。”

《闯关东》刚刚拍摄的时候,不少年轻演员和当年的牛莉一样,对李幼斌都有些敬畏。没想到牛莉当场就“揭老底”:不用怕他,他那双眼睛十年前就瞪着,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戏外的李幼斌和《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一样,就像是大家的爹,护着年轻演员,把他们当孩子,没有明星架子,特别好配合。他也喜欢和演员们开玩笑:除了赐给牛莉一个绰号外,那三个儿子被李幼斌依次唤作:大傻子,二傻子,三傻子。

《怀胎十月》的苦乐

牛莉初为人母,可是早在两年前她就在《十月怀胎》中饰演了一个由于人工授精而引起波澜的准妈妈项果。其实项果这个人物并不讨巧。牛莉在接拍之前,一直没有信心把项果演出彩儿来。“剧本我是一气儿看完的,看完后就不想看第二遍了,感觉特别压抑,很难受。”牛莉坚决不想把剧本再看一遍,可不久后她还是妥协了,“那些真实的故事我放不下,好像是项果揪着我的心,逼迫我拿起来回味一样。”但是当牛莉再看剧本之后却对这个人物十分钟情。牛莉承认项果是一个很能“作”的女人,有时候让人讨厌。但是不能让观众觉得她特别可恨,认为一切都是她自找的。要让观众看完项果大闹以后还要同情她。出演项果,牛莉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去揣摩。

牛莉一直认为一个职业演员是应该有能力把生活和戏分开的。可是《十月怀胎》让牛莉入戏很深。从《十月怀胎》开机那天,牛莉就一直觉得压抑的很。项果得不到丈夫的爱,就闹,越闹丈夫就越不理解。最后项果变成了一个为了挽回婚姻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癫狂”女人,她甚至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怀上别人的孩子,以此骗回丈夫的心。

一向乐哈哈的牛莉,在拍摄过半的时候就病倒了。第二天正好要拍摄项果和丈夫沈希文打闹的重场戏。牛莉硬挺着去了片场。可是三十九度的体温,让她根本没有力气拍戏。导演的意思是:这场戏无论体力还是情感都很伤元气,牛莉最好马上回去休息。趁着灯光师调光的功夫,牛莉匆匆忙忙让现场的医护人员给她打了吊针,原本要一个小时的吊针,牛莉30分钟就滴完了。然后就在导演面前欢蹦乱跳地说自己已经好了。这场戏里最多的就是“丈夫”许亚军的推推拉拉,很多时候许亚军手太重了就把牛莉推一个趔趄。而牛莉则要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牛莉说,当时哭得真是有了出的气没了入的气。这场戏一拍完牛莉就倒在沙发上睡着了。等到牛莉醒来了,浑身疼痛,一量体温已经过了四十度了。

为了拍摄《怀胎十月》牛莉没少受皮肉之苦。被丈夫推搡完,还得挨母亲打。剧中扮演牛莉母亲黄静西的是《篱笆女人和狗》里演巧姑的刘莉莉,刘莉莉有名的“手重”。一场戏描写项果决定跟沈希文结婚,去她娘家摊牌,母亲气急了,起身煽了项果一个大耳光。拍摄前牛莉就和经纪人配合着试戏,但是经纪人手太轻,试了两遍,牛莉不满意,就去找刘莉莉。牛莉和刘莉莉试了三遍感觉已经到位了,实拍时刘莉莉清脆的耳光抽在牛莉脸上,连站在门外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听着房间内清脆的耳光声传出来,门外马上有人议论,“还真打啊。”突然导演喊了“停。”原来是门外的议论走音了,无奈,这场戏又拍了一条。牛莉现在回想起来,那些都不再是困难,有时候受苦也是一种经历。牛莉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自己当时装扮孕妇的感觉不准确。

在整部剧中,牛莉几乎都是“腆着大肚子”度过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的衣服里最初塞一个枕头,等到最后怀胎十个月的时候,就要塞上三个枕头。拍摄正值三伏天,这三个棉枕头每次都让牛莉大汗淋漓,险些中暑。当时牛莉完全没有孕妇的经验,等她化好装出现在导演面前时,大家都笑了。导演说,牛莉只是“肚子”大了起来,可是走起路来飞快,还晃着膀子,手也不老实,好像要找人打架,没有一点准妈妈的样子。为了演好孕妇,牛莉特意跑去妇产医院观察孕妇们的姿态。原来她们走路时都是骄傲地挺起腰,一只手轻扶着肚子,走路轻缓。没有一个像牛莉那样大摇大摆的。牛莉说,如果现在再去拍摄一遍《十月怀胎》一定会精彩许多。毕竟现在真正体会了一个妈妈的感受。

只有当妈才理解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野百合也有春天》中,牛莉饰演了一个和儿子分别多年的母亲。在与儿子久别重逢的一场戏中,孩子一见面就搂住牛莉抱头痛哭。当时牛莉愣在那里忘了词。牛莉说:“我当时就认为这孩子表演得太夸张了吧,而我并没有太动情。”后来导演和牛莉说戏:你想想一个母亲十多年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子,十年后的重逢母亲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我看着导演,然后深深地点了点头。可是我还是不知道重逢后的母亲会是什么感觉。”牛莉笑说:“当时只是傻呵呵地点头而已,真的没有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感情。”

前不久,牛莉去拍摄了一个奥运宣传片。短短两个小时的拍摄已经让牛莉坐立不安了。牛莉说,她特别惦记家里的孩子,拍摄的时候怎么也投入不了。明明知道孩子有家人很好的照看着,可是还是担心。担心她不好好吃奶,不好好睡觉。拍摄一结束,牛莉第一时间赶回家,鞋也不换,马上飞奔到女儿的房间。看着女儿咿咿呀呀地冲着自己笑,牛莉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这时候牛莉才真正理解了导演张晓强所说的母子分别十年的感觉,而此时的牛莉才不见孩子两个小时而已。

《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故事背景取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牛莉需要从20岁左右一直演到70岁。这是她第一次尝试演跨度戏。其实导演张晓强,起初并不打算找牛莉扮演女主角郑秀兰,因为觉得她长得很洋气,担心她为了自己的形象不愿意化装得太老。但牛莉看过剧本后主动给导演打电话:“无论多老多丑,我都愿意化,你们怎么化都成。”张晓强一听这话,深受感动。等到牛莉的老年装确定以后,牛莉大吃一惊。“当化装师把我的头发用黑细发夹往后一夹,我在镜子里仿佛看见了姥姥。”牛莉当时就特别想赶快把这个造型给妈妈看看。《野百合也有春天》有38年的时间跨度,导演张晓强希望还原历史的真实感。其中有“”期间郑秀兰在厂子门口吃窝头的戏。当时拍摄地在天津,正好赶上沙尘暴天气。剧组里很多人建议用窝头模型,让演员假吃就行了。可是导演张晓强不同意,他亲身经历过自然灾害的年代。“在那个时候,窝头就是最奢侈的东西了。”所以导演不仅仅让牛莉真吃,还要大口大口地吃,要吃得香。当时准备的道具窝头本来就不干净,加上空气里都是沙子,试戏的时候牛莉咽下去的几乎都是泥土。后来导演也于心不忍:“还是等到开拍的时候再吃吧。”其实牛莉听了张导演对那个年代窝头的解释后,一下就感觉到了姥姥那辈人经历的磨难,感觉到那个时代的艰苦。

运动员精神

牛莉出身于运动员世家。十二岁的时候她就走进了花样游泳队并取得了全国冠军。十五岁转入八一射击队,与王义夫及李对红做过队友,并以全军射击冠军的成绩而在体坛小有名气。

虽然当运动员的牛莉成绩不错,可是牛莉说:“这完全是因为母亲是射击教练,我才被赶鸭子上架当起了运动员。”就在牛莉运动事业正旺的时候,射击队却解散了。牛莉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决定报考艺术院校。

刚刚成为演员的牛莉有些苦闷,她一度认为自己的青春岁月都浪费在游泳馆和射击馆了。可是后来牛莉在演艺道路上越走越感谢早年的运动岁月。那段难忘的体育经历,为牛莉的演艺事业和平日生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牛莉常说:“一个当过专业运动员的人就很难再感觉到什么是艰苦。”所以,无论拍摄多么苦的戏,也很难在牛莉那里听到诉苦和抱怨。她总是夸张地哈哈一笑然后把所有的苦涩都抛到脑后了。

牛莉的表演,从一开始就打上了运动员精神的烙印。2000年电视电影《大戏小戏》临时缺少客串演员,一位朋友把牛莉抓去帮忙。其实这个小角色的露面时间也就几分钟。但是牛莉演得十分认真。牛莉说:演戏就像是去打比赛,演什么角色都要一样卖力气的。这部戏的导演是杨亚洲,从那个小角色中他看中了牛莉的认真。于是牛莉有了《空镜子》,有了女一号孙丽。

牛莉有着扣动扳机时的果断。当初《空镜子》导演找到她时,她已经接了另一部戏。可是看完《空镜子》的剧本牛莉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她就婉言辞掉那部戏,投入到《空镜子》的角色中。没想到在剧组中,她遇到了和自己同样当过运动员的陶虹。演起戏来更是自然:两人钻进一个被窝里聊天的细节,是剧本没有的,完全是两人的即兴表演。因为在运动队里,四五个小队员蒙着一条被子侃大山是牛莉特别熟悉的场面。那时候的牛莉刚拍完喜剧《绝色双娇》,必须从吴孟达那种夸张、不顾及形象的表演一下子调整到真实、自然无痕的表演中。在那短短半年中牛莉在两部反差极大的电视剧中成功地饰演了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牛莉有了信心。

《空镜子》之后,牛莉成了平民戏的代表。牛莉主演的很多电视剧都是情感剧,描写的是平常百姓的平常生活,但她扮演的人物总是充满了情感纠葛,用牛莉自己的话说,“不是做第三者,就是自己的情感被别的女人钻了空子,反正扮演的人物的情感生活总是很纷乱。”

很多人说牛莉是高产演员,因为打开电视总能看到牛莉,已经是持续很多年的现象了。牛莉却总把这种“高产”归于自己的幸运。“因为我拍摄的很多戏都很幸运地播出了,是导演,摄影,美术很多部门成就了那些戏,我也借光变得‘高产’了。”

“孩子一降生,我一瞬间变成了妈妈。很多想法也瞬间不一样了。”现在的牛莉不在乎是否“高产”了。她相信当了妈妈以后,戏路自然会更宽,会顺利地走下去。她宁愿少演几部戏,也要多抽出时间亲眼看着孩子的成长。

牛莉说:“我小时候,父母亲都特别忙,从小就是姥姥把我带大的。”那时候,妈妈只能等到周末才会抽出时间看望牛莉。只要是妈妈来了,牛莉就过节了。每次回家走到楼下,牛莉都要先听一听。只要已经有做饭的声音,她就知道一定是妈妈回来了。然后特别快的奔上楼去。牛莉说:“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很痛苦,我不能让我的女儿天天在家盼着说:我妈怎么老是不回来啊。”

上一篇:《阿岘洞夫人》:姐弟恋的第101种可能 下一篇:神奇而沉重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