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集体备课方法探究

时间:2022-07-19 09:49:55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集体备课方法探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共同确定教学整体目标以及寻找普遍的教学规律的教学研究活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的一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在集体备课中,应该将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批判地吸收集体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将高中信息技术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必须遵从以下四个步骤。

一、个人精心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个人初备要做到“三个要”: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的材料;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三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必须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较具体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进行设计教学方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教师评价、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坚持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和关键

集体研讨有助于集思广益,促进共同进步。坚持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和关键。集体研讨要落到实处,要把握好“两个确定”,做到“四个统一”。

1.两个确定

(1)要固定时间、地点、人员、研讨频率。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研讨记录。(2)要确定每次的备课内容。备课组长应该宏观把握备课进度和内容,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根据教材及学校工作计划,制订好学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每次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2.四个统一

集体备课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教案,集体讨论比较,以扬长避短,统一思想,做到“四个统一”。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过集体分析,安排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练习任务。

集体研讨应主要针对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讨论。一般由中心发言人说课,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通过备课组成员共同研究,反复推敲,对遗漏和偏激的内容进行修正。在集体交流后,要落实专人进行整理。整理时,整理者可以根据大家的讨论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在文稿中留下空白,以便教师作个性化的修改和反思。整理后的教案人手一份或在网上发表。

三、充分尊重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是集体备课落实的有效手段

教师要对整理好的教案进行适合自己、适合本班学生的修改和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再评析,教学效果的再反思。在修改时,力求创新、实用、富有个性。

四、积极进行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时进行互相听评课,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确产生了显著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并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集体备课”应当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利用备课制度,形成自己的操作规范和风格,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张巧英.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集体备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5).

上一篇:关于哈尔滨市朝鲜族学生汉语课外阅读的调查报... 下一篇:浅谈县级教研员的角色与自我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