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10号水稻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9 09:49:10

中浙优10号水稻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中浙优10号2016年在连城县罗坊乡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出适应性佳、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等特点。本文在观察其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施足基肥与巧施穗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中浙优10号;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中高海拔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035-01

中浙优10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06制7-1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浙审稻2012014),并于2014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业厅的引种认定[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1]。2016年在福建省连城县罗坊乡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种植后农户普遍反映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佳、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诸多特点。本文对中浙优10号在连城县罗坊乡坪上村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产量表现

2016年在连城县罗坊乡坪上村作中稻试种,种植地为梯田,海拔高度520~730 m,年平均气温17.4 ℃,土壤为灰泥田,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种植面积9.33 hm2,平均产量8 841 kg/hm2,较对照宜优673(平均产量7 599 kg/hm2)增产16.3%(表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中浙优10号在连城县罗坊乡坪上村作中稻种植,表现出群体整齐,剑叶挺直内卷、叶色深绿,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谷色黄亮、谷粒长粒型。株高123.6 cm,穗长26.1 cm,有效穗数达228万穗/hm2,穗总粒数178.4粒,穗实粒数148.5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7.6 g。

2.2 生育期适中

中浙优10号在罗坊乡坪上村作中稻种植,播种期为2016年5月8日,移栽期为6月7日,始穗期为8月17日,齐穗期为8月22日,成熟期为9月30日,全生育期145 d,较对照宜优673长8 d(表2)。

2.3 抗性表现

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2]。罗坊乡坪上村示范种植过程中未发F稻瘟病发生,抗倒性中等,轻微稻曲病,未发现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2.4 稻米品质

经检测:中浙优10号糙米率82.6%,整精米率32.2%,精米率73.7%,粒长7.0 mm,长宽比3.0,垩白度5.2%,垩白粒率41.0%,透明度2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82 mm,蛋白质含量9.2%,直链淀粉含量14.2%[3]。米饭香甜可口,软硬适中,食味佳。除垩白粒率、整精米率外,其他各项指标都达到食用籼米品种品质标准三级及三级以上。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中浙优10号在连城县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在5月8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20~150 kg/hm2。浸种前将种子晒4~8 h,以提高种温,增加种皮透性,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晒后用清水浸12 h,除去秕谷,再用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 h,用清水洗净后催芽。秧田用进口复合肥300 kg/hm2作基肥。播种应稀播、匀播。秧田应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适时增施促蘖肥[4]。秧苗一叶一心期时喷施多效唑900 g/hm2,促使秧苗矮壮多蘖,二叶一心期均匀撒施尿素37.5 kg/hm2;一叶一心期前湿润灌溉,一叶一心期后浅水灌溉;在移栽前4 d施尿素52.5 kg/hm2作送嫁肥;秧田应注意病虫害防治。

3.2 适时移栽

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6月7日移栽,定植规格20.0 cm×23.5 cm,栽插21.0万~22.5万丛/hm2,丛插2粒谷,确保基本苗60万~75万株/hm2。

3.3 施足基肥,巧施穗肥

中浙优10号丰产性好,植株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长、穗粒数多,施肥时应确保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分蘖肥)、增施穗肥[5]。基肥全层施用水稻配方肥(12-4-9)600 kg/hm2;插秧后7 d第1次追肥,施碳铵225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结合施肥撒施除草剂田草光300 g/hm2、除草净750 g/hm2。插后21 d第2次追肥,施尿素60.0 kg/hm2、硫酸镁3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插秧后35 d施穗肥,施进口硫酸钾75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

3.4 科学管水

水管上掌握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促蘖的原则。分蘖期开始,应做好分蘖数观察,当植株茎蘖数达到预期成穗数的80%时应进行干湿交替略干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烤田应该视水稻植株生长情况分次进行[6]。在水稻齐穗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水管方式,以达到养根、保叶、壮籽的目的,收获前7~10 d方可断水晒田,以方便收割。

3.5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病虫监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主要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7]。针对连城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2年发病面积逐年扩大的情况,特别是要做好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增产、农民增收。

4 参考文献

[1] 杨生.优质杂交稻中浙优10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5(12):12-17.

[2] 蔡金龙.中浙优10号在建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6,34(2):53-54.

[3] 王虞山.中浙优10号烟后稻主要栽培技X[J].中国种业,2015(8):82-83.

[4] 黄自聪.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35.

[5] 薛亚光,杨建昌.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6):8-12.

[6] 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

[7] 杨建昌,辉,杜永.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4):37-41.

上一篇:商丘市玉米除草剂使用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