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合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时间:2022-07-19 08:49:51

三力合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要:当前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共同合作,即: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高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自身的积极践行。

关键词: 政府 高校 大学生

所谓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地位的一种教育理念”。

当前,随着大学生就业难愈演愈烈,大学生创业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创业教育正是顺应改革潮流而诞生的,它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进而转变被动的就业观念,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经过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观念、创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和较高的创业能力,关键是创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这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即: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高校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自身的积极践行。

一、对当前在校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共计1560名在校生,其中本科生1092名,研究生468名。

(二)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大学生对国家创业相关政策的了解,以及对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四个方面。

(三)数据分析

1、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较高但顾虑颇多。调查表明,有872名学生想过创业,占被调查学生的55.9%,其中本科生786人,研究生86人,本科生想创业的比例高于研究生;在872名想创业的学生中只有6.12%的学生仔细考虑过如何创业,32%的学生担心筹不到创业资金,38%的学生害怕创业失败,23.88%的学生家长或朋友反对他们创业。

2、大学生的创业概念模糊、创业知识欠缺。调查表明,对创业知识比较了解的只有9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还停留“自己当老板”的状态,74.3%的学生对于创业的流程和内容不了解,与创业相关的法律、工商、税务、金融等知识知之甚少,九成以上达到1200余人不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不清楚创业需要和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3、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不甚满意。调查中除5%的学生知道学校开展过创业教育活动外,其余的都不清楚,而且78%的学生渴望学习创业知识,希望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并提出学校应该开设创业课程,多请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进行现身讲座,多为学生创造模拟创业的机会等建议。

二、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看出,尽管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宣传力度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创业重视不一,一些学校创业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力量弱,一些学校缺乏创业的实践指导,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对创业的种种顾虑和担心,导致他们虽有高涨的创业热情,但动力不足,因此要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必须多管齐下:

(一)政府各职能部门

1、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应进一步建立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创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清除体制,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各种舆论工具,支持、鼓励创业,宣传创业典型,使大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

2、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大学生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问题,因此政府应理顺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积极探索利用技术、专利、知识、信用等担保的融资机制,还要扩宽进入领域,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3、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培训机构。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条件的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促使其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掌握创业所必备的工商、税务、金融、劳动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毕业生开办企业的优惠政策,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

4、建立方便快捷的创业信息网络体系。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创业的信息环境,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创业信息网络体系,做好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并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公布调查结果和信息,让大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5、提供项目支持。政府要为大学生创业推荐可供选择的项目,尊重学生的选择,加强创业指导,组织力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二)高校

1、营造创业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人形成内在的动力,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是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开展专项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加强创业教育成果的宣传,定期组织创业经验的交流等。

2、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创业教育目的的支撑,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系统介绍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案例等;增加跨专业、跨系科的公共选修课,主要传授与创业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为有志于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获取创业知识的平台。

3、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创业教育决不能拘泥于课堂知识的灌输,要注意开阔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可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以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还要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4、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高校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在实践中积累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从而使他们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同学解惑;还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兼职教师,适当引进一些经营类人员、法律类人员、社会学类人员,形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5、建立相关实习基地。要使创业教育又实效,必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会,高校有责任和社会建立多种联系,特别是建立创业实习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还可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或研究课题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使基地具有融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于一体的综合功能。

(三)大学生

1、树立大创业观。创业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大学生要树立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2、树立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意志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树立自我的创业意识,实现自身价值,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创业意识,为国家艰苦创业的伟大理想与坚定信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提升创业品质。创业品质是对创业者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创业者必须具有的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创新性等心理品质。由于大学生长期身处校园,对社会不甚了解,思想也未完全成熟,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与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学会理性思考问题,逐渐养成自信、进取、敢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4、做好创业准备。在树立了创业信念,具备了创业的心理品质,掌握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后,如何将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变成现实,还需要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准备,如要对所创业的市场的进行详细的调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还要考虑经营方式、售后服务、财务管理、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问题,对比较陌生的领域可先找有相关实际经验的人士咨询等等。

参考资料:

[1]朱长风等:《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探

讨》,江苏高教出版社,2006。

[2]蔡克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创业教育》,《求是》杂志,2001.18。

[3]韩力争:《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3。

[4]欧清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

微》,《教育与现代化》,2004.3

王自华、张洁、刘学伶:河北工业大学。

上一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下一篇:构建大学英语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