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10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方案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19 08:36:00

沈阳地铁10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方案设计研究

摘要:在既有2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针对车站埋深大小,换乘功能强弱,受既有2号线车站及区间的限制情况,对既有2号线车站内布置的影响大小,车站施工难度大小,拆迁改移难易情况,对10号线中医药大学站的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中医药大学站的换乘方案,对类似换乘站的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既有线;方案比较

中图分类号:U231+.4

1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铁换乘车站成为线网规划和工程设计关注的重点,其核心就是如何解决换乘方式。因此换乘车站的建筑设计和设备布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沈阳地铁中医药大学站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2车站周边概况

沈阳地铁中医药大学站为10号线与既有2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北陵大街与崇山路的交叉路口。崇山路为沈阳市一环路,道路红线宽60m,在道路中央为跨北陵大街宽20m的高架桥;北陵大街道路红线宽60m,双向6车道,路口附近人行道较窄,其余范围人行道较宽。

交叉路口东北角为4-11层的兰亭宾馆及其门前广场,兰亭宾馆门前广场设有既有2号线中医院大学站A号出入口;西北角为5层的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和绿春江酒店,绿春江酒店靠北陵大街路侧设有既有2号线车站风亭结构;西南角为体育工作队7~15层住宅楼;东南角为5~7层辽宁省中医院及其院内绿地、停车场。(图1)站点周边主要为居民区、学校及医院,客流条件较好,四角客流相对均衡。

高架桥北侧控制性管线主要有管底埋深3.72m的φ1500的排水管、管顶埋深1.9m的φ1200的给水管、高架桥下有管底埋深6.11m的2400×2200的排水管。

2既有2号线车站概况

地铁2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沿现状北陵大街南北向布置,车站位于现状十字路口北侧,采用暗挖洞桩法施工,主体为地下双层三跨圆拱直墙平底结构形式,12m岛式站台,车站顶覆土厚度约8.3m,站中心轨面埋深约20.9m,车站设两组风亭及三个出入口,1号出入口设置在交叉路口东北角的兰亭宾馆门前,2号出入口设置在车站东北角旅游学校宿舍楼边缘,正在实施,尚未投入使用,3号出入口设置在车站西北角,沿北陵大街现状道路设置,四号出入口设置在车站西南角,仅预留侧墙接口条件,尚未实施。在东南角的1号出入口转弯部位预留十号线换乘通道接口条件。车站南侧区间采用暗挖法施工,临近车站部位为标准马蹄形断面,区间顶覆土厚度约16.8m。

图1车站周边及既有2号线示意图

3主要设计原则

车站总平面和空间布局应符合沈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车站所在地区的详细控制规划相互协调,因地制宜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面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最终稳定站位、选定站型、合理控制车站规模。

换乘车站设计,应结合客流特征,统一规划、同步设计,优先采用付费区内换乘的换乘方式。凡两线建设期相近的换乘车站,换乘节点应同步实施;不能同步实施时,应预留换乘节点的土建接口条件。 换乘车站出入口应优先考虑共用的原则,统一布局、节约用地。

4方案设计

地铁2号、10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换乘方案经现场勘察和方案论证与分析,有3种方案可以选择,方案详述如下。

4.1 方案一

车站为地下三层12m岛式站台车站,设置在崇山路高架桥北侧,与2号线车站呈L型布置,车站采用三层暗挖结构,区间下穿2号线区间。共设置3个出入口及2组风亭。3号风亭、4号出入口需占用练车场用地,5、6号出入口和4号风道位于路南侧。本方案区间下穿2号线区间,垂直净距约1.5m,车站覆土约10.7m。

两站通过中部的暗挖换乘通道相连,通道宽8m,长96m,换乘通道需下穿国防科技办办公楼。(图2)

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设备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146m,标准段宽度20.9m,车站站台中心处埋深10.48m,车站总建筑面积:15677.66m2。

本方案车站暗挖,不影响管线和交通,只附属占用练车场用地,且站厅同层,换乘顺畅。

图2中医药大学站换乘方案一

4.2方案二

车站为地下两层12m岛式车站,设置在崇山路高架桥北侧,路口西北角。车站西端将设备用房外挂,需占用部分练车场用地,车站东端风亭和既有2号线车站南端风亭与地面改造建筑物合建。车站长151.6m,标准段宽20.5m,加宽段总宽42m,总建筑面积12115m2,共设置3个出入口及2组风亭,其中4号出入口与恢复建筑物合建。

10号线区间上跨2号线区间,车站占用崇山路部分机动车道,需采用盖挖法,车站覆土约为3.5m。

两站通过半明挖半暗挖换乘通道相连,通道宽8m,换乘通道内需设置楼扶梯。(图3)

该站位对拆迁地块影响相对较小,并且车站可实现与地面建筑一体化建设,但需协调占地情况。

图3中医药大学站换乘方案二

4.3方案三

车站为地下两层12m岛式车站,设置在崇山路高架桥北侧,路口东北角,10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L型通道换乘。

车站长198m,标准段宽20.5m,共设置2个出入口及2组风亭,左端风亭位于桥下,右端风亭需需拆迁妇幼保健院建筑,2个出入口均设置路南侧,北侧出站客流需通过换乘通道至既有1号出入口。10号线区间上跨2号线区间,区间垂直净距约1.0m,车站覆土2.5m。

两站换乘通道改造既有1号出入口,利用1号出入口通道作为换乘通道,1号出入口另设地面厅。

本站位所在区域管线更为密集,施工期间需迁改管线,东端风亭设置需拆迁妇幼保健院建筑物。

图4中医药大学站换乘方案三

表1 换乘方案经济技术比较

受既有2号线车站的影响,2号线区间埋深仅为16.8m,并设置人防段,限制车站的埋深及站位。路口空间局促,限制车站站位及宽度;并且车站工法的选择需考虑崇山路下管线迁改的路径及对两侧建筑的处理,且中间有高架桥,桥桩对车站位置影响较大。综合分析三个方案(表1),选择方案一,即暗挖三层岛式车站,与2号线车站通道换乘。

5结论

本文通过对沈阳地铁中医药大学站的方案分析,在既有2号线中医药大学站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针对车站埋深大小,换乘功能强弱,受既有2号线车站及区间的限制情况,对既有2号线车站内布置的影响大小,车站施工难度大小,拆迁改移难易情况,对10号线中医药大学站的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中医药大学站的换乘方案。

换乘车站设计受既有车站及区间的影响较大,妥善处理好与地面建筑、地面道路、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最终稳定站位、选定站型、合理控制车站规模。希望能给类似换乘站的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刘夏润(1990- ) , 男, 助理工程师, 2012 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

参考文献

[1]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鲍宁.城市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高嵩. 城市地铁换乘枢纽建筑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4]王继山.地铁换乘车站型式浅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9(10):30-32

[5]亢跃华.北京地铁白石桥南站换乘方案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2009(10):38-41

[6]沈阳市地铁十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2

上一篇:房屋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工艺评析 下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