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化痰止咳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12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9 06:51:54

清肺化痰止咳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126例临床观察

急性支气管炎, 是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发热、气促为特点,属中医学“咳嗽”范畴。笔者自2006-2008年,自拟清肺止咳祛痰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文病人均来自我院门诊患儿,全部病例均符合风热咳嗽、痰热壅肺咳嗽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男38例,女28例,6个月~1岁14例,1~3岁20例,3~5岁22例,6~8岁10例,平均年龄4.5岁。病程:1~3天28例,4~6天22例,大于7天16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6个月~1岁11例,1~3岁26例,3~5岁21例,6~8岁9例。平均年龄5岁。病程:13天2~6例,46~天20例,大于7天1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ZY/T001.1-9)》《咳嗽的诊断依据》[1]。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高等院校五版教材制定[2]。西医诊断依据,参照高等医药院校第六版教材《儿科学》[3]。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清肺止咳合剂(威海中医院制剂室生产,100 ml/瓶),6个月~1岁3~4ml/次,1~3岁4~6ml/次,3~5岁6~8ml/次,5~8岁8~10ml/次,每日3次,5天1疗程。

对照组口服麻甘颗粒6个月~1岁0.8g/次,1~3岁1.6g/次,3~5岁3.0g/次,5~8岁3~5g/.次,每日3次,5天1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小儿咳嗽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咳嗽消失喉中无痰鸣音,发热者体温降至正常,体征消失。好转:咳嗽明显减轻,咳痰减少,其它症状、体征均减少。无效:咳嗽与其它症状、体征均无减轻或加重。

4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与总疗效率有显著差异(P

5 讨 论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急性支气管炎多见病毒或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刺激粘膜下的未稍神经引起咳嗽。该病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差,易受外邪所侵,致肺气宣降失常发为咳嗽。小儿阳长有余,阴常不足,感邪多从热化,及易从寒化热出现风热闭肺,邪热稽留,炼液成痰。另外,小儿脾胃薄弱,气不化津,痰易滋生,上贮于肺,壅阻气道,肺气闭塞,肺失清和,肃降失常,故咳嗽、咳痰。根据病因病机,自拟清肺化痰止咳合剂,该方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加减,全方由麻黄、杏仁、石膏、金银花、浙贝母、黄芩、牛蒡子、桔梗、前胡、瓜蒌等组成。麻黄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功擅宣肺止咳平喘。杏仁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共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石膏辛凉,清宣肺热,金银花疏风清热解毒,与前胡、浙贝母、瓜蒌合用,疏风清热、化痰止咳。黄芩清上焦肺热,牛蒡子辛散苦泄,清热宣肺利咽,与黄芩配伍,善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清利咽喉,化痰止咳、与麻黄同用不致发汗太过、与黄芩、牛蒡子同用以防邪伤正。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该合剂较颗粒剂吸收充分、作用迅速、起效快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994,4.

[2] 江育仁.中医儿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0.

[3]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07:

上一篇:会阴侧切口疼痛3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