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创造,劳技课的核心任务

时间:2022-07-19 05:36:04

教会学生创造,劳技课的核心任务

摘 要:本文认为,劳动技术教育课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自己的学科价值取向。但是,劳技课的“创新”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又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或发明家的那种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由“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结合衍生出来的“创造能力”。本文试从生活实际、推断想象、问题设置等三个角度谈谈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权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劳技课;创新;生活;想象;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60-2

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对于中学生而言,“创新”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又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或发明家的那种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一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由“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结合衍生出来的“创造能力”。那么,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很好,要想使他们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有所创新,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他们内在的自主参与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兴趣的激发,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后,设置一些相关的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生《用可乐瓶制作花篮》一课时,笔者首先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些课前制作好的花篮,有漂亮的笔筒,有精美的花篮,更有可爱的小姑娘等。在让学生观赏时,笔者还配以优美的音乐。在此情境下,学生不仅看到了美丽的作品,还听到了动听的乐曲。他们顿时睁大了眼睛,发出了惊叹声,注意力也一下被吸引住了。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讲知识,通过知识的讲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告诉学生这些可爱的作品都是老师用可乐瓶制作的。学生听后感到十分惊奇:可乐瓶怎么会变成如此精美的花篮的呢?趁此机会告诉学生们,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创新就在你我的生活中。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生活中不知道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常常对熟悉却又了解不深刻的事物与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就是很有创新意识的,甚至还有科学研究价值,比如牛顿对苹果下落现象的思考,贝尔发明电话机,初中女学生发明拔棉器等。仅对问题好奇还不够,教师还要及时讲解与引导,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最后让学生比比看谁做的与众不同,谁的设计更好,谁更有审美价值。长此以往,学生发散求新的思维就养成了,创新意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由此及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中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只有创新的想象,才有创新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之迸发出智慧和创造的火花,促进其生命发展。但是,想象不能凭空乱想,否则想象就便成了空中楼阁,虚无缥缈。因此,想象需要救助一定的物象,由此及彼,由实到虚。

例如制作“写字台模型”时,教师尽量不要多讲设计要求,要尽量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描绘;但也不能让学生随性而发,胡思乱想,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想象,主要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看是否让这个模型更加精美实用。在上如何制作“写字台模型”一课时,笔者就先制作了一个圆状的写字台模型”,然后让同学们对其修饰打扮。有的同学将小柜子按了隔层,有的同学按了锁,有的同学用吹塑纸包装,有的同学用彩色图案包装,大的小的,各有各的特点,都有可取之处。在作品展示及同学评价时,教师要隐身为“观众”、“听众”,尽量少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评判权交给学生。这种平等气氛的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各种奇思妙想也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绝不能“以虚击虚”,天马行空,而应该有所凭借,借助大自然的风物,借助人类的杰作,借助自己的真实生活。正如奥地利哲学家所说:“如果你的日常生活似乎是乏味的话,那么就不要责怪它;责备你自己吧,责备自己没有诗人那样的想象力,以唤起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因为对于一个创造者来说,没有贫乏这回事,不存在无足轻重的贫乏之地。”

三、设置超常问题,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创造性潜力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纵观世界文明史,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劳技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在实践操作中创生。劳技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展开。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操作,否则操作就成了“抄作”,无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过这个“问题”得要问得有水准,有质量,尽量做到超常规。

比如在《纸的种类》一课中,笔者在介绍“牛粪纸”时,同学们都笑了,他们很好奇:什么是牛粪纸,难道它是牛粪做的?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用来干什么的呢?制造它的原料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统统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找答案(提示:可以去图书馆查参考资料,也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当然更可以去市场上进行实际调查等),并要求在下次上课时最好能带样品来。结果,第二个星期的劳技课有很多学生真的带来了样品,而且都很有成就感地回答了上述问题。尽管有的学生做法很离奇,笔者还是赞扬了他们。创造型的人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并要认真地对待,因为学生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对于那些异想天开的学生的言行不要予以批判,而应鼓励其多尝试,多创新。

然而,劳技课并没有就此结束,笔者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超常问题:牛粪纸的颜色和牛粪差不多,表面有纹路,有好多书籍包装纸都用牛粪纸,人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粗俗”纸呢?这个问题尽管超出了劳技课的范围,属于超常问题,但是,笔者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生活,只有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关联起来,在生活中发现充实意义,如此知识才有价值与意义,正如英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怀海特先生所说:“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尽管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是它也有独持的要求,那就是让学生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的知识、技术、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笔者认为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因为它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永不衰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也是素质教育进内涵发展的必然趋势。劳动技术教育课作为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教材内容、课堂创生等含有大量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只要我们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的潜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与学相结合,坚持指导与训练相结合,笔者认为我们的劳技课也能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和宝华.初中生物创新教学三法[J].教育革新,2007(04).

[4]罗明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5]王国桥.初中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学习(下),2011(10).

上一篇:追寻和谐体育 构建和谐课堂 下一篇: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