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好中学历史课

时间:2022-07-19 03:50:02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备好中学历史课

作者简介:史平(1971-),男,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安文理学院历史系教师,硕士,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为适应时展的需要、社会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备课方式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新型备课课前要备教材,要备学生,要准备有预案的教学方案,要提高教师的备课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课程改革;备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为适应时展的需要、社会变化的要求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在新课程改革中,十分强调学生在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等要求。与此同时,新课标分别从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质量源于教师的备课质量。新课程的备课方式对传统备课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001年,陕西省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迄今已有10多年了。笔者曾在西安市临潼区支教一年,通过切身体验及与当地师生的交流,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备课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

一.传统备课方式的表现

笔者曾在中学有过八年的教学经历,对中学的备课方式深有体会。在中学,教师共有两本教学资料。一本是教科书,一本是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极为详细,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解析、教学建议和课后习题解答。有的老师就在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参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基本没有变化。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将“教案”改称“学案”,没有教后反思、二次备课等备课要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把备课当成了一种形式。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有些教师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自己参与,注定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对备课的新要求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备课作为课题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备课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

1.课前准备要备教材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此外,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定要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准备要备学生

新课程备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价值。从而实现以人为本、教为学服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下,教材由原来的“教本”变成了“学本”,是学生的学习工具,是获取自主学习的知识信息和课外资料的读本,也是指导学习的工具书,它的重要功能是指导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自主性学习。新课程不仅把学生当做核心的学习要素和学习主体,而且把学生当做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以及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这种可贵的资源,不能固守教材,执行“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教学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历史学习的积极态度,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历史打下基础。笔者在支教时,常常会考虑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感到要变过去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潜力为主要任务。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史实和精彩的表述,给学生再现一个鲜活的历史场景。这对于改善课题教学的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对于初学历史的学生,可以采用新颖、生动、富有启发的语言或故事来导入新课。课堂导入可以起到酝酿情绪、集中学生精力、带入情景的作用。好的导入会使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导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讲故事、讲热门话题、通过歌曲、诗词等方法。导入之后,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讲课时要尽量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能调动学生情绪,鼓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要深挖教材,用丰富新颖的史料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3.要准备有预案的教学方案

新课程要求要以学为主,教服务于学,要准备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即时性变化,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现实表现要能灵活应对。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固定程序,保证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和行使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利。这样就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课堂是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见解、和价值取向会发生交流和碰撞。当学生就课堂内容发出质疑,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现场能解决的就在课堂上解决,如果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可以留到课余或者条件成熟时再解决,不能简单的布置课下研究,然后不了了之,这种备课正是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表现。重视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的思想会让学生感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能解决还是不能解决的想法,只要提出来都是由价值的,都会受到老师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思考潜能就会迸发出来,也就会加入到新课程所说的自主研究学习中去。

4.教师要提高备课素质

新课程从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备好一节课,教师自身学识水平是关键,对于农村中学老师,更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平时需要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资料: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教育部,2001年

上一篇:寻求计算教学中的“法理相容” 下一篇:初中物理实验及其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