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意象·品意境·悟意趣

时间:2022-07-19 03:35:53

摘?要:意象是诗歌教学的“牛鼻子”。通过意象描述诗歌展现的画面,感受诗歌营构的艺术氛围;利用意象领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意旨;挖掘意象的内涵,深入理解诗歌意蕴。这样,诗歌教学便可以获得语言感悟和审美培养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意象;画面;情感;内涵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我向学生推荐阅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感悟:“原来所谓大诗人也不过如此,诗集里的字我都认识,所以我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把这本书读完了。”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愤怒:泰戈尔的诗歌文字简短,却意蕴深刻,情感真挚,岂是半个小时能够感悟的?同时我也感到非常的迷惘: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阅读诗歌,感悟意蕴呢?

曾经读到北大教授、著名评论家袁行霈关于诗歌鉴赏的几句话,颇受启发。“语言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的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象上,得意妄言才是诗歌鉴赏的法门。”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因此,诗歌寄托的情感、蕴涵的意蕴,都可以通过意象传达出来。

据上所述,我尝试着引导学生从分析意象入手,进入诗歌营造的艺术空间,通过意象描述诗歌所展现的画面,领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意蕴,把握诗歌旨趣,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和享受,使诗歌阅读走出尴尬境地,获得语言感悟和审美培养的双赢效果。

一、抓住意象,描述画面,感受诗歌构建的艺术空间

例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气清新自然,色调峭拔深邃,它汇聚了凡十一个意象,并以特定的抒情结构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互补型的意象系统,相得益彰。在这种意象状态之中,每个意象除了具有自身的含义之外,又染上了深沉的整体效果,虚实相生。所以我先让学生反复阅读全词:感受28个字描述的种种景物。将各种景物一一罗列出来,学生便很快获得了清晰的印象:干枯的藤萝、苍老的古树、归巢的暮鸦,在落日的余晖中难隐灰暗的本色;古雅的小桥、清幽的流水、炊烟袅袅的人家,一派幽雅恬淡的景象;荒凉古道、萧瑟西风、嬴瘦老马,平添无限哀愁。接着让学生边配以音乐,边展开想象,将一个个意象连缀起来,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天涯游子断肠图”。于是产生了这样饱含深情的描述:“深秋的黄昏,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漠漠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回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古朴小桥,远望见溪边的几户人家已升起冉冉炊烟,然而这时太阳已经西斜,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凄冷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品味这些言外之意后,该诗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沉的思想感情便清晰地定格在学生头脑中。

除了用语言进行画面描述之外,“读诗作画”更是可以通过意象将诗歌的形象性特征体现到极致,寻找到感受诗歌艺术氛围的捷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杜甫的《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步骤如下:有哪些形象?请勾勒物体轮廓;各种形象的色彩如何?请分别着色;哪些形象是动态的?请工笔描绘其形态;画面的背景是什么?主体是什么?请组合。这样,化诗为画、绘画助解,读读古诗,画画图画,评评图画,说说画意,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兴趣盎然,理解诗意也就更加透彻、深刻。

二、利用意象,领会情感,把握诗歌表达的主要意旨

寓情于景的诗歌,往往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曹操的《观沧海》就是这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描绘的是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而实际是在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诗人更加激起要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含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这首诗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正是这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风度与胸怀的展现。教学这首诗,我让学生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进行朗读,寻找最佳朗读方式,最后大家公认慷慨激昂的语调最适合本诗。我便顺势引导学生以慷慨激昂的语调高声朗诵。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雄浑气势和豪壮情怀。

三、挖掘意象,探究内涵,感悟诗歌内隐的意蕴

诗歌形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在有欣赏能力的读者身上常会激起潜在的创造力量,获得新鲜、亢奋的感觉,诱使读者全身心投入,得到强烈的艺术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通过感知和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获得美感,获得创造性阅读的乐趣。对此类诗歌,教师分析语言不能只讲表层含义,而应当指点学生力求想得深些想得远些,这样就会获得“绕梁三日”的效果。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可谓“明白如话”,单从语言方面进行教学,似乎没有多大嚼头。然而诗歌所反映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和情感意蕴却是深厚的、沉重的、耐人寻味的。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引发联想、想象,创造出一个神奇、富足而又自由的天上街市。如果阅读的层面仅停留在此处,势必不能对诗歌进行到位的解读。因此,引导学生沿着诗人想象的轨迹,透过文字组合的意象,感受诗人内心的思想情感及其体现的社会情感,才能达到解读诗歌的真正目的。天街珍奇的物品,是“世上没有的”;民间传说中饱经磨难的牛郎织女,却能在“浅浅的天河”两岸自由来往。不妨引导学生深入一层探究:诗人为什么要作如此奇特想象?细细揣摩,不难发现:诗中描绘的景象与当时“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形成的强烈反差,正是诗人内心执著追求的具象。诗人反复用“定然”“不信,请看……”的语汇句式,似乎刻意让幻想成真,由此透露出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多么炽烈!再进一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还可以获得更为深广的认识:“五四”高潮之后,大批爱国知识分子面对美好憧憬的破灭所产生的苦闷伤感,以及在困苦中依然执著追求的崇高精神,深深震撼读者的心扉。这些高品位的精神元素也必将在学生心目中镌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综上所述,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笔者认为应当在进行语言分析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意象去想象画面,感知意境,领会感情,体味主旨,这不失为感受诗歌艺术魅力的一种途径。最后,在诗歌阅读和教学中,让我引用泰戈尔的诗歌来自勉:“你默默地微笑着,不对我说一句话,但我感觉,为了这个,我已期待很久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上一篇:巧用“四步逐层扣读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议论... 下一篇: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