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秋之南粤风情

时间:2022-07-19 03:01:58

戏服――电视剧或者电影里,演员们穿着它们上演爱恨情仇。戏外的人都是关注戏服的漂亮与否或者是穿在这个演员身上效果怎样,戏里的人也只顾着穿了,却不会去想这么漂亮的戏服来自哪里。而演戏出身的秋叔则一边开了个店铺,一边自学设计戏服,他的戏服惹来很多人士的捧场。

独特构成:对戏服如对孩子般的情感

成功要素:技艺上几近苛刻的精益求精

戏服就像自己的孩子

戏服的设计制作是一件很繁琐又很费心机的事,愿意花心思去钻研这门民间手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秋叔从正式入行到现在,一晃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采访过程中,秋叔不停地拿出他珍藏的图案精美的戏服,还有一些设计书,一一给记者说解。秋叔对戏服设计的热爱和钻研精神可见一斑。

对于爱好“私伙局”(粤剧爱好者组织)的老一辈人来说,秋叔绝对是一个爱粤剧戏服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的人,他在戏服里倾注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感情。

秋叔姓黄,名庆秋,今年68岁,是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委员,又是广州和香港龙凤戏服工艺中心经理。秋叔本来是演戏出身,并不搞戏服设计。他原来在香港居住,做演员。由于对粤剧感兴趣,1952年秋叔在香港正式进入粤剧这一行,5年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大陆。不久由于开始,秋叔没法演粤剧了,只好转行,先在广东罐头厂打杂了一段时间,然后又转去广州市德城街做街道工业。在德城街的工作,可以说是秋叔以后发展的转折点。

1979年改革开放,德城街因地理位置接近旧时做戏服的状元坊,所以,一些人打算在德城街成立一个状元坊戏服厂。在选厂长的时候,大伙一下子就想到了搞粤剧出身的秋叔,顺理成章,秋叔就成了戏服厂的厂长了。不少爱好“私伙局”的香港人觉得内地东西物美价廉,就纷纷跑回内地买戏服。香港人喜欢价砍价,不少客人又是秋叔的粤剧老友,即使在价格上只减少几元钱,他们也觉得秋叔给了老朋友面子。

但是毕竟当时内地市场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就是减少这几元钱,秋叔也得向领导请示。秋叔说:“等请示批复下来,猫都睡着了(意思是等候批复的时间太久了)!”时间等久了,客人也不满意,于是渐渐就不来了。秋叔做着做着,也觉得很没意思,这心气儿也沉闷下来。于是1979年底,秋叔把心一横,从厂里跳了出来,自己单干,成立了广州龙凤戏服厂。

从厂里“跳槽”出来后,秋叔心里并不好受。因为办龙凤戏服厂需要资金,需要人才。在资金方面,秋叔一个人资金有限,就找来了亲戚朋友,两三个拍档合伙,凑了一笔钱;人才方面,由于当时懂设计刺绣的人不多,包括秋叔自己,连初期的设计、图案等都不懂,秋叔只好硬着头皮上阵,靠自己努力,一边实践一边学。

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并不容易。初期为了获得开发灵感,秋叔大江南北转了一圈,到过西安、上海、苏州、扬州、广西等刺绣有名的地方,他和当地老师傅们聊天、吸取经验,收集好看的戏服成品和各种各样好看的图案。回来后,秋叔吸取别人的精华为自己所用,设计出的东西很有广东的韵味。因为对戏服无限的热爱,不久拍档离开后,秋叔就在龙凤戏服厂挑起了大梁。

秋叔一边介绍他视若珍宝的事业,一边把自己收藏的最爱拿出来给记者看。其中一块真丝上面绣着五尊佛像。每尊佛像只有七八厘米高,但佛像人物栩栩如生,眼睛、鼻子绣得都很精细逼真。“这就是五佛,是广州作古的老戏服家做的,你看五官多精美!”说到自己这一行业,秋叔眉飞色舞。两三本厚厚的图案书,秋叔如数家珍,一页页介绍里面的设计,神情幸福而骄傲。秋叔翻书时显得很小心,像是怕把什么东西打破似的。那几本厚厚的图案书虽然开始发黄了,但是书本一点折痕都没有。秋叔说,搞这一行,必须全心全意,要多研究,尤其要研究人们喜欢哪些花色。他说,你看现在的香港人,穿戏服都很讲究,千变万化的,因为他们有电视剧的古装戏参考,但完全将古装戏的服装用在粤剧上,不够美观;电视剧又不像粤剧舞台,所以就得花心思将两者结合起来,把戏服设计得更加独特好看。

秋叔的幸福和忧虑

秋叔的手绣戏服价格很高,一般出口美国、加拿大,许多人还拿来收藏,非常高档。

刚开始时,秋叔厂里的戏服几乎全都是苏绣的。一般粤剧戏服绣工分两种:苏绣和机绣。苏绣就是手工绣,很受人们欢迎,但是绣好一件戏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一年下来也就是十二三套。而需要的客人很多,戏服供不应求。戏服厂只好采用手工绣和车绣相结合的办法。经过试验,秋叔逐渐发现车绣的戏服虽然精细比不上手工,但也不错。秋叔说着又拿出两件戏服给记者比较,苏绣花纹比不上车绣的整齐划一,但要精细得多。

戏服花样好看,客人又喜欢得不得了,戏服价格自然会偏高。谈到秋叔的收入时,秋叔呵呵的笑而不答。他说,他的收入是长期性的,不是按月算。比如一个顾客来订货,并不是一个月就能完成,而是按订单顺序做。有时一个月有两三万元的货,有时只有一个顾客,而好的时候可以一个月赚16万元人民币。

秋叔笑着说,龙凤戏服厂的戏服让客人很满意,所以很多时候是做回头客的生意。怎么样使得顾客成为回头客?一方面是戏服图案花样特别,又和传统结合,比如梅花、、龙凤等。但这些图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龙凤,现代龙凤很具体,人们一看就知晓;而古代龙凤设计则显得抽象,线条简洁。另一方面,又要和客人要求相结合,以他们所提的要求作为参考。一般情况下,客人都会很认真尊敬地征求秋叔的意见。

生意做大了,按理说秋叔已经没有什么烦恼了,但现在秋叔正在为他的传人而发愁。秋叔说,中国民间手工艺传统是不可失掉的。他的手艺很值得自豪,不光可以让演员穿戏服唱戏,还可以让外国人拿来收藏,为国人特别是广州人挣足了面子。

秋叔早几年前曾经收过徒弟,但最后对他们很失望。其中最好的一个学了四五年之后,就自己单干,搞戏服加工去了。秋叔认为四五年的时间学习戏服设计然后就开戏服厂,从商业角度来说是够了,可是要说学到精髓,将功夫学到家,那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学了几十年,都还一直在学习,更别说刚入行的年轻人了。秋叔说,有时候,做商业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秋叔出名了,很多人拿着报纸来找他,要拜他为师,可是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是真的出于对这门艺术的爱好,而是出于生计,主要还是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秋叔感叹:“学几年就单干去了,这样的徒弟我不敢收啊!”现在戏服设计悟性高的人不少,但秋叔担心他们不是自己人,学好了不会安心地跟着自己。

秋叔有两个女儿,原先这两个女儿也跟过他一段时间。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整天画来画去,感觉就像是在老人院里,郁闷得要命,最后两个女儿也就都放弃了。现在她们一个在国外,一个在香港,都做别的事情去了,工资也很高,秋叔也就不强求她们来学自己爱得要命的事业了。秋叔心目中的徒弟要有过人的资质,一方面要有创造的灵气,还要肯好好地学,并且必须要有兴趣。如果兴趣不浓,那就不行。秋叔认为戏服设计到底是民间艺术,要精益求精。除了传统设计,还得研究佛教、道教等各方面知识,要拓宽思路。就像以前的徒弟,发展前途是有的,商业能力也不错,但设计的能力差一点,一般的设计做得出来,但论更深厚的功夫就不行了。

秋叔很想将戏服设计这一行和自己的厂子发扬光大。这样就要从很多方面来考虑,一是考虑培养人才,二是考虑资金问题。目前龙凤戏服厂的分布是,广州大同路一家,中华广场有一家,香港有一家。秋叔想着暂时找不到徒弟倒也没有大碍,厂里几个固定的职工,他们在厂里呆了很多年,他认为这几个人都很可靠。万一自己不能干了,这几个人还可以将厂子维持下去。只是这几个固定的职工,创造力方面还不够,只能贯彻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所以他很渴望找到一个有缘的好徒弟。

“戏服这个行当其实也是很精彩的,但是要想学好还真是要狠下工夫。”看得出,秋叔眼里流露着他的幸福和忧虑。

上一篇:你签定过协议吗? 下一篇:王迟之芝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