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

时间:2022-07-19 02:10:52

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

年初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一手抓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改革创新;一手抓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稳定增长。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发展整体呈现结构优化、稳中求进、进中求质的态势。

发展质量在调整疏解中提升

坚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瘦身健体,在调解疏解中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调整疏解工作有序推进。增量控制力度持续加大。严格执行2014年版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自2014年7月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涉及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6900件。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2015年版禁限目录加紧制定。存量疏解效果显现。一批具有广泛共识的重点任务进展加快。上半年关停退出185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金五星服装市场、西直河石材市场等市场60家,改造提升10家。北京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城市学院等市属高校疏解方案已经确定。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儿童医院、朝阳医院等近50家医疗机构与河北6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

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人员和资本金落实到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已经上报,京唐等4条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紧进行,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初步完成了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生态空间治理深入推进。会同河北省编制完成曹妃甸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投资公司组建完成,设立京冀产业发展基金,首期50亿元资金已经到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制定完成。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人口规模调控取得进展,实现增速和增量双降。

经济运行平稳,效益质量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5.9亿元,增长6%,服务性消费额增长9%(1―5月),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3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6.7亿元,增长5.3%,逐月回升。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增长1.2倍,境外投资36.9亿美元,增长3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542.8亿元,同口径增长12.7%,金融业、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完成财政收入增长19%以上,高于二产增速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7%和7.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7万元/人,同比提高1.5%(1―5月),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41%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累计上涨1.5%。总的看,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本市经济增速企稳、符合预期。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新设立科技型企业3.3万家,同比增长29.5%,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39.8亿元,增长6.1%。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开展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等70余项改革试点,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6万亿元,增长10.2%(1―6月),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移动互联、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收入占80%。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技术收入20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十百千工程”企业总产值占示范区的44%(1―5月)。优势产业发展提速。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4%、12.5%、1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24.7%(1―5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4.8%;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占比由2013年的43%提高到49%。按照“调粮、保菜、节水”方向,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头良好,生态价值和富民功能提升。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加快发展。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实现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全市收入比重达到48%,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3008.6亿元,增长42.5%,增速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1―5月)。金融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达到2637家,上半年累计成交1062.5亿元,同比增长49倍。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四板”市场)新增展示企业296家,挂牌企业27家,登记托管企业138家。全市40家要素市场实现交易额2.2万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成交金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倍,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综合试点加快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P2P网贷平台数量超过200家,约占全国的1/10。大众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制定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加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的意见,首批认定了36氪等25家“北京市众创空间”,全市各类孵化机构超过150家,入驻企业超过9000家。全市发生创业投资案例516起,同比增长1.5倍,投资金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案例数和金额均占全国的1/3。北京中资银行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1484.3亿元,同比增长21.1%(1―5月)。全市新设企业10.3万户,同比增长20.9%,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增长75.3%。

重点领域改革迸发活力

紧紧围绕激发市场活力,细化分解到2020年的16个方面306项具体改革任务。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制定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意见,公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实施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核准事项减少65%,区县核准权限占比提高到72%。朝阳、通州、西城、石景山等9个区县已正式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企业办理各类证照的时限由近30个工作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开放型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获批,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六大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在税收、海关、检疫、外汇等领域推行分类监管创新举措,效率大幅提高,六成出口退税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国资国企改革“1+N”制度体系,加大一级企业调整重组力度,市属企业利润增长15.3%。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出台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新推出136个鼓励社会投资的示范项目。前三批187个试点项目有近130个项目已基本落实社会投资来源,吸引社会资本超过1300亿元。兴延高速公路和顺义区餐厨垃圾处理厂PPP方案正式获批。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3.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40.8%,其中交通领域民间投资增长2倍。稳妥推进价格领域改革。修订完成《北京市定价目录》,政府定价项目减少56%。落实国家药品价格改革意见,除品和第一类外,全部实行市场调节价。积极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实施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产品阳光采购方案,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体育、养老领域改革。实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意见及高考改革和中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方案,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快学区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抓好申办冬奥会和筹办世界田径锦标赛“两件大事”,研究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地方实施意见。出台关于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实施城市管理试点。通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深入实施,大兴、平谷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正加紧编制。石景山国家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加强8个执法部门的综合管理,制定权利清单,大部分职权下放到街道,提高基层执法力度和效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出台《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口径预算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现结余结转、转移支付、国库存款等方面的统筹。率先试点实施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举措 下一篇:对靖边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