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物理ID?

时间:2022-07-19 12:33:27

小米手环,物理ID?

“我们先做极致的产品,再定极致的价格,要做到单品爆款。”

这句话出自“小米手环”制造商华米科技创始人黄汪之口,《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不禁好奇追问:“你是不是被雷军洗脑了?”

如今,华米科技深深刻上了小米的烙印。2013年底,黄汪创立的华恒电子,正努力推销自主研发的一款手表“Z Watch”,这款产品率先进入了雷军的视野。之后,华恒电子与雷军创立的顺为基金共同出资组建华米科技,在安徽合肥立业的黄汪常驻北京,时常出现在小米位于清河五彩城的办公区。

加入雷军系后,黄汪2014年的代表作就是79元的小米手环,该产品在8月16日正式发售,号称销量100天便破百万,紧接着,未满周岁的华米科技获得高榕资本领投,红杉、晨星、顺为跟投的3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3亿美元。“赶上好时候了”,黄汪很谦虚,可小米手环“物理ID”的野心不小。

向雷军砍价

很多人将华米的故事解读为小米非常强大,已足以聚合整个生态链条。实际上,得知雷军的投资意向时,黄汪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回去考虑了整整一星期。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历史包袱”。黄汪在2014年前不太有名气,但其创业的时间早,上个世纪末打造了华恒电子,制作软硬件开发工具,曾是MP4、GPS导航仪、PDA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解决方案提供商。2013年,黄汪开始做内嵌投影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即Z Watch),两个产品的成绩都不错,前者曾在国际上获奖,后者是国内两家量产的智能手表之一,据说月出货量在1万台左右。黄汪之所以犹豫,因为雷军入股的条件是,华恒电子彻底转型,专注在智能手环,砍掉其他所有的业务,这甚至会涉及部分裁员的问题。

犹豫了一个星期,黄汪决定看准方向,就要赶紧转。华恒电子一直处在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的状态,要考虑成本、利润,接受雷军的投资,意味着公司不用只靠利润维持,能够尝试不计较成本和价格,打造一款冲量的产品,先在消费者手上占据一个位置,再围绕这个位置建立或者嵌入一个生态挣钱,这就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制造企业的本质区别,雷军的介入,实际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获得富士康这种级别的代工厂帮助,在营销等领域,又可以借力小米的支持。

黄汪再度找到了雷军,他提出了自己的价码:入股后,关键的几个智能可穿戴产品都要由华米主导,雷军不能朝三暮四。

在黄汪看来,华米吸引雷军的不只是智能手表,而是在硬件产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手环是一个全新的硬件产品,只有在硬件领域深入耕耘过,才能有效控制这个产品。”

举例来说,续航能力是当时市面上的手环产品最紧要的瓶颈,而续航能力与电池容量、蓝牙芯片、传感器等都紧密相关,需要权衡考虑,而市场上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大概有20种蓝牙芯片和20种传感器,怎么搭配实现性能和功耗的平衡就是一个课题。华米成立不久,马上初步筛选出了5种解决方案,又用了2个月的时间剔除了3个方案,最后拿出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方案,以及一个备选方案,进而较短时间实现量产,这全靠平素在硬件上的积累。雷军之所以愿意为这样的团队埋单,也符合其“快”和“专注”的经营哲学。

“手环”再定义

如今,黄汪的经营哲学已被雷军同化,“用最好的材料做最极致的产品,卖出最便宜的价格”是他最乐于表达的句子,单品爆款是其推崇的竞争法宝:“大家都在谈大数据,你销量都上不去谈什么大数据?起码得卖上几百万、上千万,有一定用户活跃度才谈得上积累数据,然后再做一些事吧?”

但是,小米手环的价格固然便宜,产品远远称不上完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手环可以简单测算人体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但是只要稍微复杂的运动,比如拳击,就没办法准确测量。更明显的缺陷是,无法测算摄入的卡路里,假设一个用户有减肥需求,只了解运动消耗的卡路里,很难实现减肥的效果,更何况消耗的数据其实不难查到,手环不是必需品,有用户甚至反映佩戴出汗导致皮肤过敏。

根据黄汪的解释,对更复杂运动的测量和其他功能的加入,会是今后手环研发的方向,比如增加运动模式,这牵涉到软件层面的积累和算法。至于用户的减肥方案等具体的应用,黄汪认为短期内这些不是华米的重点,“我们不是医院,现在重心要掌握用户的数据,在用户愿意的前提下,根据数据为他们寻找合适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手环的核心功能就是测量,围绕手环本身应该有一个开放的生态”。

黄汪认为,不妨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小米手环“到底是什么”。定位手环是运动附属产品,实际上部分源于最早推广智能手环概念的企业是耐克,于是,大量用户认为手环最基础和核心的功能就是运动辅助。从小米手环销售的经验看,购买的大多数用户是小米手机用户,使用手环的初衷也不是监测运动和睡眠,而是手机的解锁,运动只是增值服务。

黄汪告诉《21CBR》记者,现在传统智能手环的定义过于狭隘,本质上应该是一个人人都可以随身佩戴、无需摘下的物理ID,甚至在将来的形态未必就是手环,可能是项链,甚至嵌入到人体内部。围绕这个“物理ID”,可以展开非常多的应用场景想象。

比如华米正和第三方合作研究一个台灯项目,用户戴着手环回到家里,蓝牙台灯可自动亮起,入睡后,蓝牙台灯自动熄灭。实际上,使用场景不局限在家里,用户可戴着手环去商场刷电影票,进行小额支付,等等。未来的“手环”有机会成为和手机类似的中心,其优势就是轻薄、续航,操作更简便,继而嵌入到各种智能生活场景,作为一个“开关”或者“标识”。

现实比较骨感,手环到底能不能成为理想中的物理ID,有待观察,世面上的手环并没有砸中普罗大众的“痛点”。奇虎360副总裁、360儿童卫士手表项目负责人沈海寅告诉《21CBR》记者,圈子内流行这样一个理论,衡量一个产品是否足够刚需,可以看用户离开家,走出家门,发现产品没带,是否愿意回去取,“世面上的手环类产品,大同小异,没有到戴了就离不开的地步”。黄汪称用户活跃度比同类产品高出许多,但不愿透露数据。参考产品在某商城的用户评价,性价比是用户最肯定的地方,但功能单一、测量精确度待加强是比较主流的评价。

雷军在最近一次小米生态的谈话中,将手机(平板)、路由器(包括盒子)、电视定义为小米核心,其他硬件投资是“增强小米手机的竞争力”,小米手环的地位并不显要。要真正成为用户的刚需,打造“独立”的天地,小米手环路还很长。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体育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探讨 下一篇:有色金属冶金生产企业节能降耗的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