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探究

时间:2022-07-18 11:09:50

[摘要]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一扶贫开发方式的新思路将对重庆扶贫开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重庆由于自然、地理、文化、历史等原因,扶贫开发周期长、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扶贫开发任务健康。目前重庆扶贫开发还存在扶贫对象不准、针对性不强、扶贫低效粗放等问题,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如何实现大力有效扶贫,文章将进行探析。

[关键词]精准扶贫;“五位一体”;互联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27

1存在的问题

11由于政策盲普而造成的逆向选择

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在扶贫攻坚过程中,由于政策指向模糊,对于扶贫工作按行政区域划分,不细分区域内贫困人口至贫类型,而进行同一扶贫方案。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生计资本不对等情况,使那些获取信息较弱,资源整合力较差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及时申请到对应扶贫资金及相关资源,而被那些相对有一定知识,有一定资源整合力,同时有较好的信息来源的非贫困人员获得政策扶持,造成“扶贫”变“扶富”的结果。对获得政策扶持的那些非贫人员在获得更多资源和致富的同时并没有更好地带动扶贫的进一步扩展,没有起到扶贫好的示范效应。

12由于政策目标偏差形成非造血型扶贫模型

扶贫政策的目的是在给予贫困人员或团体较好的生计资本的同时,使他们增强对生计脆弱性和风险的抵抗能能力,从而实现造血型生存模式。这种模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贫困选集中,选择部分人员或项目进行政策支持,由这些受支持人员和项目带动其他贫困人员脱贫。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政策目标不精准,扶贫工作仍旧在“应扶尽扶”和“应保尽保”模式下徘徊,使得受支持贫困人员仅仅是受到短期供血式的帮扶,而无法达到自我造血型脱贫的效果。

13由于生计类型未被细分,扶贫针对性欠佳

扶贫部门将扶贫业绩主要着眼于贫困人口的减少,而统计量往往在一个时点上,因此,在扶贫过程中,主要从整体贫困人口下降出发,而未对贫困人口进行系统的生计类型的细分,使扶贫政策出现错配情况,在投入大量资金的情况下,短期内降低了贫困人口数量,但从长期而言,贫困问题在这些地区反复出现,无法根除。

基于以上三点,2014年我国扶贫系统的新工作机制和工作目标被界定为“精准扶贫”,该扶贫模式定位为“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其核心内容和理念通常被归纳为“扶真贫”和“真扶贫”(左停等,2015)。

2对策建议

21“互联网+精准扶贫”

扶贫,要精准,笔者要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打破原有的“定格”扶贫模式,从思维上将扶贫思路发散,但是,不能乱扶贫,要弄清谁是真正的贫困户,要精准。所以,我们就要摸清家底,将工作做细致,必须从贫困县、镇、村一直到贫困户,从上而下,把基本情况建档造册、录入电脑,并入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大数据管理。再者,将数据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扶贫资金要扶贫到位,做到应扶尽扶,用到刀刃上,不能乱撒网。

22精准扶贫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

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管理上,政府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管,扶贫项目的审批管理权限要下放到区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区县”制度。在项目上,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具体落实扶贫项目。再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扶贫工作机制,努力创建地区、部门联动的扶贫工作机制。

23创新扶贫方式,探索“五位一体”精准扶贫

重庆市已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其中有部分贫困人口都是因病、因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都是脱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虽然贫困人口总量不大,但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尤其是对于因病、残和无劳动能力所致的贫困户,长期贫困导致他们没有积蓄,产业扶贫也行不通,在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帮扶空间也很小。对于这部分贫困人群,我们探索“互联网+政府+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即银行以基准利率放贷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带资入企,委托企业经营,企业向贫困人口发放固定受益金,实现脱贫目标。“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中,互联网、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缺一不可,其中政府是主导,主导模式落地、扶贫政策和风险控制;互联网是搜索引企、对比配对工具;银行是让利的主力;企业代贫困户偿还本息并支付扶贫收益。

根据测算,建议以如下方式操作:银行以基准利率放贷给贫困户每人5万元(三年期)。政府主导贫困户和银行考察选定的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将贷款转由企业经营使用。贫困户不参与经营和分红,只享受固定受益金。

企业负责在三年内分期分批偿还完本息。与此同时,企业首月付给贫困人口800元,以后每月支付2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稳定增收3000元,连续三年稳定收益,实现脱贫目标。

3建立完善精准扶贫体制和机制

第一,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主要是财政兜底,随着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贫困时时刻刻存在,因此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一是建立健全教育扶贫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贫先治愚,先开发人的思想,授人以渔。从宣传教育入手,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建立扶贫资金监督机制。通过阳光操作,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要加强外部监管,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三是加大对贫困地区低保的转移支付机制。在有些贫困地区,要将低保、扶贫政策二者衔接,以消除和预防贫困为目的,使各类贫困人群在政府专用资金支持项目中真正受益。

第二,高度重视“互联网+”,构建大信息网络支撑体系。一是要建立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把精准扶贫从村、户、到人的基本信息和社会帮扶信息实现点对点对接,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有效;二是更精准地识别贫困村和贫困户;三是建立政策支持信息体系。

第三,健全“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着力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门路不宽、渠道有限的问题。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坚持“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一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引进和支持发展楠竹精深加工、食品加工、茶叶加工、中药材加工、旅游商品加工等农(林)产品加工企业。鼓励贫困户与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关系,鼓励农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将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加工移植到乡、村,带动扶贫对象就近创业就业。鼓励农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二是积极为贫困户提供生产资料、种苗(子)。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主选择相结合,分年度制订产业发展计划,明确主推品种,为贫困户优先免费提供化肥、种苗、种子等生a资料,引导扶贫对象发展特色种养项目。三是发展农村电子商户。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四,完善精准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发展小城镇,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对于搬迁后的发展问题,应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扶持力度,如易地扶贫搬迁扶持政策、产业扶贫扶持政策、特色旅游小镇扶持政策等,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在搬迁后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脱贫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弘,何芬,李真环京津贫困带减贫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5(9).

[2]汤青黄土高原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估及未来――基于陕西省延安市和宁夏固原市1076户农户调查[J].地理科学进展,2013(2).

上一篇:传统文化视阙下陶瓷装饰设计的文化消费研究 下一篇:成人会计教育中提升学员职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