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江海联动撼动长三角经济格局

时间:2022-07-18 07:52:49

南通:江海联动撼动长三角经济格局

罗一民,现任南通市委书记。与沿江其他城市主官不同的是,他在苏北、苏中、苏南都曾主政,而且其父也曾就任南通市委书记。这样一个人,自然对江苏的利害肯綮心知肚明,对于江苏以及南通的发展也看得更远。

《财经界》:您如何认识江苏新一轮的沿江开发?

罗一民:新一轮沿江开发,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江苏放在长三角、放在全国的大局中审时度势后提出的。它对江苏的意义,可以用几句话概括:扬长补短,外引内联。挖潜增速,争先定位。区域同步,统筹发展。

在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地政府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而江苏提出了在全国首先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那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短处。所以必须利用长江优势,搞新一轮沿江开发。

而且这一轮沿江开发,把沿江8市都联合起来了。江苏历史上有多种区域划分办法,以苏北、苏南的划分居多。但我觉得现在沿江8市这个概念比较科学,因为这8市的经济有共性,区域关联性强,容易整合。8市联起来后劲很足,潜力很大。这个文章做好了,江苏经济不管在总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可以上一个台阶,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制约和矛盾,但这个发展态势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我们遇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是国际资本、国际产业向长三角地区的转移。有了这两者对接,这个潜力才可以发挥出来。

江苏在全国发展看起来很好,但你到宿迁、淮阴这些地区看,都是贫困县,不管是总量还是均量,还是城市建设,好多指标都不如西部。江苏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苏南、苏中、苏北这三个梯度越来越明显。现在搞沿江开发,应该是一个切入点,或者说是一个突破口。我觉得首先可以解决沿江八市中苏中三个市的经济发展问题,再逐步和苏南相融,跟上苏南的发展,然后再扶持、带动苏北,形成江苏整体的均衡发展。

江苏提出新一轮沿江战略开发措施,应该给予充分的认识,怎么估计都不为高。可能这是决定江苏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沿江开发保持一种自觉性。

《财经界》:沿江开发对南通有什么特殊意义?

罗一民:这是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应该说沿江开发,潜力最大、希望最大,也是获益最大的地方是苏中三市:南通、扬州、泰州。而苏中三市当中,潜力最大、希望最大、获益最大的是南通。

因为在苏北,南通的岸线资源最丰富,经济总量最大。而且是长江的入海口,这个在全国、在长三角地区都是得天独厚的。除上海外,是全国惟一一个有大江大海的城市。所以南通的潜力和希望最大,我们这方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应该最高。

那么我们怎么干。我有三句话,一是突出个性,发挥优势;第二自觉融入,呼应全球;第三求真务实、只争朝夕。南通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长江第二大港口。围绕港口所形成的产业经济基础相当好,这都是我们的优势,应该发挥好。所以我们特别强调沿江开发、江海连动,这是南通今后发展一个关键的问题。

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就这么几句话: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你把江海文章做足了,什么都好办。融入苏南也好办了,接轨上海也好办了,走向世界也有资本了。

另外我们时间抓得很紧,沿江开发看上去是机遇,实际上是稍纵即逝。对于国际资本转移,虽然我们有一些有利条件,但并不一定非到你这里不可。

这里面还涉及接轨上海的问题。谈沿江开发,首先要利用上海龙头的优势。而接轨上海,南通有天然有利条件,我们地缘相近、人员相亲,文化相通。现在接轨上海,不仅是在交通基础设施上接轨、在产业布局上接轨、在城市功能上接轨,甚至我们的政策、机制、观念也要和它接轨。

我们搞沿江开发不仅仅考虑南通本身,某种意义上历史可以证明,南通的江海连动,特别是海港的开发和建设,可能对江苏的全局和长三角地区带来一些历史性的影响,可能将撼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格局。

上一篇:中远川崎的造船模式 下一篇:扬州:从“运河时代”向“长江时代”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