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一”家庭“独生父母”的今天和明天

时间:2022-07-18 07:15:42

“四二一”家庭“独生父母”的今天和明天

两个独生子女组成了家庭,附加而来的就是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这就是“四二一”家庭,而这种家庭构成模式将会成为社会细胞的克隆模板。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在逐步成熟起来,他们有了自己的稳定工作、社会地位、交际圈子,总之,他们正一步步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并开始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铺“砖”添“瓦”。但每种新事物的产生都伴随着新的问题,“四二一”这种主流家庭模式无疑也会携带着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四二一”家庭结构,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造成明显的冲击。由昔日的“小皇帝”“小公主”变成今天的“责任人”,这种“角色转换”在中国构成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学者们将这一群体定义为——“独生父母”。“独生父母”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独生父母”作为家庭主力,开始担当起赡养老人的重任。一对夫妇要同时供养四位老人,还要抚养、教育一个孩子。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相当数量的子女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压力下,在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上都显得捉襟见肘。

今天:

80后荣升父母,老人却成为“孩奴”

当前80后开始面临生儿养儿的种种困惑,与他们的父辈不同,80后有着更为鲜明和独特的成长环境。他们当中一部分由于从小被父母宠爱而缺乏自立能力,另一部分则由于工作压力大,忙于个人事业奋斗,因此大都选择将孩子的养育问题“抛”给自己的父母去处理。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50后祖辈不再拥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彻底成为“孩奴”。

压力大工作忙,80后当周末父母

身为一家外企的部门主管,27岁的陈露算是年轻有为,更是被同事敬称为“女强人”。而这个称呼给她带来的不仅是事业上的动力,更多的还有生活上的压力,尤其是对一岁半儿子的日常照看问题,让她特别头疼。

陈露说:“找过月嫂、小时工,可觉得都不太合算。我2011年升为主管,每天工作特别辛苦,加班很常见,每天下班回来,都身心疲惫,只想好好休息一下。不忙时,周末还能和孩子在一起玩儿,但现在加班频繁,老公还经常出差,孩子没人管了。思来想去,只好请退休的父母来照看孩子。”

现在的养儿状态,用陈露自己的话讲就是,辞了月嫂“雇”了父母。

似乎并不是所有的80后都愿意被孩子填满私人时间。一位刚做妈妈的朱女士表示,自己还是更倾向于下班后和朋友“混”在一起。“其实也不想这么早要孩子,我自己还没玩够呢!K歌、看电影、逛街带上孩子总是很不方便。可我才25岁,正是爱玩的年纪,让我因为照看孩子失去自己的娱乐时间那也太亏了!”

老人成为“孩奴”的无奈与情愿

家住天津市南开区的赵大爷老两口近日“搬家”住到了西青区,这是因为他有了“新任务”——给外孙当“保姆”。谈到自己的新角色,赵大爷一脸无奈:“女儿和女婿工作都很忙,再加上他们还都是爱玩儿的年纪,自己都还没长大,让他们照顾小孩子,我们不放心,也想帮着分担一下。”赵大爷每天的任务就是早晨带外孙去上幼儿园,晚上再接回来,每天“拉练”几十公里,他虽无奈但也算乐此不疲。

“女儿、女婿这一代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照顾自己都费劲,更别说照顾孩子了。再者,工作竞争激烈、压力大,他们都很辛苦,看着我都心疼。”

听赵大爷说,小区里和他处境相同的大爷大娘还有很多,但接过重担的初衷是否一样就很难说了。“总听邻居老孙抱怨,因为照看外孙,连下棋的时间都没有了。”一旁的李大爷说:“老孙说得没错,我退休两年了,平日里就爱找老哥们儿下下棋、聊聊新闻、遛遛鸟、摆弄摆弄花草,可自从闺女把外孙交给我带之后,我天天就围着孩子转,哪还有时间出门!天天在家待着憋得慌,但孩子还小离不开人,你说我能不烦吗?”

教育孩子问题,父辈能否包揽

“从本质上看,80后的父母成为‘孩奴’是有一定的社会性的。”天津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汪洁认为,作为独生子女这一代,夫妻双方虽然成长环境不同,但都是在父母呵护中长大,于是,在这一代成家生子后,对自己孩子的抚养经验方面难免感到困难。再者,工作压力的加剧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状态,会让80后不自觉地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看。

对于此举是否恰当,汪洁认为,80后的父母如果赋闲在家,也愿提供帮助,那未尝不可。但如果父母还未退休或身体不好,那么这种做法难免会给父母造成压力和负担,就有失妥当了。

很多80后比较关注,如果自己选择让父母照看孩子,是否会带来一些问题呢?对此,汪洁认为,问题肯定会存在。首先,父母和孩子由于年龄差距太大,生活状态和习惯肯定存在脱节的问题;而且在孩子的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祖辈也许不会注意到细节问题,以至于错过孩子0~3岁的黄金教育阶段。

其次,从80后的父辈的角度来讲,本来可以享受晚年的休闲时光,却被孙辈限制和约束了,失去了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并且被附加了很多责任与义务。即便他们主观上可以接受,但时间一长,也会吃不消。

另外,80后及其父母在照看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主观愿意和被动强迫的区别。而这对于日后因为孩子所引发的矛盾,两代人的宽容及容忍度也会有差别。

每个问题的出现,都有解决的办法,而对于孩子的哺育问题,汪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找好角色定位。80后要勇于承担照看孩子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身为父母的角色,降低对自己父母照顾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认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帮自己消除压力。而80后的父辈们,在帮助儿女照顾孙辈时,切记不要大包大揽责任,主要问题还需要年轻父母自己去处理,这样对于家庭的和谐相处十分重要。

比如,帮忙带孩子的80后父辈要与儿女住在一起,让孩子可以每天与父母相处,以满足孩子的依恋和情感归属。80后做了父母即使每天上班再累,回家后也要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尽量多陪伴孩子。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睡觉,而不是把孩子丢给父母就不管了。在养育理念、实际做法方面,两代人要预先沟通好、商量好。

明天:

养老,一个无法回避的坎儿

面对来势迅猛的“银潮”,谁都无法置身事外。上世纪60、70、80年代出生的人,尽管家庭、职业、收入水平不同,但他们面对养老这个问题时都有各自的苦恼。

“夹心族”:心有余而力不足

说到养老这个话题,有不可或缺的一个词——“夹心族”。所谓“夹心族”,就是夹在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之间的中青年一代,他们的年龄大都在30岁~55岁之间,往往同时负担三代人的生活。他们是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人,他们的使命感和幸福感全都来自“三代同堂”,他们的“痛”大多来自生活的压力,而他们的快乐也来自家庭的美满幸福。

“夹心族”人到中年,要照顾四位老人,外加一个孩子。赡养老人、培育孩子,这样艰巨的任务对于“夹心族”而言除了需要爱心,最现实的就是经济问题。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家庭状况——刚刚添了宝宝,开始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又因为购买新房不久,还有沉重的房贷,如何做到既兼顾到孩子,又照顾好父母呢?

70后:工作太忙顾不上老人

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望的事情。

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李锐,在当地政府机关工作。36岁的他已经当上科长,虽然官职不大,但李锐说,每天的工作就一个字——忙。“白加黑、五加二”,对他来说是常事。

李锐的父母也在济南,已经退休在家。尽管与老人住得不远,但他却很少有机会回家,除了白天忙不完的工作,晚上一般都有应酬,有时是陪领导,有时是朋友聚会,因此很难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妻子除了上班,还要照顾10岁的儿子。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晚上又要陪着写作业,也很难挤出自己的时间。

“前不久我妈生病住院,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都是我爸在医院照顾,我就抽时间去了两次。”李锐说,看到父母日渐苍老,他也想回家多陪他们,但总是被工作耽误。

前些天,李锐在网上看了一个短片,讲空巢老人晚年的孤独生活,深有同感的他哭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暗下决心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空回家一次,每次回家,他都大包小包带一堆营养品。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父母现在身体还不错,能够互相照顾。说到以后父母的养老,李锐说压力很大,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让他分身乏术、力不从心,“过几年父母身体不好了,需要人照顾时,压力肯定更大”。

80后:养老压力并不遥远

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似乎离父母养老问题远一些。一些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想沦为“房奴”,只能“啃老”。对于即将面临的父母养老的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一个80后女性曾给自己算了一笔养老账,结果“吓一跳”:“老公60岁退休、我55岁退休,以略高于平均寿命的85岁来粗略估算,假设我们月均开支5000元,那么至少需要筹备150万元养老金。但是这样的估算是十分不准确的,假设通胀率每年为3%,实际上我们需要的养老金将超过200万元。再加上身体状况逐年趋差,相应的医疗费用会逐渐增加,那么需要筹备300万元的养老资金才能心安。”

对于80后来说,未来不明朗,眼下也不轻松。

28岁的小刘已经在海口市的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每月工资在4500元左右,年终还有1万元的奖金。应该说这个收入还算不错。2010年,准备结婚的他贷款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

“日子一下子就过得紧张起来。”小刘说,为了这套房子,父母把这些年的积蓄基本都给他用做首付了,而他自己也把这几年积攒的钱用了大半。2011年6月份房子交付后,小刘又开始装修,等搬进去时,他的银行卡上只剩几千块钱了。

小刘算了一笔账,每月除去银行贷款和日常生活开支后,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说起父母以后的养老问题,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小刘显得有些沮丧:“父母的养老钱都给我买房了,而我每月的收入也刚刚够用,以后有了孩子,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想想,真觉得对不起父母。”

小刘说,周围和他情况类似的80后同事还有很多。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都踏入社会不久,靠着父母的积蓄付了首付买了房子,开始漫长的还贷生活。尽管刚刚年至而立,但背负着房子、孩子和养老三座大山,很多80后都早早地产生了所谓的“养老忧虑症”。对于正在变老的父母,他们已经开始感受到养老的压力,但办法却不多。社会化养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这一群体的现实期盼。

老人:退休后度日如年像“坐牢”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国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四二一”家庭结构凸显。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城乡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妻的一代纯老家庭户比例在60%以上。

家住杭州江干区的张大爷,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形容为“坐牢”。吃饭、睡觉、看电视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子女平时都忙于工作,每天也只是电话联系。用他的话说是:“好好活着,不要生病,别给孩子们添乱,这就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这一天的日子过得像一年一样,但想想,孩子们也不容易,平时工作很忙很累,每周末还要抽出时间来看我,我该知足啦!”张大爷的笑声中透露着一丝无奈。

现在,像张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不在少数。空巢率的升高使诸多社会问题开始凸显,老年人患抑郁症、自杀等现象也屡屡发生。

社会:养老难,不只是家庭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湖南衡阳市政协委员赵盛丽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有20多年,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四二一”家庭模式已经非常普遍。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两个独生子女组建家庭后,要承担四位老人的赡养及照料。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加大,这必然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照料老人。

赵盛丽建议,除了福利津贴方面的援助之外,政府应鼓励和帮助民间资金更多地介入对老人院福利院等的建设。此外,在立法上也应考虑一下赡养老人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为了不丢掉饭碗,很多年轻人即使在家中老人生病的情况下也要继续工作,所以,是否能规定一条‘老人生病假’条例,给那些赡养父母的工薪阶层。”

编 后

成为“四二一”家庭的标志就是孩子,孩子的诞生将预示着两个由孩子成为父母的“独生子女户”将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细胞”的主体。对于教养问题,由四位老人、两位父母所共同培育的独生子女确实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成长压力,如何规避这一独特的家庭模式潜在的教育误区,使孩子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对于养老,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显得十分吃力,依靠社会化养老制度是解决老龄化问题,尤其是缓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潜在危机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80后消费:欲望远大于能力 下一篇:以爱为名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