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决定成败

时间:2022-07-18 06:52:28

旅途中行摄匆匆,大部分人拍摄完毕只检视照片曝光正确,构图完整,也就心满意足地奔赴下一个场景,而关于照片的景深,却常不在考虑范围内。景深,就是当相机对准某一点聚焦时,对焦点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因此景深是重要摄影的减法算法之一,用好景深可以使画面语言简洁利落,为画面增色不少,也倍增您的专业范儿。

景深控制的作用

浅景深能够把前景和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使画面富有优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调更加浅薄,能营造出相当程度的气氛,和景深内主体产生分离的透视感以及空间距离感,从而摆脱背景的视觉干扰突出主体的特色;大景深对于景物的描绘更加真实,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常见的景深运用问题,诸如脏乱的背景没有虚化,背景虚化不彻底,或者该保持清晰的背景不够清晰,都直接影响画面的感观效果,导致照片的失败。

怎么控制景深

景深的大小是由镜头的光圈、焦距、对焦距离共同决定的:

?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把光圈放大,由f/22f/16f/11f/8

f/5.6f/4……时,则景深越来越短;反之若把光圈收小,由f/4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越来越长。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对焦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大部分的镜头上都会在显示对焦距离的刻度边上刻有景深表,它是一圈左右对称的光圈刻度,能显示现在所用的光圈与对焦距离状态下被摄体前后清晰的距离范围。一些单反相机同时会在机身与镜头的连接处配备景深预览按钮,按下以后就能看到实际的景深范围,方便实用。

景深在旅行中的运用

旅行中拍摄人物,随着拍摄对象和背景环境变化应当适时调控景深。以旅行目的地原住民为拍摄对象的人文照片,应当权衡背景提供的信息量、背景是否分散主体人物的视觉注意力,来决定背景清晰程度,大多数作为中景或者特写的原住民可以通过长相、服饰以及他们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充分地把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观众,我们可以使用中长焦镜头配合大光圈把背景完全虚化,长焦镜头同时可以避免被摄者受拍摄影响引起的表情与动作僵化。当需要强调人与环境关系的时候,则可以使用广角镜头加以描述,如果背景是精美而细致的建筑,应当用足够大的景深加以强调;而一些不甚精美的街景或者自然风光,则以虚化至可以看清轮廓但不干扰画面为度。为同伴拍摄的“到此一游”照,应当保持背景的识别度;而记录同伴在旅途中的故事则可以大胆运用小景深强调氛围与情绪。

拍摄大场景通常用大景深,使近处景物至远处的景物都能得到清晰结像,常出现的错误对焦方式就是把焦点设定在无穷远位置,这时候即便用了广角同时使用最小光圈也不能使得前景清晰,因为我们浪费了景深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景深表把无穷远对准所用光圈的标示线,则近处的清晰范围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说的“超焦距”,例如焦距为18mm的镜头使用F22时,当焦点放在无穷远处清晰范围是0.7米到无穷远,而使用超焦距后清晰范围则是0.4米到无穷远。

物件特写常需要较小景深以便突出物件,用单反相机要获得小景深一般没有太大困难;使用卡片相机拍摄时,因为没有大光圈较难获得浅景深,除了使用长焦端并尽量靠近被摄主体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控制背景的虚化程度。

上一篇:印尼,火山与浮屠 下一篇:土林洞窟寻访藏族先民的穴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