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孩边缘化的思考

时间:2022-07-18 06:35:06

对男孩边缘化的思考

教育的性别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维度,追求教育公平,就不能忽视教育的性别公平。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实现教育的性别公平而孜孜追求着,但是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女性的受教育问题,而忽视了男孩已经成了当今基础教育领域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讲起故事来也是绘声绘色,同时,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总是缠着我问这问那……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担心。

细听下来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朋友的儿子在学校中越来越不被教师喜欢,因为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坐不住,总是喜欢问问题,家庭作业也常常不能按照教师规定的格式完成,于是在学校中受到了教师的冷落和同学们的嘲笑,越来越被边缘化,这直接导致了他强烈的厌学情绪和成绩的直线下降。现在的他,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表情木讷、目光呆滞、沉默寡言的后进生。朋友现在非常焦急,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到底是他不适应现在的教育,还是现在的教育没有真正为他提供自我实现的舞台?

一、男孩边缘化,世界范围的教育现象

朋友的问题让我产生了思考:男孩的边缘化问题是不是个别现象?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有多少人能考虑到男孩的特殊需要?我们的教育研究和实践,在追求公平的道路上给了女生太多的关注,我们总是在想方设法提高女童的入学率,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女生的学业成就,却忽视了对男孩的教育和关怀。近日,浙江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60%的男生认为自己不如女生能干,小学生干部中男生只占15%,各项活动中只有10%的男生表现较好①。我的教学经历让我非常认同这个调查结果,在我所带的班级中,也大都是上述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研究证明,男生的学业成就偏低问题已经不是我国单独存在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运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在全世界范围内对15岁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该评估计划主要衡量青少年对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对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都胜过男孩②。这足以引发我们教育者深思。

二、男孩边缘化,教育有责任

在很多教师看来,女生的成绩好是因为女孩更努力、更仔细,或者女孩青春期来的比较早,身体发育比男生提前,但这些原因不能成为解释男孩过渡边缘化的根本原因。男孩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的教育有可能正在不经意之间抹杀着男孩应有的灵性。上课时,我们总是希望男孩像女孩一样安静,而忽视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男女生时间安排和管理能力的差异,一味的一视同仁,造成了很多男孩经常要为功课忙碌到深夜,或者因为作业不能及时完成而产生厌学情绪;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题目的难度正在逐步降低,单纯的记忆性知识在考试中的比例并没有减少,女生凭借记忆能力和仔细认真的特质就可以轻松取得好分数,而男孩善于探索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特长很难在现行的考试方式中得到发挥;在评价学生的时候,由于“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的影响,老师们经常在不经意间给听话、文静、干净的女孩更好的评价,而对不听话、调皮、不守纪律、不讲卫生的男生评价却很糟糕。

尽管男孩的边缘化问题不完全是由教育所造成的,但是我们的教育至少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当今的教育,没有体现出男孩独特的学习方式,没有明确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为男孩的教育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男孩要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就必须压抑自己的天性,付出更多的努力,以适应现在的教育方式。我突然想起儿子考上研究生后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爸爸,我现在所取得的成绩,你和我所有老师的功劳加起来还不到1%。”

三、男孩边缘化,教育要有所改变

面对男生偏低的成绩和越来越木讷的眼神,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师真的应该反思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男孩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更多的宽容、更多的鼓励?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男孩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是不是应该让男孩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快乐?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要实现上述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教师都应该有所作为。对于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旧有的观念,正视男女差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做到“因性施教”、“因性评价”。教育做出上述改变,并不是基于男生一定要比女生优秀的出发点,而是因为男生已经成为教育的弱势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快乐。教育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我们要倾听男孩的呼声,真正体现出男女有别,千万不要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

注释

①左佰常,王艳,李丹明:《给男孩子一点“西点教育”》,《健康博览》,2007年第7期,第4-7页

②[美]迈克尔.古里安,凯西.史蒂文斯:《男孩的脑子想什么》,田文慧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8-19页

作者单位 山东省莱阳市河洛中学

上一篇:让你的班级更有人情味儿 下一篇:教师的批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