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比较和探析

时间:2022-07-18 06:09:36

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比较和探析

摘 要:艺术院校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无论是经费、设备、人员和实验室的面积,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已经需要从外延建设全面深化到内涵建设层面,这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实验教学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这一点入手,分析艺术院校实验室目前使用的几种管理体制,探讨其优点和缺点,各艺术院校可根据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关键词: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特点;优缺点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18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和资金的不断投入,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增多,实验室发展迅速,实验教学成果日益突出,成效显著,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比以前增强了,经费、设备和实验室用房面积都焕然一新了,已经需要从外延建设深化到内涵建设的层面。内涵建设包括软硬件建设,本文只探讨其中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重点从艺术院校正在实行的两种管理体制分析,找出其优点和缺点,给艺术院校决策者提供参考,因为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艺术院校综合改革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考察国内艺术院校和独立设置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发现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千差万别,有其自身的特点,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两种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各有其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也无法明确哪一种管理体制更优越和更先进,所以需要综合分析这两种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具体而言,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是校直管理模式(一级管理模式),由学校统一管理;二是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各教学单位自主管理为主,学校负责统一协调和业务指导。

1 首先,比较分析这两种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特点

一级管理模式首先领导班子齐全,具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统一的管理系统,能有效避免推诿扯皮现象,整个高校实验课程统一规划,从教学计划制定到有效执行,中间环节少,效率高。能够最大程度的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并且能够把全校实验室集中管理,占用房间少,而且把有限的资金统筹使用。因为艺术院校有其自身的应用性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基础上,重点在于应用性,讲究学以致用。而且艺术院校集中了艺术各类学科,氛围浓厚,这样校直管理模式能够形成专业交叉,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还能够集中培养一批专职的实验技师队伍,利于人员稳定,利于学校对人、财、物和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

二级管理模式,高校与二级学院共同分管实验室,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有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共同分担责任和权利。二级学院负责实验室,能够鼓励各专业教师开设实验教学课,能够利用条件让年轻教师或新引进教师去实验室开课锻炼,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教师在专业教室和实验室之间自由转换,实现专业与实践的结合。

2 第二,比较分析这两种管理体制的优点

首先,校直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完善,高度集中,管理能够一步到位。由学校集中管理艺术专业各类实验室,开出面对全校学生的实验课程,给大学生以开阔眼界,选修自己喜欢的实验课程,能够最大程度上培养艺术类专业理论修养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统一的管理,能够有效避免各学科各自为政的局面。各二级学院利用实验室的使用权,能够让学生交叉学习各类专业。此种模式由于管理权和使用权是分开的,所以权责相对明晰,艺术院校能够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够培养和调动全校愿意开实验课程的教师,有效的让艺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艺术专业教师动手实践能力。

校直管理模式有独立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购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还能够购买专业的图书资料,更能够根据专业设置引进人才,培养高学历、高效率和稳定的实验技师队伍,更拥有实验教学课程经费,能够聘请校外专家和学者来校指导学生,能够开出一批质量上乘的实验课程,形成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

其次,二级管理模式: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和业务指导,二级学院成立实验教学领导班子,这样做到最大程度上放权,能够有效调动各院系、教研室和专业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让艺术院校各二级学院自负其责,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成立之初,就带有很强的各专业特点,如艺术类专业实验室,主要是利用其原有的教师专业背景和学生的知识能力背景,设置实验室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执行性,让艺术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学识和社会知识,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样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实验室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利于艺术学科的整体发展。

二级管理模式还能够促进新设立专业的发展,在第一时间让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协调专业教师和实验技师之间的身份矛盾,开发教师的自身技能,更加有利于培养新进教室或者年青教师,让这些年青教师先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熟悉各种实验教学设备和学院发展规划目标,与学生在一线教学层面直接交流,不仅利于专业的发展,而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主动性,促进学科的综合和交叉,并能够形成特色实验室。

3 第三,比较分析这两种管理体制的缺点

(1)一级管理模式是艺术院校直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理工类实验室有效,艺术院校虽然都是艺术专业,但是各专业差别较大,如美术和舞蹈在实践性上就难于统一,不加分别的把艺术院校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就会因为各专业差别,组成有很多专业背景人员的管理队伍,造成机构臃肿,难于协调。把艺术专业实验室集中管理,必须加以变通,因为艺术专业实践性强,不能按照其他理工类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如音乐与设计专业实验室,相差很远,不能够统一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实验室资源浪费,只能专业相近的实验室集中统一管理,如美术和设计类实验室集中管理分配,音乐和舞蹈类实验室集中在一起等。

(2)二级管理模式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学院现有专业为主,数量不多,类别有限,艺术类实验室本就千差万别,各专业都想上实验室,设备容易重复购买,又不能有效利用。二级学院又不能厚此薄彼,可又不能开设各个种类实验室,最后造成的结局就是多而杂,占用房间多而实际利用少,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还有就是在二级学院实验教学过程中,大都由专业教师兼任,缺乏专业实验人员,不能够有效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4 最后,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最终选择

通过分析艺术院校两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明显能发现现存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不足,重点在于内涵建设层面,如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资金的匮乏,管理体制的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我们继续深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

各艺术院校可根据艺术专业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并且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环节。做到进一步扩大对外沟通交流和学习,及时学习实验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办法,提高学校实验室管理质量,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还要有先进的管理系统,及时有效的更新艺术院校实验室的信息管理体系。进而完善艺术院校实验课程体系,在学生培养方案上明确实验课程学分,分清楚专业课程与实验课程的差别。最后,要提高艺术院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合适的管理体制,还需要提高实验技师的待遇。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选择,不仅能够体现艺术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更能够体现处艺术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帮军.高校实验室“一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

[2]张维刚,李文军,刘辉军.高校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的模式和内容[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8).

[3]肖玉巍,高智琛.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

[4]陈凯和,杨其华,孙坚.高校二级学院中心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走进浙江装备论坛,2005.

上一篇:关于医疗器械质量检测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Web环境下的分布式自治站点数据同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