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古今:增强初中古代诗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时间:2022-07-18 01:01:39

打通古今:增强初中古代诗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摘 要: 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因作者和作品距今时代久远,学生多有隔膜感。打通古今,让学生与诗人和诗歌发生直接联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初中古代诗歌教学 打通古今 提高教学质量

提到古代诗歌,提起古代诗人,初中生大多会因为时代久远而产生一种隔膜感,这会影响到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也会对古代诗歌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打通古今,将古代诗人拉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与古代诗人和古代诗歌发生直接联系,是激发学生古代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古代诗歌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一、介绍诗人生平要平易生动

古代诗歌教学,通常先要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古代诗人不仅有名有字,有的还有自号、谥号,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陶渊明私谥靖节征士,欧阳修谥号文忠,等等。这些称谓对初中生来说不免显得生疏,若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对作者名、字和号的介绍不应太看重,以避免使初中生对古代诗人产生一种隔膜感,在心理上加以排斥。另值一提的是,古人文人在其人生历程和诗歌创作中也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这必然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据此,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诗歌内容,加以适当补充介绍,以使初中生寻求到一份新鲜感和亲切感,从而增强学习古代诗歌的欲望。比如,在介绍唐代诗人李贺时,教师一方面要告诉学生他酷爱读书,勤于写作的品质。另一方面也应介绍李贺写作诗歌的“苦”:经常是骑着一匹瘦驴出门,带着一个书童,背着一个布袋,路上看到什么景色,忽然有所感悟,就写下一句,放到布袋里面。他的母亲看见了,非常心疼,就伤心地说:“我的儿啊!你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成语“呕心沥血”就出自这里,可见李贺苦吟的程度。这个故事会使学生加深对李贺的理解,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也会增强其对李贺诗歌的喜爱之心。

另外,在教学中对古代诗人官职的介绍也要简略,讲课时要尽可能转化为现在的称呼,以便于学生的理解、认同。如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初中生必备古诗文》对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作背景的介绍是:“《渔家傲》这首词是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所作。”这里所谓“经略使”是唐宋时期的官职,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对初中生而言,如将“经略副使”讲成边防军副司令容易被接受,也更感兴趣,以此类推,“知延州”则可讲成担任延州市市长,这样学生就易于也乐于接受了。

二、讲读诗歌主旨要浅近易懂

古代诗歌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其主旨或明朗,或含蓄;或质朴,或高深。初中生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还比较直观、浅显。因此,我们在讲解古代诗歌,概括诗歌主旨时,应该浅近易懂,努力使初中生接受。不然,很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古代诗歌不好理解,以至于造成畏惧古代诗歌、排斥古代诗歌,甚或厌恶古代诗歌的不良后果,从而大大影响古代诗歌的教学效果。

以解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为例。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所作,当时,

他在政治上极其不得意,与自己感情深厚的弟弟又多年没能见面。恰逢中秋节,借词抒发心中的感慨。词的上片,对月抒怀;下片,对月怀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怀,对初中生而言,这是难以理解的。对此,教师讲解时不应过多加以阐述。而对揭示该词主旨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应要求学生详细品读,以真正懂得苏轼该词所要表达的人生理念:对每一个人而言,生命最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人生教育,这才算是实现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理念的目标。

三、诵读诗歌形式力求多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要求学生反复地读,直至烂熟于心。学生朗读都被要求用普通话,这虽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教学手段,但模式化的教学形式不容易使初中生产生新鲜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再说,古代诗歌的押韵与现代诗歌是有不同的,虽一般来说是用平声韵,但也有的诗词是用仄声韵,有的甚至用的是仄声韵中的入声韵。而入声韵在普通话中已不存在,但它在各地的方言中恰被广泛地保存。所以,有些诗词用普通话朗诵时不押韵;而用方言朗诵时,则朗朗上口,韵味无穷。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就押的入声韵:戚、息、急、识、摘、黑、滴、得。再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押的入声韵:歇、烈、月、切、雪、灭、缺、血、阙。对江浙等地吴方言或江淮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如果指导他们用方言朗读,既押韵,又别有趣味,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同时,对古代诗歌的朗读,还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即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诗歌作者或诗歌中的形象进行表演式的朗读,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不但加深其对诗人和诗歌的理解,更能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学习的兴趣。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她不畏艰险的决心和淡泊名利的品质。诗中形象丰富、生动,在学生朗诵该诗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扮演木兰、将军、天子、爷娘、阿姊、小弟、伙伴等形象进行表演,做到诗舞结合,情景交融,在愉悦中领略古代诗歌的美。

四、利用名人效应,催生初中生对古代诗歌的亲切感

相对于古代文学作品而言,初中生一般更容易接受现当代文学作品。事实上,不少学生课后也乐于主动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现当代文学名著中的古代诗歌,催生初中生对古代诗歌的亲切感。比如,初中生对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很感兴趣,而琼瑶和金庸在作品中,或引用古代诗歌,或创作古体诗歌。教师应充分利用初中生对琼瑶、金庸等作家的名人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诗歌的阅读、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比如琼瑶作品《在水一方》描写了杜小双与朱诗尧、卢友文之间缠绵感人的爱情故事,自然吸引了很多初中生进行阅读,歌曲《在水一方》更是传唱全国:“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首歌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摇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另外,《烟雨蒙蒙》引用了欧阳修的《圣无忧》:“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蒙蒙如画,轻风吹旋收。 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寒烟翠》引用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初中生将他们喜欢的作家作品与古代诗歌联系到一起,自然会对古代诗歌的美产生直观的感受,对古代诗歌的喜欢也会更进一层。

如此看来,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也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理应把握时代脉搏,深研教学内经,触摸学生魂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顺其自然,以求古诗词教学效果明显。

上一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下一篇:深入解读教材资源,有效预设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