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三大绿化工程建设构思

时间:2022-07-18 12:52:24

祁阳县三大绿化工程建设构思

摘 要:本文通过提出绿屏、绿心、绿网3大绿化工程建设构思,分别从建设范围、建设目标、建设要求、任务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绿化工程;范围;目标;要求;措施;任务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63

引言

党的十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顺应时代潮流,祁阳县委县政府将建设“绿色祁阳”作为“5个祁阳”建设目标之一,并将它放在突出地位加以重视。近年来开展了各种绿化造林工程,成效显著,为祁阳县“3大”绿化工程建设做好了铺垫。

1 环城绿色屏障建设-绿屏工程

1.1 建设范围

以祁阳县城总体规划环城路向外延伸10km的环城区域作为绿屏规划建设范围。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和分布特点将建设范围分为3个区域。祁山山区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北面,涉及下马渡镇、七里桥镇、龙山和长虹街道办事处;经济林区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南面,涉及观音滩镇、茅竹镇、大村甸镇、浯溪街道办事处;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区屏障: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面,涉及黎家坪镇、大村甸镇和长虹街道办事处。

1.2 建设目标

构建环城绿色生态屏障,让森林环绕和保护城市。通过迹地更新、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幼林管护等多种途径,在城市构筑起一道天然绿色屏障,形成以林木为主体的大规模宽厚绿色生态圈,起到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增加城市湿度,保护水资源,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城市开辟大量绿色空间,提供更多的、自然的、通达性强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广大市民保健休闲、观览的游憩生活需要,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合理过渡。

1.3 建设要求

1.3.1 突出生态防护功能,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休闲需要

1.3.2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造、育、封相结合

乔、灌、花、草、藤相结合,管、防、治、补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完善城市近郊的森林缺陷区。

1.3.3 与绿色乡镇、秀美村庄工程建设相结合

1.4 建设措施与任务

1.4.1 东北部祁山山区生态屏障

封山育林0.045万hm2;更新改造13.33hm2;建设生物防火林带15km。

1.4.2 西南部经济林区生态屏障

油茶垦复0.025万hm2;新造良种油茶0.005万hm2;新建和改良水果基地0.0045万hm2;新、扩建绿化苗木花卉基地0.022万hm2;发展农林休闲山庄6家。

1.4.3 西北部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区屏障

三难地攻坚造林0.0067万hm2;封山育林0.018万hm2;中幼林抚育0.0067万hm2。

2 县城绿地系统建设――绿心工程

2.1 建设范围

县城规划区40km2,其中建成区34km2,拟建区6km2。绿心建设包括城市主次干道、城区公园、游园、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庭院及所有的公共绿地的新建扩建与提质改造。

2.2 建设目标

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8%以上,绿地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m2以上。

2.3 建设要求

2.3.1 按照城市生态林模式

以城市生态学、植物群落学为指导,结合景观建设,以高大乔木为主,乔、灌木与地被植物相结合,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形成季相变化明显、层次结构分明、生态效果突出、色彩丰富的良好的自然式景观效果,构建成完善的城市小森林体系。

2.3.2 小中见大,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作用

绿地布局要紧凑,尽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将绿化死角转化为活角。空间上尽量增加层次,能使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

2.3.3 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严格选择主调树种

考虑主调树种时,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要注意其风韵美,树种选择应与建筑的性质和形体相结合并体现地方风格,反映城市风貌,既考虑瞬时效应,也要考虑历时效应,做到常见常新。

2.3.4 保护自然植被

新城区开发尽量保护和利用原有自然植被,尤其新建城市公园游园规划设计尽量保护原始植被,确需移植的及时就近移植保护,严格保护古树名木。

2.4 建设措施与任务

2.4.1 城市主次干道

新建祁阳大道、祁冷快速景观带;提质改造民生路、盘龙路、金盆路、复兴路景观带。

2.4.2 城区公园

前期规划杨梅湖公园、望浯公园、水上生态公园;提质改造浯溪公园、龙山公园、椒山公园、陶铸广场。

2.4.3 城区游园

提质改造祁阳火车站广场、沿江路小游园、白竹湖小游园、莲子塘小游园。

2.4.4 单位社区小区

新建市级园林单位15个、省级园林单位6个。

2.4.5 广场及停车场

新建汽车南站停车场,提质改造百花停车场、白水停车场、祁阳汽车总站、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

3 绿色通道网络建设D绿网工程

3.1 建设范围

祁阳县境内所有的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可视区域。包括湘桂复线、G322国道、S320省道、衡枣高速、祁冷快速公路、主要乡道、主要通村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祁阳县25个镇(乡、场、办事处)。

3.2 建设目标

通过封、改、补、造、退等措施,在公路和铁路沿线建设高标准绿化带,架构起以县城为中心的绿色通道网络,使城乡相连、景点相通、交通便捷、行驶舒适安全,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通道网络。实现全县境内公路和铁路“通道”全面实现绿化美化,绿化率达到90%以上。

3.3 建设要求

3.3.1 突出主干道

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祁冷快线为重点,架构起以祁阳县城为中心的网络状绿色骨架,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3.3.2 保障通道视野

消除安全隐患,树立整体观念,实现局部与整体、通道绿化与沿线乡镇村组绿化和谐统一,构建整体绿化美化效果。

3.3.3 树种选择和搭配合理

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乔、灌、藤、草、花相结合,通道内侧营造有季节变化的乡土矮化乔木树种,外侧营造高大常绿乔木树种,下层种植乡土灌木树种,林下种植花草,林层种植藤本植物。

3.3.4 保护和改造好两侧现有林木

对可视范围内的天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严禁采伐;其它山地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补则补,不出现土地,实现植被全覆盖。

3.4 建设措施与任务

3.4.1 主要通道两侧大苗绿化

湘桂复线、衡枣高速、G322国道、祁冷快线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株行距2m×3m树木,完成绿化指标150km;S320省道2侧各栽植5行以上株行距2m×3m树木,完成绿化指标30km;县乡道路等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株行距2m×3m树木,完成绿化指标226km。

3.4.2 主要通道两旁山地绿化

湘桂复线、衡枣高速、G322国道城区段绿化宽度增加到每侧50m,提高常绿树种比例,体现乔、灌、花、草相结合,两侧挖方坡地需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本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完成绿化指标0.0067万hm2。因采石、采矿、采挖、料场、堆土场地段形成的能造而未造的山地,采取人工造林方式,不适宜造林的岩石地采取封山育林措施恢复植被,完成绿化指标0.022万hm2。

上一篇:盐酸氨溴索与头孢他啶联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下一篇:债转股难改银行资产困境